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2014-03-18房军
房军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更加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何将这些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是化学老师经常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把大多数“自我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交流讨论、总结反思都要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自己设计、探究、交流等。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宰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教师要乐于“蹲下来看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知、探究,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讲授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这个问题时,我发给每个组几张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一张滴上事先做过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软饮料瓶(瓶中的水溶有二氧化碳)中的液体,结果试纸变成红色,将这张试纸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片上,同时让学生思考试纸变成红色的原因。有些学生猜想可能是水使试纸变成了红色;也有的认为是二氧化碳使试纸变成了红色。这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将蒸馏水滴在紫色的石蕊试纸上,结果紫色的石蕊试纸没有变色;同时将一张干燥的紫色的石蕊试纸放人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结果试纸也没有变色。此时,有的学生想到可能有新物质生成。这种物质是什么呢?这时我又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将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紫色的石蕊试纸上,结果紫色的石蕊试纸都变红了,这个实验说明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此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可能水中生成了一种酸。这时可以告诉学生这种酸就是碳酸。在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刚才变红的试纸,学生惊讶地发现红色已经褪去了,原因何在?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碳酸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了,也有的认为可能是分解了,说法不一。此时,我让学生先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了成红色,再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加热并将沸腾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结果原来的变红的溶液又变成了紫色,石灰水也变浑浊了。对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早就有了了解。这时不用我再解释,学生已经很自然地想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而碳酸又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也了解到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很容易分解。这时,我又追问是不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而没有与水反应呢?学生思考后认为刚才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没有发现变色,所以不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石蕊反应了,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2.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如果是按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学生就会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先展示一瓶饮料向学生质疑:你怎样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学生顿时兴趣高涨,讨论设计方案并动手实验证明。接着教师又发问:由这瓶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分析得出:既然饮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再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用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对比实验:取两瓶内盛同等量水的塑料瓶,一个中充入二氧化碳,一个中是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这时又问:为什么一些饮料商标上写碳酸饮料而不写二氧化碳饮料?很自然又将激起新一轮探究高潮。对于问题情景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学生自身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去探究,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3.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有些现象或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或想到的,但往往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可根据教材的要求,布置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知识讲解、举例说明、信息演示等。学生在计算机多媒体环境的学习下,除了可广泛接受多媒体传递的化学教学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控制和调整学习过程,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呼唤着智慧。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