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消极交流特征分析

2014-03-18杨佳璇

戏剧之家 2014年2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交流特征

杨佳璇

(西安工业大学 北方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

一、讲授交流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教授交流学将交流作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核心,主要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各自的语言及非语言形式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通过研究交流在课堂讲授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原因,讲授交流学旨在帮助各个教育层次的实践者能够更加高效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在讲授交流学的研究领域中,学生的交流特征是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在讲授交流学中,学生的交流特征被概括为以下几点(Timothy P. Mottet,2006:109):

(一) Reticence (沉默):一种保持沉默,不愿交谈的状态。造成沉默的原因可能有紧张,对知识点或相关信息的理解力不足等。长期保持沉默的话,学生在可课堂上的交流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不与教师或同伴交流。

(二)Shyness(羞怯):也被称为社交焦虑。这样的学生在交流中容易感到胆怯,害羞,很少与人交谈。这不仅会给教师和同伴留下负面印象,也常被认为是学习能力不足。这种状态的表现一般包括内心的焦虑和行为上的保守、羞怯。

(三)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WTC, 交流意愿):指的是个人发起交流的意愿或倾向。交流意愿比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举手或直接说出自己想法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交流意愿比较低的学生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并不是所有交流意愿低的学生都会表现出焦虑或胆怯,有些学生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不愿和教师进行交流。

(四)Self-perceived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SPCC,交流能力的自我感知):这是个人自我感觉交流能力比较低的状态,也是造成沉默的一个原因。认为自己交流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拒绝与教师进行交谈。

(五)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CA, 交流忧虑):CA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或对于即将进行的交流产生的恐惧或焦虑。调查发现,超过20%的大学生都有交流恐惧症,他们的交流意愿比较低,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感到羞怯。他们需要花费相对较多的时间来适应课堂气氛。具有交流忧虑症的学生社交生活比较封闭,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辍学率也较高。

(六)Public speaking anxiety(PSA, 演讲焦虑):有时也被称为讲台焦虑症,指的是个体在公众场合演讲时产生的焦虑或紧张感。这种特征比较常见, 76%至80%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公共演讲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演讲焦虑也时刻存在。但有些学生会因此产生羞愧感及心理心影,甚至在演讲时晕倒,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逃课、换专业甚至换学校的方式来逃避公众演讲。

(七) Compulsive communication (强迫交流):具有这种交流特征的学生总是主导着课堂讨论或其他课堂活动,具体表现为健谈,总是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但不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这类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在课堂表现方面得分很高。在集体活动例如小组讨论中,过多谈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其实是一种不礼貌、冒失的行为。

(八)Receiver apprehension (RA, 理解忧虑):RA指的是个体在接收到他人的信息后,担心自己不能理解或曲解他人意思时产生的忧虑感。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缺乏自我肯定的认知模式。

二、独立学院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消极交流特征

从上述八个交流特征的定义来看,消极的交流特征如沉默、羞怯、演讲焦虑等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具有这些消极交流特征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焦躁不安,甚至出现逃课、辍学的情况。这些特征在中国学生的身上变现更加明显,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上。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交流特征一般表现为:如果教师没有指定某些学生回答问题或交流自己看法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低头保持沉默,甚至拒绝与教师进行眼神交流,而对于被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他们也表现出强烈的忧虑和紧张;在交流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比较羞怯,不能准确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交流能力,并且将它定位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我的英语很差”,“我不会用英语表达我的想法”等话语;在课堂讨论或问答中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发起交流。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上相关的调查研究,笔者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实施新课改之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存在已久。在采用传统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是课堂的权威。在应试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方式将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质疑或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他们逐渐养成了被动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几乎不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交流。

(二)对权威的敬畏和遵从。自古以来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绝对权威,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对于挑战教师权威或不能满足教师期望的学生,教师也给与严厉的惩罚。

(三)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也是一个因素。面子问题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子是不同文化与阶层的人依据自身所处的文化、政治、历史、社会阶层等背景因素,所形成的关于自身与他人获取社会正向价值的公共意象(赵昌平,2010)。为了维持良好的形象,人们也会根据环境的不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或调整。当然,在课堂中也存在面子问题,为了给教师和同伴留下良好的印象,维护自己的面子,大多数学生也会选择沉默或减少交流,以避免出错。

三、应对策略

为了改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消极交流特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课堂效率,笔者研究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并进行了总结,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上个世纪60年代中叶以来,在西方兴起了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运动,促进了外语教学中对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的研究。作为教师,应该重视怎样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具体情况出发去组织教学的问题。学习动力、智力水平、学习风格、学习技巧、方法、习惯、学生性格等等,都值得教师去研究,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不同的外因条件去帮助内因起作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法都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的,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践行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二)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全面了解教学总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做到全局在胸。对学生的要求既要有总体性,也要有阶段性,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增强学习信心,配合教师达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舒白梅,2013:14)。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如电视、广播、网络,扩大学生与英语的接触面,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将所学知识内化。

(三)正确对待学生语言错误的原则。学外语总不免要犯语言错误,“有错必纠”和“听其自然”的态度都于学生无益。按照心理语言学的看法,语言错误只是是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走向完善的路标;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语言错误提供了有用的反馈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对于那些超发展阶段的错误,教师应采取容忍和鼓励态度;对于学生在语言内在化过程中形成某种系统的语言错误,教师应善于引导,不但要示以正确的说法,而且要加以分析、解释,教师的及时帮助能使学生更快地形成完整的概念;对于那些由于某些外在因素如疲劳、情绪波动等引起的错误,教师稍加提醒即可(舒白梅,2013:16)。

随着各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实践,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交流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各种知识和信息通过此桥梁在两者之间传递和反馈。在课堂上,如果没有了交流,“教”和“学”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发生。因此,为了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学习讲授交流学是十分必要的。

[1] Timothy P. Mottet,Virginia Richmond,James C. McCroskey. Handbook of Instructional Communication:Rhetorical & Relational Perspectives. Boston, New York &San Francisco: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6.

[2]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赵昌平,中国人爱面子的进化心理学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0(5).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交流特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