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鸡舞”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2014-03-17陈芬许维
陈芬 许维
摘 要 “锦鸡舞”是贵州省丹寨县短裙苗族族群文化的文化名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感情色彩以及简单的舞步在认知、情感与技能三方面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本文通过在环境、日常生活以及游戏中渗透的方式和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将其运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 锦鸡舞 幼儿音乐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Use of "Pheasant Dance" in Kindergarten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
CHEN Fen, XU We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Pheasant Dance" is the culture card of Danzha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kirt Miao ethnic culture,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rich emotional and simple dance steps in the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skills in three area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In this paper, the environment, daily life, and the way the game and carry out the theme permeate the way it used the activities kindergarten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Pheasant Dance; kindergarten music teach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锦鸡舞起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苗族村寨。它在内容、形式、场面、舞步、服装与配乐等方面独具特色,与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也彰显了人们的性格与精神状态,是我国民间舞蹈中的艺术瑰宝,素有“天下第一锦鸡舞” 的美称。
1 “锦鸡舞”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可能性
1.1 认知方面
“锦鸡舞”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当地村民所言,他们的祖先从东方大平原上迁到一个叫“展坳对社”的沙滩地居住,后因洪灾而沿江上行来到丹寨县,在丹寨县定居后,人们从锦鸡的肚子里发现了小米,从此人们靠种植小米度过了饥荒。为了感激锦鸡的救命之恩,村民们以跳“锦鸡舞”来纪念祖先和怀念给他们带来吉祥的锦鸡。①通过故事与传说,幼儿能更生动的理解“锦鸡舞”中感情色彩与文化根源。同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照片、视频或者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当地生活环境与文化习俗,从而达到对锦鸡舞艺术内涵的感受与认知。
1.2 情感方面
“锦鸡舞”按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祭祀性锦鸡舞、习俗性锦鸡舞、礼仪性锦鸡舞、娱乐性锦鸡舞、表演性锦鸡舞。②不同类型的“锦鸡舞”表演的时间、场合、服装、动作及感情表达各不相同,例如:祭祀性锦鸡舞的感情基调哀伤与肃静,而娱乐性与表演性锦鸡舞则是欢快、充满激情的。因此,我们可以让幼儿学习不同类型的“锦鸡舞”来领悟不同舞蹈中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样既可以丰富“锦鸡舞”学习的形式与内容,又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1.3 技能方面
“锦鸡舞”起源于感恩锦鸡的救命之恩,是苗族祖先模仿锦鸡走路、觅食、求偶的姿态形成的舞蹈。它以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排成一字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步伐以四步为主,兼以六步转身,腰、膝的自然摆动为舞蹈的基本特点,双手于两侧自然放开,随着节奏,悠然摇摆,犹如锦鸡展翅。③“锦鸡舞”以脚部动作为主,手部动作少且简单,舞蹈涵盖了幼儿园韵律活动中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尤其是对锦鸡的姿态的模仿动作,最受幼儿欢迎。
2 “锦鸡舞”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方式
2.1 陶冶渗透式
2.1.1 幼儿园环境中渗透
瑞吉欧教育系统中,环境与课程的关系十分紧密,环境充当着“第三位老师”的作用,环境的创设根据开展活动的主题而变,幼儿与老师也会在环境探索中发现与扩展课程内容。因此,可以根据瑞吉欧环境创设的理念,在幼儿园开展“锦鸡舞”学习的期间,在幼儿园的走廊、墙面、宣传橱窗、户外活动场所等空间中融入锦鸡舞的相关资料,例如:锦鸡舞活动,锦鸡服装,当地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儿童,让他们在环境的熏陶中增强对锦鸡舞文化的了解。
2.1.2 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
除了图片展示,我们还可以给幼儿听觉上的渗透。“锦鸡舞”的配乐是典型的“四滴水”芦笙曲,它由低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多音混合曲,节奏有序、欢快、流畅,音质委婉悠扬,似若高山流水之声,苗语称之为“给拉”,而且曲调丰富,有100多首。我们可以将之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如在幼儿入园、餐前准备、午睡起床时、早操,根据不同的情境播放不同风格的曲调。比如,午睡起床时播放比较舒缓和轻快的曲调,以唤醒幼儿以及调节幼儿的状态。同时,曲调的渗透会让幼儿于无意识中欣赏与熟悉音乐,为后来的主题活动做准备。
2.1.3 幼儿游戏中渗透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最能发挥并发展其主体性的活动形式。将“锦鸡舞”渗透到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体验民间艺术,还能丰富幼儿园游戏的内容。④我们可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以“芦笙曲”作背景音乐,根据游戏不同环节的情绪与气氛播放不同的音乐,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同时,“锦鸡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以“圆圈”队形为主,我们可以将之改编为“找朋友”之类的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感受民族文化与培养幼儿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幼儿对“锦鸡舞”的学习兴趣。
2.2 开展主题活动
2.2.1 主题活动的原则
虞永平老师在《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一文中强调民间艺术的课程价值并不意味着民间艺术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全部,民间艺术主要应该融合和渗透在其他课程内容之中,且加工的基本原则是对于幼儿具有发展价值,具有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尤其是通过动作学习的可能性。但是远离幼儿生活经验,不能引发幼儿全身心投入的民间艺术不是幼儿园课程首选的内容。⑤笔者认为,定期在幼儿园开展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活动,既能丰富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又不会对幼儿园常规教学有太多的干扰。
2.2.2 主题活动的方式
将“锦鸡舞”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适应能力。首先,我们可以将“锦鸡舞”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几个方面,且将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其次,幼儿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动作等多种渠道去了解与学习锦鸡舞。最后,幼儿可以在学习锦鸡舞的过程中一边感受与欣赏,一边进行模仿与表现自我。力求形成一个以“锦鸡舞”为纽带,集生活、生产、生命为一体的生态式音乐教学活动。
2.2.3 主题活动的内容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锦鸡舞”舞蹈特征、伴奏音乐的特点,可以将“锦鸡舞”运用于中班、大班的韵律活动中。其次,可以通过“锦鸡舞”的来源、锦鸡舞相关的传说,将“锦鸡舞”改编为音乐游戏活动。最后,利用锦鸡舞的伴奏音乐“芦笙曲”曲调丰富优美,欢快清脆的特点,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基金项目: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湘鄂渝黔地区原生民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0YJA760074)
注释
①③田玲.对苗族“锦鸡舞”的认识[J].凯里学院学报,2009.
② 胡云聪.论现代教育视野下苗族“锦鸡舞”的教育功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
④ 张卫民,曾虹,刘贺佳.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长沙民间歌谣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及其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
⑤ 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