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两星”下中国都市剧的发展契机
2014-03-18孙晓羽
孙晓羽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2)
2014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宣布了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卫视黄金档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即业内所谓“一剧两星”政策,即:同一部剧每晚黄金档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且每晚播出不得超过两集。
该政策使众多中小影视公司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当分担成本的买家减少时,资金的投入回收方式将成为片方选择项目时的考量重点。在此形势下,都市剧以其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和可植入广告的特殊优势,成为制片方最为青睐的类型之一。
目前市场上以湖南、浙江等卫视作为主要播出平台的“青春偶像剧”和以北京、东方等卫视为主要播出平台的“伦理情感剧”这两大类型似乎已成为都市剧无法突破的两大模板。前者以年轻偶像明星为卖点,瞄准的是20岁以下低龄观众;后者则以贴近现实的风格讨论人们关心的房价、晚婚等社会问题,主要面对40岁以上的传统家庭观众。在此生态之下,大量介于20-40岁之间,具有话语权和消费力的观众群却因难以在电视荧幕上得到满足而转向网络成为英美日韩剧的“铁粉”。
一、将虚无“励志”转向真实职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户籍差异的逐步取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来到大都市寻找更多可能性。他们很快会发现因为没有“好爸爸”,他们永远不可能像《奋斗》中的陆涛和《北爱》里的程锋一样拥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一切都要靠自己。在都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快速便捷的交通共同构成的快速发展氛围中,如何为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理想努力战胜挫折并不断成长与成功,其实不止是一个经典的戏剧套路,也契合了当下年轻人迫切的内心需求。今年暑期档《产科医生》和《离婚律师》这两部职业剧的热播,及其在年轻观众中引起的广泛讨论充分证明了国产职业剧可能拥有的庞大潜在观众群。
此外,职业剧还是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性的剧种。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和《犯罪现场调查》都是连续制作超过10季以上的长寿剧集;日剧中的《医龙》、《Boss》等职业剧也因其高收视率而纷纷投拍了续集。不但能节约开发新项目的成本,甚至可能培育出“由一套剧集陪伴成长”的忠实观众群,都市职业剧绝对是影视公司没有理由不去尝试的类型之一。
二、赐予“剩女”理想的“纯爱”
都市不但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空间,也承载着一个时代最前卫的精神和意识形态。因为经常成为引领时尚和新观念的风向标,在亚洲其他地区,都市剧曾一度被称为“趋势剧”。而目前在国产都市剧中我们看到的却多是传统保守价值观。最典型的案例是几乎所有讨论“剩女“的剧中,女主角们都在上一辈“把结婚当作任务,把找对象当作找客户”的落后观念驱使下马不停蹄地到处相亲。而事实是,很多“剩女”不急于结婚是因为经济上的独立让她们不必为了缓解生存压力而迫不及待地依附于男人。
在职场上不得不与男人展开竞争的女性在内心深处对于纯爱保留一点偏执,并不难以理解,而能够满足这类观众需求的剧集却凤毛麟角。其实,比中国内地早一步进入晚婚社会的日本和台湾已经制作过很多与之相关的成功剧集,例如《30拉警报》和《我可能不会爱你》等。
三、满足人类“窥探欲”的豪门恩怨
从街头热议的赌王四房争产风波,到万达公子王思聪微博粉丝逾500万,普通百姓对于豪门恩怨的窥探欲望从未消减。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经商潮至今,中国“先富起来的”家族企业家们已经有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明显,这一切都预示着另一种新的都市剧类型——家族剧正在悄然酝酿成形。
纵观TVB历年台庆剧和近年走红的《唐顿庄园》、《绯闻女孩》,我们不难总结出豪门家族剧的特征: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商战、情感和家庭矛盾等剧情杂糅;不同价值观的激烈冲撞等。而以上所有特质共同决定了一部家族剧的集数通常会超过其他类型的电视剧。对于制作公司来说,一部剧的集数越多越能够降低单集成本;而对于电视台来说,播出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利于提高平均收视。
除此之外,用一些在黄金档受限的类型,比如涉案和穿越等题材试水二三线卫视的“次黄金档”时段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毕竟,在多数发达社会中,10点档才是各电视台重头戏上场的黄金时段。
总之,保持敢于创新的心态,尊重市场规律和观众需求,“一剧两星”的新政不但不会成为影响电视剧发展的“致命武器”,反而会成为国产剧创新与提高的另一个契机。
[1]王玉玮.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智华.电视剧类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