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如何找到适合的工作
2014-03-17许海亮,时佩君
浅谈大学生如何找到适合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原因,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对策,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了一些建议。
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代表高知的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核心问题。多处的用工荒说明就业难并不是真正的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造成的社会现象。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一)学生素质和能力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后学习不再努力,目标不明确,导致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十分缺乏,无一技之长;部分学生除了理论考试合格外,忽视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差,社交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薄弱,尽管获取了很多证书,而一旦进入实际的操作层面,便不知从何下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数大学生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就业,而且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对职业概念相对模糊,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什么职业适合自己,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临近毕业才“临时报佛脚”,才感觉到就业恐慌。职业概念模糊与准备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劳动力市场配置成功率。虽然各大城市都有为毕业生举办的人才交流会,但是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只有不到30%。
(二)就业定位不准确,理念滞后
许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攀高心理,虚荣心较强,追求清闲、安稳、福利待遇好的单位,所以部分学生把公务员做为就业的首选。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一部分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成为“蚁族。目前看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三大误区:一是热衷于出国镀金;二是目标值太高,只想去著名的公司,不愿意屈身到最需要知识分子的中小企业;三是现代的大学生缺少勇气和吃苦精神,没有创业激情,虽然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只有不到5%的大学生创业谋发展。
二、大学生如何找到一个好工作
现在社会需求的是以敬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大学生。员工的各方面软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企业需要员工精诚合作,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一)谋定身动——如何进行职业准备
大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职业准备。一年级认清自我,学好基础知识,二年级有目的参与社会实践,并找准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加强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从业者的角色转换。大学期间至少实习三次或者兼职三次:通过实习你才能了解真实的社会需要,明了自己爱好的职业。如果学习紧张,你可以在大一到大三的三个暑期实习,注意在实习与兼职时不要集中在一类工作或限于专业对口的岗位,要多涉猎一些职业。努力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进行职业准备一是获取就业能力,国内学者郑晓明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不仅要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学好知识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且要组织与参与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生社会公益发展项目。积极创造发展自己组织人格的机会,获取尽可能的社交机会与信息。
二是培养获取进入职场的综合能力。职场需要大学生具备三种能力:口头以及书面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正如李开复给中国高校学生的一封信中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二)个性特征与其职业相匹配——才是最佳职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选择职业时,要对自己的生理、心理、性格等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确定适合自己气质特征的职业。例如有艺术气质的人适合自由职业;自控力强、计划性强、有理财观念的人适合SOHO一族的生活,对于有些惰性的人,需要正规的工作来规范,可以选择国企、外企。如果想在职场上成功,个性特征与其选择的职业相匹配是比较重要的。
三、结论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形下,要多方面选择,无论国企、私企、外企等都有自己的利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且职业的选择不仅是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什么,还要考虑社会上需要什么,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