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咏红豆》诗的古典与今典
2014-03-18马瑜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马瑜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陈寅恪《咏红豆》诗的古典与今典
⊙马瑜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缘起”中有一首《咏红豆》,叙述了其笺释钱谦益与柳如是因缘诗的缘由。陈寅恪先生的诗素以既擅用古典、又含有今典见长。古典,即旧籍之出处;今典,即当时之事实。通过释古典与考今典的方式对这首《咏红豆》诗进行笺释,能够深入了解陈寅恪先生笺释钱柳因缘诗的旨趣,同时能更加客观地认识其《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和思想寓意。
《柳如是别传》《咏红豆》古典今典
《咏红豆》
陈寅恪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明末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是居于红豆山庄,“其地在常熟小东门外三十里之白茆”。钱谦益与柳如是因红豆而结缘,钱谦益八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写下了《红豆诗》:“院落秋风正飒然,一枚红豆报鲜妍……春深红豆数花开,结子经秋只一枚……秋来一颗寄相思,叶落深宫正此时。”钱谦益也有“临风一语凭相寄,红豆花前每忆君”等诗句。三百年后,陈寅恪先生因偶然机会,得到一颗钱氏故园中的红豆,竟萌生笺释钱柳因缘诗的想法,“遂赋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旨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二十年后,陈寅恪终于在艰难的条件下撰成了《柳如是别传》。
一、“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笺释
首句“东山”用了东晋宰相谢安的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宰相,曾隐居在东山,后来出山做官,遂有“东山再起”的典故。李白写了很多关于谢安的诗句,如《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东山”同时也暗含了谢安东山之妓的故事。故事见于《世说新语》中的记载:“谢公在东山蓄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东山”的今典出自1954年陈寅恪《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中的“衰残敢负苍生望,自理东山旧管弦”以及《戏题一绝》中的“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之句。
“东山葱岭”原句出自柳如是《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一诗。原诗如下:“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东山”与“江左”相关,“葱岭”与“竺西”相关,文思贯通,比喻贴切。
“莫辞从”典出李梦阳的《限韵赠黄子》末句:“老体幸强黄犊健,柳吟花醉莫辞从。”钱谦益曾用“庄雅”二字来评价这首诗。钱谦益有清客,名程松圆,程松圆在《次牧斋韵再赠》中称赞柳如是多才多艺:“弹丝吹竹吟偏好,抉石锥沙画更雄。诗酒已无驱使分,熏炉茗得相从。”柳如是曾把钱谦益比作风流宰相谢安,并以弹丝吹竹的东山之妓自比,极大地迎合了钱谦益当时的心理,钱谦益遂将柳如是视为寻觅了半世的红颜知己。
“悠悠”,用了《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古典。“悠悠”表达柳如是对钱谦益深切的思念之情。钱谦益《东归漫兴》中有“此福天公知吝与,绿章陈乞莫悠悠”,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思念之情。
“甘陵”典出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於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后来“甘陵”指士大夫结为朋党。钱谦益《哭稼轩留守相公诗一百十韵,用一千一百字》中有“甘陵录牒寝,元党碑镌”一联。此句可作为“甘陵”的今典。
“第一流”典出李清照《鹧鸪天》中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畿社诸贤以东汉甘陵自比,而钱谦益是当时畿社的领袖,所以自然被称为“甘陵第一流”。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叙述了崇祯十三年冬柳如是访钱谦益于半野堂,并作《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一事。《牧斋遗事》对此事有详细记载:
柳如是“驾扁舟来虞,为士人妆,坐肩舆,造钱投谒。易杨以柳,易爱以是。刺入,钱辞以他往,盖目之为俗士也。柳于次日作诗遣投之,诗内微露色相。牧翁得其诗大惊,诘阍者曰:昨投刺者,士人乎?女人乎?阍者曰:士人也。牧翁逾疑,急登舆访柳于舟中,则嫣然美姝也。因出其七言近体就正,钱心赏焉。视其书法,得虞褚两家遗意,又心赏焉。相与絮语者终日”。
二、“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笺释
“送客筵前花中酒”一句,指崇祯十三年庚辰,十二月初二之夕半野堂文一事。在座者包括钱谦益、柳如是、程嘉燧、徐锡胤等。此宴集实为迎接柳如是入住新落成的“我闻室”而设,兼送别来访的程嘉燧。
宴集上,徐锡胤有《半野堂宴集,次牧翁韵,奉赠我闻居士》云:“舞燕惊鸿见欲愁,书签笔格晚妆楼。开颜四座回银烛,咳吐千钟倒玉舟。七字诗成才举手,一声曲误又回头。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句中“佳人”与“才子”自然指柳如是和钱谦益;“舞燕惊鸿见欲愁”谓柳如是放荡风流的活泼举动,殊有逾越当日闺阁常规;“咳吐千钟倒玉舟”描写了柳如是的醉态。“中酒”是醉酒之意,“花中酒”形象地写出了柳如是在宴会上弹丝吹竹、度曲按歌以至酩酊大醉的姿态。
此句中的“送客”指程嘉燧。钱谦益与程嘉燧两人晚年交往甚笃,崇祯二年,钱谦益筑“耦耕堂”,特邀程嘉燧来此读书,两人诗之旨趣极相契合。据钱谦益《已卯除夕偕孟阳守岁》《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和程嘉燧《已卯除夕和牧斋韵》《戊寅除夕佛水山庄娥皇牧斋韵二首》等诗可知:每年除夕,二人共同守岁唱和已成旧例。崇祯十三年,程嘉燧前往牧斋家度岁,忽遇柳如是亦在虞山,遂狼狈归故里。半野堂文上,程嘉燧心中是百般滋味,不得言说。
“迎春湖上柳同舟”,指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廿四日至次年正月十三日立春,钱谦益与柳如是湖上迎春泛舟一事。钱柳二人关于此事的歌咏有很多:其一,钱谦益《迎春日偕河东君泛舟东郊作》“:罨画山城画舫开,春人春日探春来。帘前宿晕犹眠柳,镜里新妆欲笑梅。花信早随簪鬓发,岁华馀逐荡舟回。绿尊红烛残年事,传语东风莫漫催。”其二,柳如是《次韵奉答》:“珠帘从此不须开,又是兰闺梦景来。画舫欲移先傍柳,游衫才拂已惊梅。东郊金弹行相逐,南陌琼度几回。最是新诗如玉,春风舞袖一时催。”此为“迎春湖上柳同舟”的古典。
“同舟”二字屡见于钱谦益的诗作,《次日叠前韵再赠》有“新诗吟罢半凝愁,斜日当风似倚楼。争得三年才一笑,可怜今日与同舟。”《六月七日迎河东君于云间,喜而有述四首》诗中有“此时七夕移弦望,他日双星笑女牛。榜歌阑仍秉烛,始知今夜是同舟。”“同舟”的旧典则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越人歌”中的“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之句,“同舟”传达了钱柳二人的真挚情意。
三、“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笺释
“纵回杨爱千金笑”中的“杨爱”即柳如是。柳如是曾数易其名,有多达二十余个名号。柳如是,初名杨影怜,曾一度称杨朝,字朝云。后用许尧佐《柳氏传》之“章台柳”故实,改“杨”为“柳”,易“爱”以“是”。后“钱宗伯一见惑之,买为妾,号曰河东君”。“千金笑”的故事在《柳如是别传》中有多处记载。《柳如是别传》引用钱肇鳌的《质直谈耳》中的《柳如是轶事》:
时有徐某者,知如之在畲山,以三十金与鸨母求一见。徐蠢人也,一见即致语云:“久慕芳姿,幸得一见。”如之不觉失笑。又云:“一笑倾城。”如之乃大笑。又云:“再笑倾国。”如之怒而入,呼鸨母,问:“得金多少?乃令此奇俗人见我。”知金已用尽,乃剪发一缕,付之云:“以此偿金可也。”
可见,“千金笑”用了《北方有佳人歌》中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及《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回眸一笑百媚生”,并陶庵诗中的“片云曾迷楚国,一笑又倾吴宫”等典故。河东君从“失笑”到“大笑”以致“怒”,其性情节操可见一斑。后来钱谦益在南京下狱,自乙酉五月至丁亥五月,三年时间河东君始终不言不笑,表示其不忘故国旧都之哀痛。
“终剩归庄万古愁”:“归庄”字玄恭、元公、悬弓,号恒轩、归乎徕、鏊鏖、山人,明代画竹名家归昌世之子,入清后更名祚明,著有《恒轩集》《悬弓集》《万古愁曲》等。归庄是钱谦益的门生和朋友,对钱谦益降清深表不满,因此钱谦益八十寿辰时,送来一副对联讽刺钱降清的行为:“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陈寅恪先生解释道:“鄙意恒轩此联,固用《诗经》《孟子》成语,但实从庾子山《哀江南赋》‘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脱胎而来。其所注意在‘秦庭’‘周粟’,暗寓惋惜之深旨,与牧斋降清,以著书修史自解之情事最为切合。”
“万古愁”之古典出自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今典出自陈寅恪1959年《乙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诗中的“年时总噪填桥鹊,一水终留万古愁”。“万古愁”借归庄的作品《万古愁曲》来抒发感情,陈寅恪像归庄写《万古愁曲》一样写作《柳如是别传》,同时这也是钱谦益降清后悔恨的万古情愁。由此可见,“万古愁”三个字是古典与今情的结合,有着“古今交融、真幻合流”的奇妙感受,贯通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
钱谦益之降清,是他一生最大污点。钱谦益晚年撰《蕉园》诗,对此颇为感叹:“蕉园焚稿总凋零,况复中州野史亭。温室话言移汉树,长编月朔改唐。闻人自伪三豕,曲笔天应下六丁。东观西清何处所,不知汗简为谁青。”陈寅恪在这首诗后论述道:“噫!牧斋在弘光以前本为清流魁首,自依附马、阮,迎降清兵以后,身败名裂,即使著书,能道当日真相,亦不足取信于人。”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钱谦益纵使挽回了杨爱值千金的笑靥和她的心意,而自己始终不能摆脱亡明之哀思、降清之惭愧,令归庄等有志之士为其感到羞耻遗憾,终究只剩下了悔恨的万古情愁。柳如是坚贞决绝的爱国气节和钱谦益降清的怯懦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陈寅恪对柳如是的赞许和对钱谦益的惋惜之情。
四、“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笺释
“劫灰”的古典出自晋代干宝《搜神记》: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乃知朔言有旨。
“劫灰”比喻灾难后的遗迹。《柳如是别传》中有“多少诗人堕劫灰,期今免冶长灾”,其中的“劫灰”即指灾难。“劫灰”的今典出自陈寅恪1939年《昆明翠湖书所见》中的“赤县尘昏人换世,翠湖春好燕移家。昆明残劫灰飞尽,聊与胡僧话落花”。从卢沟桥事变到完成《柳如是别传》,期间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颗在昆明避难时买到的红豆依然保存完好。“自得此豆后,至今岁忽忽二十年,虽藏置箧笥,亦若存若亡,不复省视。然自此遂重读钱集,不仅借以温旧梦,寄遐思,亦欲自验所学之深浅也。”即为昆明劫灰之今典今事。
“相思廿载待今酬”之今典为:陈寅恪从买红豆到构思《柳如是别传》,一直到完成这部作品,历时二十多年。“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同时抒发了文化复兴之思,而《柳如是别传》的完成竟解了这“廿载”之思。
五、全诗通释
崇祯十三年,柳如是驾着一叶扁舟来到郁郁葱葱、钟灵毓秀的虞山,怀着对畿社第一流才子钱谦益的思念之情,改“杨”为“柳”姓,化为男子装,飘巾大袖,自称“柳儒士”,造访投谒了钱谦益。两人相见后互生爱慕之意。钱谦益用了十天时间为柳如是建了一座“我闻室”,留她守夜度岁。柳如是离开泊在山北桃花涧下的小舟,移居新落成的“我闻室”。钱谦益在半野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一来是为迎接新到的柳如是,二来是为送别即将离去的程嘉燧。在筵席上,柳如是弹丝吹竹、度曲按歌、越舞吴歌以至酩酊大醉,颇有太白遗风。寒冬过后,风到江南花满城,“海棠微雨,杨柳新晴”。钱谦益带着柳如是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唱和。明清易代之际,柳如是曾一度劝钱谦益殉国,而钱谦益却变节归顺了新朝。此后钱谦益纵使挽回了柳如是千金的笑靥和她的心意,而自己始终不能摆脱哀思惭愧之情,令归庄等有志之士为其感到羞耻遗憾,终究只剩下了降清悔恨的万古情愁。而我经历了抗日战争这场大的劫难,在昆明避难时买到的红豆还保存完好,到现在写完《柳如是别传》也将近二十多年了,我要笺释钱柳因缘诗的相思之情和旧梦之思终于得到了酬答。
[1]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陈寅恪.陈寅恪诗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3]刘义庆.世说新语[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4]范晔.后汉书(卷六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刘向.说苑(卷十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6]干宝.搜神记(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9.
作者:马瑜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