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葛兰西文化霸权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2014-03-17孙锦强尼旎
孙锦强 尼旎
摘 要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人物,他的文化霸权思想在学术界不断的被引用和解释。然而,这种思想在被引用和解释时出现了许多偏差与误用。他们没有意识到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和民族交往中的文化霸权是不同的。本文将重新对葛兰西文化霸权进行解读,挖掘其对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探讨文化霸权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文化霸权 意识形态 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from 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SUN Jinqiang, NI Ni
(College of Arts and Law,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Antonio Gramsci is outstanding figure of Western Marxism, his cultural hegemony ideas are constantly being cited and explained in academia. However, there were many deviations from misuse when it is referenced and explained. They do not realize that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and national exchanges of cultural hegemony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re-interpret cultural hegemony of Gramsci, tap it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actic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hegemony in our thinking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ultural hegemony; ideology; national security
1 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
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建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之上,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是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的逻辑起点。他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并不一致。马克思把社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市民社会即经济基础,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另一部分是上层建筑,它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政治的上层建筑,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另一部分是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包括道德、艺术、宗教等。葛兰西把市民社会从上层建筑中分离了出来,把单纯的政治上层建筑看成是一种“政治社会”,余下的部分则被理解为市民社会。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无产阶级要想继续采取“运动战”(以武力方式直接夺取国家政权机器为目标)的方式已经不可能了,而应该在资产阶级已经取得文化领导权时,建立自己的文化组织和文化团体,来对资产阶级意识进行文化攻击,也即所谓的“阵地战”。文化霸权理论的创造性在于他看到了在资本主义尤其是具有高度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传统的暴力形式向新的“精神和道德领导”形式的转变。在新条件下,即使无产阶级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国家的政权,由于没有被统治阶级的普遍认同,那么资本主义复辟是在所难免的。这也恰当的解释了共产主义运动为什么会在在欧洲短时间内获得成功而最后失败的命运。
2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霸权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對葛兰西文化霸权的理解与原来的理论产生了偏离,新的文化霸权理论被看做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借助其政治、经济等强势来影响和制约发展中国家内部事务的过程。新的文化霸权理论也就被定义为了在国际交往中发达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从而实现其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
从这种新理论的实效性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乐于接受这种理论。从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来看,他们终于找到了实现其所为“全球扩张”的理论支持,那么所谓的“文化冲突论”和“和平演变”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对文化霸权的新解释也同样成为了一种理论支持,即如何有效反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成为对“某国威胁论”的最好驳斥。事实上,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对原始的文化霸权理论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误解。
3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在实践上的误读
葛兰西也许不会想到,原本用来指导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理论却被他的死对头运用得如此娴熟。本该用来进行社会内部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却被用来进行外部的文化扩张。从发展中国家来看,他们感觉到的是一种恐惧和不安,担心自己的意识形态会在西方的文化渗透中分崩离析,因而开始反对和仇视文化霸权。当然这种文化霸权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霸权。他们只看到了文化霸权对夺取政权的重要性,而恰恰忽视了它对巩固政权的重要性。在对文化霸权的批判中,显然是作了本国视角和语境化的处理,而忽视了其中的差异,没有击中要害。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暗自庆幸,现在他们终于可以搬起“砸过自己脚的石头”砸向他人了。借助文化霸权理论发达国家积极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下转第213页)(上接第168页)的实现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维护世界经济政治的不平等。然而他们没有看到,在向外扩张的背后,却是国内危机的不断显现。资本主义发展所固有的矛盾,终将成为埋葬他们的坟墓。
4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无论对文化霸权的认识如何,我们都应该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愿看到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但在政治和经济上采取各种手段又容易识别,所以他们开始寻求在文化领域进行西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渗透。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危机。此外,网络文化的兴起,也引起了人们信仰的迷茫与缺失。
在面对西方文明的全球扩张,我国改革发展的深刻变革,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民众在看待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时,其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进一步的加强,单纯的宣传手段以及很难再产生影响。我们很容易看到,开放的程度越高,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就越强。来自外部的冲击使得社会意识形态本身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下降。可以说,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已经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葛兰西所倡导的单纯“灌输”方式很明显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和问题。
5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葛蘭西把文化霸权看作一种非暴力的文化意识形态控制手段,他赞同统治阶级为达到政治统治目的而借助文化人(即有机知识分子)和文化机构来使自己的政治、伦理及文化价值观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通过向社会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来增强人的思想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巩固政权并不是多么难以启齿的问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任何统治阶级都会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描绘成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把自己的价值观看成是社会主导的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需要,是巩固执政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的需要,是增强社会制度认同的需要。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有效的抵御外来思想的侵蚀,增强国家文化的独立性,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要认识到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也要认识到它是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统一。因此不应该再幻想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中寻找答案,而应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采取更具创造性的手段和方法。
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就要看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推动文化的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同时,要更注重实现文化的世俗化与大众化。加强对民众的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吸收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一种更具普世价值的文化。只有这样,意识形态才能稳固,文化才更具特色,国家安全才能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其文.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
[2] 郭赫男,刘亚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他的误读.社会科学家,2008(6).
[3] 李震.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学海,2004(3).
[4] 孙闪.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意义.学术探讨,2012(5).
[5] 刘欣华.葛兰西文化霸权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6] 赖永兵.葛兰西文化霸权学说与文化软实力的提示——以互文性观念为视阈.云南社会科学,2012(3).
[7] 李佩环.西方文化霸权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天府新论,2006(1).
[8] [意]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 [意]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