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纳粹德国时期的军中反抗运动
2014-03-17杨鑫
试论纳粹德国时期的军中反抗运动
自纳粹党通过合法手段获得政权后各种抵抗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军中形成及进行的反抗运动。军中反抗阵营的反抗运动并不是为了夺权而发动政变,而是为了国家的命运和前线将士的生死而进行道义和良心上的抗争。本文将对军中形成反抗阵营的原因以及从事反抗活动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变计划为什么会屡次失败等做深入探讨。
纳粹政权;一体化运动;反抗阵营政变计划;暗杀领袖
一、纳粹一体化运动与传统精英阶层反抗意识的形成
希特勒在政权巩固以后对内肃整国防军完成军队一体化,对外则进行侵略扩张政策。这些内外政策给以国防军军官为主的传统精英阶层带来了担忧和恐惧,部分军官渐渐形成了新政权的反对派,甚至还有军官主导的暗杀活动。
(一)对国防军的一体化政策
为了得到国防军的支持以及控制国防军,希特勒利用国防军要求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承诺引入征兵制及建立新军种以及扩大国防军以实现复仇主义和恢复德意志民族的尊严。不少渴求晋升的军官也加入了纳粹党,这使得国防军投入了纳粹党的怀抱,实现了对军队的一体化。
(二)国防军对纳粹政权态度的转变
1936年3月7日,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其结果是英法默认,1938年3月12日,德军又吞并奥地利,西方国家依旧保持沉默,这令希特勒的征服欲望更加坚定。因此希特勒的对内对外政策是令传统精英阶层所无法接受的。
特别是1938年4月苏台德危机的爆发成为了军中传统精英与纳粹政权在关系上的转折点。军官集团认为如果在打仗,德国将会受到比凡尔赛条约更苛刻的限制,同时也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1于是从1938年起军中的反纳粹人士陆续展开了直至战争结束的一系列政变计划,甚至不惜走上暗杀希特勒以结束纳粹统治的道路。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改组及反战势力的避战努力
纳粹政府掌握党政大权后为积极推行侵略扩张计划,并肃整和清除了一大批与希特勒政见不合的高级军官,与此同时一股反战势力也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阻止德国发动战争。
(一)国家权力机构的改组与希特勒掌握军中权力
在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召集三军总司令开会,对国防军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们宣布他将领导德国走上战争之路,并借机展开他关于外交和军事方面的构想。在这次会议上,国防部长冯·勃洛姆贝格和陆军总司令弗立契都反对希特勒的意见。因此希特勒充分了解到了国防部长和陆军总司令是阻碍其发动战争的关键人物。于是两人于1938年底分别以婚姻和同性恋问题而遭到罢免。
(二)传统精英阶层为避免战争所做的努力
希特勒夺取三军最高统帅权之后,不仅在军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而且积极推行的对外政策也令反战人士担忧。从这时起,一股来自军中的反对势力开始形成。这个反抗势力的核心人物在军方有总参谋长贝克将军、副总参谋长哈德尔将军、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前海军上将威廉·卡纳里斯等一批中高级军官。他们都认为德国如果开战其结果将会引发一场欧洲大战,终将会毁灭德国。但是最终反抗人士依然没有迫使希特勒放弃武力进行捷克的计划。
三、军中及文官体系在内的联合反抗阵营的反抗活动及面临的困境
反抗人士阻止战争的计划失败后,使得认识到消极不服从独裁者是无济于事的,想要阻止危害国家的政策拯救德国,就必须要采取更强烈的手段,也就是政变。
(一)大战爆发后军中反抗阵营的政变计划
希特勒于1939年3月撕毁《慕尼黑协定》并又于1939年3月15日下令占领了捷克,这一度促使反抗人士聚集商讨政变计划。
从这段时间起,最重要的反抗活动要数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下属的军情局。其核心成员除了有局长卡纳里斯和他的副手兼参谋长奥斯特上校外还有成员多南伊将军和拉胡森将军。然而在德军入侵波兰成功后,军中反抗阵营为阻止西线战事爆发的策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当希特勒于9月27日向布劳奇区陈述了对法国及低地国家的进攻计划后,总参谋长哈德尔极力反对发动西线攻势,他当即向布劳奇区提出了辞呈。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一些军中将领开始考虑采取反抗行动的必要性了。
(二)政变计划的失败
希特勒在1940年西线战场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后,开始了他对付布尔什维克的构想。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执行前他下发了所谓的“委员命令”。国防军和军中反抗人士对这道命令十分不满,因此军中参加反抗行动者开始增加,这次不仅有资深军官,而且许多青年军官开始支持反抗活动。
1943年德军惨败于斯大林格勒之后,反抗人士认为:刺杀希特勒已势在必行了。在一、二月份由陆军部主任奥尔布里希将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军司令部的高级军官特里斯科将军和歌德勒三人策划实行了“斯摩棱斯克计划”,旨在暗杀希特勒。由于希特勒带了大批人马到达斯摩棱斯克,导致反抗人士没有下手机会。
四、斯陶芬贝格与1944年7月20日政变
军中反抗阵营所策划的一系列政变计划失败后,1944年7月20日由斯陶芬贝格主导的暗杀计划终于付诸实施了,炸弹如期爆炸,虽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是希特勒仅受轻伤,这次政变再度失败。
(一)斯陶芬贝格参与政变的原因
斯陶芬贝格第一次对第三帝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是1938年纳粹党为迫害犹太人而掀起的的“水晶之夜”,这件事的发生使他降低了对纳粹主义的热情。最令斯陶芬贝格感到失望的是1941年冬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使德军损失惨重,这使得他对纳粹政权彻底失望。
1943年初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场上严重受伤的斯陶芬贝格于8月被调回柏林后备军中任职。遂与后备军参谋长奥尔布莱希特取得联系,正式加入反抗阵营,并逐渐成为了军中抵抗组织的核心成员。
1944年7月1日,斯陶芬贝格被任命为国内驻防军司令的参谋长,这使得斯陶芬贝格有了参加希特勒会议的机会,这使刺杀希特勒完全成为了可能。于是斯陶芬贝格和特里斯科筹备了代号为“瓦尔基里”的计划。
(二)1944年7月20日的暗杀及政变行动
1944年7月20日,斯陶芬贝格利用去总部开会的机会与自己的副官黑夫滕上尉带着装有定时炸弹的公文包到达了狼穴大本营。
在抵达狼穴与后,斯陶芬贝格以去洗手间换一件衬衫为借口,带领他的副官进洗手间开始组装定时炸弹,但是由于时间紧迫使得只完成了一枚炸弹的准备工作,因此斯陶芬贝格仅带着一枚放在公文包里的设置好起爆时间的炸弹进入了会场。
进入会议厅后,斯陶芬贝格便将公文包放在了靠近希特勒坐位的地方。斯陶芬贝格却找了一个理由溜了出去。炸弹在十二点四十五分钟爆炸,爆炸炸死四人,希特勒仅受轻伤,会议室却因爆炸而一片混乱。
这次刺杀事件发生后,参与暗杀计划的密谋者被一一逮捕。奥尔布里希特上将和他的参谋长克尔海姆上校、斯陶芬贝格上校和他的副官黑夫滕上尉被判处死刑,贝克将军则开枪自尽,被判处死刑者就有四千九百八十人。军内密谋集团就此消失。
五、结语
希特勒取得最高政权后积极发动世界大战,但是国防军军官集团在经历过一战的失败后,他们已不同意德国再进行世界大战。因此他们往往成为了反抗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的主要力量。希特勒掌握军队的指挥权后对军队的肃整引起了军中高层的反弹,因此一股来自军中的反抗势力开始形成并积极策划政变计划。
全面战争开始后,在西线对低地国家和法国的占领政策使得部分军事将领已经认识到参加反抗阵营的必要性了。在东线战场上,对波兰和苏联的侵略和在东线占领区对平民和战俘的屠杀引起了国防军军官的反对。因此以斯陶芬贝格为代表的反抗军官开始了密谋刺杀希特勒的军事计划,然而刺杀计划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失败。
[1]吴友法.德国史探研[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2]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友法.20世纪德国史[M].台湾:台湾志一出版社,1995.
[4]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5]李工真.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6]朱忠武.德国现代史(1918—1945)[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
[7]Hoffmann,Peter,The History of German Resistance1933—1945[M].Cambridge/Mass,1979.
[8]Ritter,Gerhard,The German Resistance, tr.by R.T.Clark[M].New York 1970.
[9]Gordon A.Craig,Germany 1866-1945[M]. New York,1978.
[10]V.R.Berghahn,Modern Germany.Society ,Econmyand Politicsinthe Twentiety Century[M]. Canbridge,1987.
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项目(13CSS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