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的浅见
2014-03-18陈国祥
陈国祥
摘 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为前提,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办法来实现。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素质 多媒体教学 培养习惯
《地理课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如何通过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浅见。
一、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有效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文理兼备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能够运用文科课程擅长的讲解、讲述、比较好、记忆、赏析等方法;也要善于运用理科课程惯用的讲解、实验、计算、操作、实习等方法;更要能够娴熟地运用地理学科的独特的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包括电子地图)和地球仪的方法以及判读卫星和航空遥感影像的方法。为了适应课改形势下的地理课程教学,实现地理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加强政治、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水平。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亲其师,才能信其真。”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愽学多才,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跨学科的知识视野与积淀。同时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入手。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优化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地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并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如八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自然及分区地理,教材内容中相对较少,教学中则应有意识地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优化教学方式包括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应该时刻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大可能地把教法和学法统一。做到新课引入,讲求新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传授知识,贴近生活;直观教学,增强体验;联系热点,关注焦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有效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地理课程等逐渐被引入地理课堂。特别是互联网提供的地理教育网站、地理资源数据库和图书馆、天文馆、天象台、地震台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由于现代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限制,能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情境、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图文并茂地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使抽象、深奥的地理概念、成因、分布、规律变得直观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让学生通过调动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地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通过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巩固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要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还应在平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巩固习惯。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条件,预习能引起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激活”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接受新知识。需要建立空间概念。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状态和关系的最好工具,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要使学生学好地理,就必须培养其读图用图的习惯。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应用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养成及时巩固的习惯。
五、通过热点问题的教学,促进有效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地理课程标准将环境保护列为课程的核心论题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提高环保教学的有效性。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环保知识
新课程标准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教学的重点。教材用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通过事件教学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事件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重大事情。如,我州由于滥砍乱伐,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使得青山不青,绿水不绿,神秘湘西不神秘。前些年,由于州纸厂的严重排污,使得半条峒河无鱼虾,使其下游农户与州纸厂职工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引起了群众打架斗殴事件。州委、州政府出面解决,直到关停转厂为止。
3.通过活动教学,将环保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学习《水资源》一节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的用水情况作记录,查找资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状况。并在班里讨论、交流后,制定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学生的热情行为不但相互影响而且还能带回到各个家庭,从而达到教育家长的目的。
4.通过环保纪念日,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专题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举办环保绘画比赛、植树造林、清除白色污染物等。通过这些环保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