广州及珠三角的观音信仰
2014-03-18姚朝文
姚朝文
珠三角处于广东东南部,在地域上,以广州为中心,还包括佛山、中山、东莞、深圳、香港、澳门等邻近城市。珠三角地区有着丰富的河道资源,地形以平地和丘陵为主,这使得渔业、航运、贸易等行业比较发达。19世纪中叶开始,珠三角就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华南商品交换中心,这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民众不拘泥于历史,富有冒险精神,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收,讲求经济实效和实惠实利,商业意识浓厚,价值观念强。除此之外,由于珠三角地区离传统的政治文化浓厚的地区较远,加上这里在古代属于生产力落后的南蛮之地,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头脑中的政治、文化意识并没有北方地区的居民强,使得精明能干的珠三角民众善变兼容,淡泊政治。
我国观音文化是由三大体系组成的,即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和汉族地区民间的观音信仰。除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这两种正规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之外,在汉族地区,由于受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对印度大乘佛教观音信仰和中国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中的许多成分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与改造,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和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的中国民间观音信仰体系。民间的观音信仰体系是一种民间宗教,它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经典的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人均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发挥,所以这种信仰体系于外在表现形态上显得纷繁散乱,于内在义理上同正规佛教的经典说教在许多方面相违背,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异端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帝、冥神、自然神、星灵物,各路英雄与各业祖师在珠三角地区齐聚,使得该地区的民间信仰呈现五花八门的面貌。珠三角民众信祈诸神,这其中,要数观音最受欢迎,广州、佛山、中山、香港、澳门等地尤为明显。在土生土长的珠三角民众家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大多摆设观音,有的甚至供奉观音。即使是年轻的70、80后一代,他们在进行家居布置的时候,虽然不像老一辈那样摆设神台(神台上一般摆放观音、地主、祖先、香炉等),但也会在家居摆设中摆放一些观音工艺品。除此之外,珠三角地区也有很多观音寺庙和观音旅游胜地。广州番禺的莲花山、佛山南海西樵山风景区内的观音文化苑,佛山高明杨梅观音寺、东莞樟木头观音山等,不少带有宗教色彩的风景旅游区也摆设观音。可见观音在珠三角民众中的地位非常高。
珠三角民众钟情于观音,每年除夕夜的时候,各观音庙都挤满了大批争上头炷香的民众。在信仰观音的民众看来,头炷香表示对神灵的至高敬意,也祈求神灵多多护佑,保得家人幸福平安,人旺财顺。千百年来,人们都信任并流传着美好的传说:如果谁在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交汇时刻,在观音面前烧头炷香,那他许下的愿望就会实现,好运连连。所以,能在新春佳节之际,人们争相亲自点燃头炷香敬观音。在香港、澳门等地区,媒体除夕夜的节目肯定少不了采访上得了头炷香的民众。在佛山西樵山,近年来还传出10万元购买上头炷香权利的新闻。由此可见,给观音上头炷香在民众心中的重要性。
此外,每年正月廿六是“观音开库(观音借库)”诞会,又称“生菜会”(“生菜”与“生财”读音相似)。据传,观音在修道的时候,有五百位护法罗汉,为了要考核观音大士的修行成绩,于是化为人间和尚,到观音庙化缘讨饭充饥。观音见有和尚求助,就打开仓库让各和尚尽情享用各种精美斋菜,当五百和尚填满肚皮之后,余下来的食物就留给前来参拜的善信享用。此后,农历正月廿五日晚子时就定为“观音开库”日。每年的这个日子,千千万万的信徒,都会涌到观音庙祈福及借库,希望借库后财运亨通。借库的善信可在燃点香烛后,恭敬地跪在观音面前说出自己的愿望,想借多少钱?用什么供品还神?都应说得一清二楚,然后才焚化金银衣纸。如果借了观音的钱做生意而发了财,要在翌年正月二十六日前回到观音庙,履行先前许下的诺言。此外,去年带回家的寿金应带回庙中焚化。到现在,每逢“观音开库”的日子到来借库的善信也越来越多。大家翻开报纸就可以发现,“观音开库”在珠三角地区越来越热闹,在2011年刚过去不久的正月廿六 “观音开库”诞会上,广州、佛山、香港、澳门等地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参加“观音开库”。据媒体报道,正月廿六是传统的观音开库民俗日,从正月廿六零时起,就开始有游客来到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苑朝拜,向观音“借库”,蜿蜒盘旋的登山路上全是佛山、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各地车牌的小车。临近中午时分,车流量达到高峰,原本10多分钟的上山车程,最后走了两个小时。而在佛山顺德容桂,“观音开库”同样受到民众的追捧,吸引了20多万市民参与。
珠三角民众如此信仰观音,这是否因为他们都是佛教徒呢?事实并非如此。在珠三角地区,真正的佛教徒远没有信仰观音的人数多。民众信仰观音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其根本是珠三角地区的民众在心理上对观音极为认同。
首先,珠三角民众信祈诸神,并且相信“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所以见神就拜,几乎不会研究其究竟是何方神圣。珠三角地区的很多民众并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在他们看来,成功固然需要自身的努力,但世间似乎冥冥中有着人类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在影响着人的成败。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心态的影响,民众就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信神、拜神。正如《都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书的第三章“民俗蜕变:从海外回馈内地”里所指出的那样:“佛山市是珠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城市,而佛山祖庙则主要供奉北帝(道教传说中的水神‘北帝),香火十分鼎盛。有趣的是,在祖庙主广场的西南角上却有一尊刻着‘文殊菩萨(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代表聪明智慧)字样的香炉。往‘文殊菩萨的西南方走,翻过假山的南侧则立有孔圣人的石像和文曲星宗寺内的万世师表画像。近年来又在主广场正北和西北方增设了‘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珠三角地区历史上杰出的武术家展馆。”到祖庙来求神拜佛的民众,一般不会只拜北帝或者只拜文殊菩萨或者只拜孔圣人,他们认为,对神灵不能厚此薄彼,否则神灵就会认为参拜的人不够诚心,其求发财、求健康、求长寿、求多子多福、求升官发财等愿望就很难实现。求发财的民众来到祖庙,给北帝、文殊菩萨、孔圣人上香磕头,尽管三位神灵都不是财神。珠三角地区民众见神就拜的民间信仰习惯和该地区多神合住一庙的现象,事实上是中华民族对神灵文化认同的一种折射。文化认同是民族群体中维系各个成员之间的联系的黏合剂。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内在的,即在心理上的表现;也可以有外在的,即行为上的表现。文化认同在内在的表现为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产生归属感,进而外在表现为对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体系、精神结构进行不断的内化、保持与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拜神灵,延续至今,虽然科技发达,但是人们相信创造天地、创造炎黄子孙的神灵依然存在,畏神、敬神仍然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
其次,观音的本土化更容易被珠三角民众所接受。观音自汉朝时期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与中国本土自身的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发生了融合。而在珠三角地区,观音更是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观音在我国非常流行,很多与观音有关的宗教节日也非常受人们的欢迎,然而我们前面提到的“观音借库”却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观音节日。在古印度佛经中,观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与钱财并不沾边,更加没有“观音借库”。珠三角地区有“观音借库”,是人们为了祈求发财,也就是说人们把观音变成了财神,而财神是道教里的神,并非佛教人物。观音变成财神之后,珠三角民间又给观音定了个开库的日子,希望观音打开财宝之库,把财宝借给民众,帮助民众发财致富。本来,观音的大慈大悲是不图回报,无功利目的的,然而民众在拜观音,向观音许愿的时候,总是说上“还愿”之类的话语,这的确是有违观音的本意。
珠三角民间存在不少神灵,神灵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现代社会,虽然文明进步了,科技昌明了,一些封建迷信的神灵也逐步消亡,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依然香火鼎盛。民众广泛信仰观音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民俗,笔者认为,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观音信仰在珠三角地区定会长久地存在,并且过去以求财为主的信仰动机将会发展到求财、求健康、求和谐等多层次的信仰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巫术等封建迷信活动在珠三角地区还存在,人们在信仰观音的时候,要注意区分观音信仰与巫术等封建迷信活动。政府在打造珠三角文化名片,挖掘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景点的时候,也应该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对待民众广泛信仰观音的事实,我们应利用观音文化中的“教人向善”、“以和为贵”等积极因素,共同传承珠三角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丰富珠三角地区的人文特征。
责任编辑 朱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