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打造活力地理课堂
2014-03-17刘开业
刘开业
一、形象教学点燃兴趣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经常混淆,学生学习往往没有兴趣。课堂教学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明生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如教学《东亚季风》时,可引用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使学生一下子记住其风向;而谚语“南方吹暖北方寒,东风多湿西风干”,充分概括了我国冬夏季风的性质。形象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调动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可借助网络和多媒体,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如制作 “地球运动”“水循环”的动画,形象直观地演示,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兴趣高涨。
二、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教学《辨别地理方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观察太阳、树桩年轮及一些景物的特征来测定学校的方向,并用步测法测出操场的长和宽。学生个个踊跃参与,乐此不疲。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自己测定的实地方向与指南针指向相符时,测量的距离与卷尺相差不多时,显得异常兴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再如讲《地球仪》一课,让学生用陀螺、硬币、乒乓球演示地轴的形成,并把学生带到操场,利用竿子在日光下的阴影测定出学校所在地的经线。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
三、联系生活提高兴趣
科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如“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涉及此知识点的还有“三圈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及风向判断”“气旋和反应旋”“洋流的运动”“河流两岸的冲刷”等。这些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混乱,学生学完一头雾水。但日常生活中流水的旋涡学生一定见过,还有我们当地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台风,这些都是此知识点的具体表现,结合这些内容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学习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并由此归纳出“左右手判断方法”。
又如,在学习农业内容时,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可让他们说出这些地区主要种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种类、生长与气候的关系。课外还收集一些农谚,并体会农谚所讲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再对比书上讲的其他地区农业种类和耕作制度,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这些身边的地理事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结合实际来学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引用资料培养兴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就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时,形象比较宇宙中的天体大小,对地球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明了;地球并非唯一有生物居住的星球,许多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向月球进军,甚至其他星球;补充UFO和外星人探索的相关资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作出贡献。
地理知识内容覆盖面广泛,教学中由于内容和课时安排的关系,能够补充的材料有限,相关内容可以作为一种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完成,既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又使他们在兴趣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延伸课堂放飞兴趣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配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如配合天文知识学习,组织学生观察星座,观看相关的天文影像, 开展日、月食讲座,使学生懂得其形成原理及日、月食的过程,并适时进行观察。在学习大气时,可组织学生参观气象台站,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地理课外活动多种多样: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相关电视节目; ②举办一些专题讲座,进行科普讲座和宣传活动;③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地理小制作、知识竞赛或游园活动;④适时组织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撰写小论文;⑤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等等。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断探求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