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于人本理念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探析
2014-03-17谭晓虹
谭晓虹
摘 要 现代学校管理已不再是控制型管理思路,而是服务性管理,实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探求人本管理,以科研推动学校发展,以德育引导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本文在阐述高职院校人本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管理机制 人本理念 学生成长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教育实行人本化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呈金字塔型的高职管理体系中,学生作为学校管理机器末端的一环,被要求不犯错或是少犯错,而不是如何去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达到学校、教师所要求的,无所谓积极上进。教师同样如此,只要将教学任务组织好、完成好就行,教学创新的动力很小。这种无法实现教师职业发展和学生身心成长的教学,正是我们需要加以改变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会被当作有如机器零部件一样、无生命、无情感的产品,由此易带来学生成长中许多的问题。由于追求的是整个组织管理的精确化与机械化,人的情感被组织管理一再压缩,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这显然是违背了人的本性的做法。霍桑实验告诉我们,外部环境并不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内在感受反而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的经济的满足,社会的承认、心理的安全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教师如此,学生同样如此,他们也渴望被教师、家长和社会承认,在教学中扮演主角。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是进不了普通高校不得已而来,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才来,都很敏感,这种渴望会更加强烈。因此,要想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的积极性,通过改变其管理体制,给学生予更加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 实现高职院校人本管理的途径
2.1 要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教师,没有教师的参与,学院将失去存在的必要。高职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对学生理论、技术性、操作性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未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对所学专业的技术基本没有任何了解,他们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主要取决于为他们授课的教师。通过教师倾心教学,学生才能真正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成为学有所成的职业工作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教师居功至伟。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本管理,必须从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入手。一是要学会尊重和欣赏教师。如果不能实现尊重教师这个的前提,人本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话。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也被人们认为不如普通高校的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尊重和欣赏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是要让他们获得本应获得的社会价值,从而让他们热爱职业教育且对职业教育有信心。二是为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营造好环境。三是让教师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
2.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是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将学生单纯视为管理对象转变成为服务的对象,倡导与学生的平等交往。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再局限于教授者与知识接受者的关系,而是大家在教学情境中,共同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探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者,也可以是引导者,更可以是倾听者,将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更愿意与教师一起探讨问题,进而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越来越多地采取探究式教学、对话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想法而出现的教学变革,是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休现。二是要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权,教前多问问学生的意见,把他们的诉求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言机会,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目前已进入到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也更容易获得所需知识,学生们的发言更有水平,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有些时候比教师准确。三是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帮助他们获得更强的职业能力。
3 高职院校人本化管理的主要方法
3.1 强化德育指导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实现人性化管理方式,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有技术、有人品的人才,离不开德育指导。它可以让我们更熟悉并遵守职业规范,更具有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当然,人性化管理模式下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传统的灌输、说教型德育教育,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都为学生所喜欢的德育教育。内容上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为主,重点放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成长,并最终为学生有一个好的就业、好的职业生涯服务。
3.2 突出科研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科研力量的不足是客观事实,一些教师没有科研的条件与机会,个人成长受限严重。要实现教师管理中的人性化,给教师创造更多科研机会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重点围绕校企的共同开发等产学研项目开展科研。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在与企业的合作开发中,教师的理论研究得以实践验证,并通过实践结果来修正、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不再局限于只是上好课、带好学生的传统型教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出现,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接触到真正的企业现场,提早获得锻炼机会,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适应日后的职业岗位。
3.3 强化服务管理意识
在教师与学生个体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高职院校的管理应该削弱管理的意识,更多融入服务意识,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贴近他们需要的服务。通过人本管理,让师生主动来遵守规章制度的效果,肯定要比天天严格要求下师生被动遵守要好得多。学校要真正把师生看作学校最宝贵的资源,通过他们的发展来获得学校的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发展,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
人本化管理已成为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共识,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通过尊重学生与教师主体地位,以更人性化的校园管理,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根厚.学生权力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制度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1).
[2] 李佳孝.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性高等教育管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 张蓉.构建柔性管理为核心的大学生管理新模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