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也是一门生意
2014-03-18吴久久
吴久久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动荡莫测的时局之中,官商勾结的规则成形。巨商虞洽卿的崛起,恰是“政商化”这一新现象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引人瞩目的传奇。
1936年10月1日,上海公共租界的西藏路改名虞洽卿路,以庆祝商人虞洽卿的70大寿。《申报》记者目击,这一日鼓乐齐天,烟花大作,围观者超过30万人。马路上举行了盛大的检阅式和游行,虞洽卿的风光荣耀,一时无两。这是他人生鼎盛之时,9年之后,这位政商两界的要人病逝重庆,上海的虞洽卿路已经更名,虞家亲友想要恢复命名,最终无功而返。1949年之后,这位最有名的大商人,毫无意外地被打成“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买办资产阶级的头目”以及“镇压工人的帮凶”。
虞洽卿一生经历清末、北洋以至民国,他在上海长袖善舞时,正是动荡莫测的大变局时代。作为可以动员庞大商界财力的商界领袖,他为各个政治势力所拉拢、倚重,又不失时机地通过政治谋利。在冯筱才的《政商中国:虞洽卿与他的时代》中,你看到的是一个巨商的精明、狡狯,以及他在动乱时代的拼力挣扎。
一手抓政治,一手抓商业
政商,两个字放在一起,便大有深意。为政以德,在商则言利,二者联姻,则不免政治沦为商人代言,商业通过政治谋利。近代以来,政商一词便多指与政客勾结的特权商人。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新的政治经济现象,他称之为“政商化”。这种现象不是个体的官商勾结,而是政客与商人形成制度化的联姻。虞洽卿的崛起,恰是这个新现象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引人注目的传奇。
虞洽卿生于1867年,开埠通商让许多城市的商业勃兴,上海则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在当时,宁波人到上海闯荡已成风气。虞洽卿刚满13岁,便随亲戚到上海,在一家颜料行做学徒。他一面努力识字,上夜校学英文,一面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在他24岁时,便得以进入洋行,不久升为买办,两年后便成为上海的上等商人。
洋行与清国政府的业务往来,让虞洽卿逐渐建立起与官员的人脉关系。他积极参与地方政治和公共事务。到1900年以后,虞洽卿已经通过不断积累的资历和名望,成为上海租界的华商领袖。1905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侮辱华人官员,引起华人不满,与租界当局爆发流血冲突。虞洽卿出面调解,最终使事件和平解决。经此一事,虞洽卿俨然已是上海华洋之间的头号调停人,无论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外交部,还是商人群体、租界当局,都对他敬重有加。北洋时代,虞洽卿与袁世凯关系密切,借“二十一条”的交涉时机,他策动上海商界舆论,为政府与日本交涉制造“民意”。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虞洽卿成为蒋介石在上海工商界的代言人。在蒋介石看来,虞洽卿无疑是他控制上海的重要助力,能够为他筹款,处理与上海各界人士的关系。而蒋介石也能够给虞洽卿实际的回报,以政治权力庇护他的航运公司。
作为商人,虞洽卿的每一步的成功,都与政治势力密不可分。他既投资商业,也投资政治,从两者的互动中获得丰厚回报。就这一点而论,虞洽卿无疑是成功的政商。
用经商眼光选择政治站队
在晚清到1949年之间的大变局时代,一切秩序未能确立,国家常陷于混乱,无论政客还是商人,都缺乏以正常手段管理和经营的现实条件。政客没有商人的财政支持,就无力维持实力;商人没有政治权力的庇护,则举步维艰。作为上海的商界首脑,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虞洽卿小心翼翼地选择自己的结盟对象,又时时为自己留好后路。
他曾经为清朝的政府官员所倚重。武昌起义之后,上海有革命党人活动,但虞洽卿显然在初期保持了观望的态度,两江总督仍将他视为维护上海局面的不二人选。等到商团和民军驱逐清廷官员,临时政府已成事实,虞洽卿才出面帮助维持上海秩序,并推动苏州独立。
对于虞洽卿而言,在混沌时期,经商的要务是极力寻找政治势力并与之结合。他的“站队”并非出于阶级意识,而是一个精明商人的投机行为。而无论是清政府、北洋军阀还是共产党、蒋介石,他们想要在上海立足,就必须与掌握经济实权的商人建立关系,并利用拥有强大经济动员力的工商界,为他们的政治提供财政支持。“政商勾结”的规则,便自然而然形成。
打公益旗号,行牟利之事
对于政商而言,政治本身也是一门生意。
在北洋时期,虞洽卿除了以公益之名低价购地,转作商业开发,还适时地打出爱国的旗帜,将自己包装成爱国商人。他宣称,中国商人要夺回中国内河的航运权利,通过在政府的人脉,迅速扩张自己的航运公司,使之成为自己最重要的事业。
但反讽的是,在鼓吹民族主义的旗帜之下,虞洽卿实际上与日本资本依然保持联系。号称抵制日资的交易所,背后有日本商界的支持。“提倡国货”的机器制纸公司股本主要来自日本人。
另一方面,由于虞洽卿在政界人脉广布,拥有过人的政治和社会资本,即便他在商业上遇到挫折,债台高筑,贷款的银行也不敢跟他搞僵关系,让他还款。同时,这些政治资本也能兑现获利。抗战期间,虞洽卿就能动员跟蒋介石、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关系,设立公司,从缅甸倒运货物,获利甚丰。又能打通沦陷区与国统区的阻隔,从上海、温州运货到重庆。在当时人们眼中,虞洽卿虽然神通广大,到底还是一个地痞市侩。但在考察历史之时仅仅以道德评价是不够的。近现代工商业随着时代变局而诞生、发育,必然与政治权力的兴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如何互动,正是窥见百年来历史驱动力的一个窗口。
一个谋求现代化的国家,怎么最后被政商结构所绑架而不能自拔呢?政商的结盟,本来是在变乱时代共同求存、求进的权宜之计。在最初它们是在公益的旗号下进行,如维持地方、组织公共事业。但是恰恰是在无序的年代,让这种结盟缺乏限制,利益便越来越成为主导。于是政与商,从为公共事业而进行的合作,转变为为双方谋取暴利的勾结。这种勾结、寻租进一步破坏了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社会规则,使得制度的改良无从进行。
(摘自《看天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