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多疑”也是病

2014-03-18黎洁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疑病病症老妈

黎洁

疑病观念与疑病症

63岁的段老伯,退休前在同林部门工作,长年与花草树木为伴,身板一直很硬朗。2008年5月,他去医院探视患肺癌的姐姐,从那以后,心情便一落千丈。姐姐插着导管痛苦不堪的情形,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经常感到胸闷、喘不上气,怀疑自己的心、肺都出了毛病,有时甚至感觉严重窒息,仿佛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两年来,儿女轮番请假,陪着他到好几家大医院都看过病,花了近2万元诊疗费,但始终查不出明确的病因,全家人的生活也因此被搅得一团糟。上个月,段老伯在一位老友的建议下,到医院心理科就诊,被诊断为疑病症。经过10天的治疗,他的“心病”消除了,一家人重新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老怀疑自己身患绝症,稍有点儿头疼脑热,就吓得反复去医院检查,这是疑病的典型表现。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疑病的体验,这就是疑病观念。疑病观念常见于老年人,是因为进入老年期后,各个器官的功能明显衰退,其中也包括大脑某些功能的衰退,这是疑病观念出现的生物学基础。而从心理社会因素来看,老人意识到自己已走人了生命的深秋,容易对死亡感到恐惧、焦虑。这会导致老人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有的人甚至一感到某部位有异样,就害怕发生了癌变,由此而思虑过重,疑病重重。一般来讲,疑病观念大都来自老年恐慌心理,且多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关,偏执、多疑、敏感、内向、依赖性高、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易受暗示等个性人群,最容易出现疑病观念。

有疑病观念的人,在做了相关检查排除疾病后,大多能恢复正常生活。但如果在多种躯体检查和医生诊断后,仍不能打消错误想法,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之中,并因此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就可能患上了疑病症。疑病症与疑病观念不同,是以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想象中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有资料显示,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见的症状,大约2/3的患者有疼痛症状,常见部位是头部、下腰部和右髂窝。但这种疼痛通常查无实据,患者会四处辗转于内外各科,但各项检查毫无结果。因此,如果身边有这样的老人,千万别以为他们是装病,最好带他们去精神科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对于患有疑病症的老人,子女要多加体贴关心。要经常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每年带老人去医院进行全面体检。老年人疑病多是与孤独感伴随而生的,因此,子女尽量不要让老人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只要老年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孤独,自然就不会疑神疑鬼。此外,由于老年人比较敏感,对于身边老同事、老朋友的故去更容易有悲凉之感,因此,子女要学会引导,帮助老人疏导不良情绪。家人也不要将他们当成重病人,这样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病人角色”。最好跟他们商量,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助于消除疑病症的相关症状。

老年人要正确看待人的生老病死,要认识到,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和家庭最大的幸福。很多老年人闲暇时喜欢看书,看到书上写了什么症状,喜欢对号入座。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同时也可以告诉老人,疑病症是一种病,虽然不是身体上的疾病,但这是你所不能控制的大脑出了问题,让病人渐渐懂得自己的病根在哪,也有助于缓解疑病症。

事事多疑也是病

周老妈老怀疑买东西被骗,每次买东西回家都嚷嚷说,卖东西的人占了她的便宜。有一次,周老妈买了个西瓜,回家后非说人家没给够份量,多要了她的钱。家人用秤称了一下,没缺斤少两。可她就是不依不饶,坚持说家里的秤出了问题。后来,家人不让她去买东西了,可别人将东西买回家后,她嚷嚷得更厉害了,有几次还非让家人把买的东西再退回去。

在现实生活中,像周老妈一样的老人并不少见。他们对个人利益具有坚决维护的意识,总觉得周围的人想“害自己”,或者想占自己的便宜,因而时时事事都处于防范状态,弄得自己疲劳不堪。有些人还比较好斗,或者认为自己格外重要,因而到处惹麻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老人在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得郁郁寡欢,别人看来是琐碎、无辜的行为,他们却往往从中发现对方“不怀好意”。其实,他们对别人的猜疑,就是将自身的某些想法投射到对方身上了。对于这样的老年患者,在他们嚷嚷怀疑别人占了便宜时,家人最好不要急于跟他们解释,也不要“硬碰硬”地否定他们,而是要慢慢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早将他们送到精神科检查,并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

猜你喜欢

疑病病症老妈
女大学生的“疑病”困扰
爱逛街的老妈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精明”的老妈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及启示
青春期病症
“快点儿”老妈
一例疑病倾向大学生的校园心理辅导
对疑病心理的疏通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