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新课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03-17陈秋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阅读教学

陈秋容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涵盖面非常广,要学好语文,仅靠课堂上的教与学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阅读各种报刊书籍,阅读中外名著,从中吸取各种营养。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强调阅读积累,夯实学生的文学功底

1.加强课内朗读训练,积累丰富的语言

课内阅读是加强阅读积累的主渠道,而“读”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很多都出自古今中外的名家之手,我们要把教材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去理解、感悟、鉴赏,熟读乃至背诵这些名篇名作。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边读边揣摩,边读边品味,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进一步理解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这时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要求学生摘抄并背诵文中精妙的语言。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时候,我觉得太多的讲解与分析都会破坏文章的整体美,不妨先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小组齐读、个别自读等方式进行反复朗读,直到读出韵味来,并且边读边圈画出文中优美的语句,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些语句到底美在何处。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短短的几句诗,描绘出一幅北国雪景图,品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高妙之处,体会到作者的伟大抱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文章背下来。

2.课外延伸迁移,开拓阅读视野

教师可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到浩瀚的书海之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当学到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了解时代背景,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或阅读不同作者相关内容的文章,阅读其他人对这篇文章的点评等,有了教师的建议,学生自然就有阅读的冲动。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见识,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从某一角度来说,也能处理好教材与课外读物的关系,使课内外所读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使学生博学多识,又不影响他们学业的完成。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借着“明月几时有”这一句诗,让学生明白月亮这一意象经常被文人们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缘由后,就引导学生去寻找古诗词中“望月怀远”的例子,于是补充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词句,让他们加深了印象。

3.立足课堂,让阅读积累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可以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但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我调查初三一个班的学生真正看过《西游记》《水浒传》的只有几个人,这数字触目惊心!还有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是写家庭教育的,则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成了“暴君”,甚至一篇要求写六百字的作文仅仅写四五百字就草草收场。针对这种现状,我制定了一系列的阅读积累计划,从七年级开始,利用早读课时间,给学生写出几句名句,让他们当场朗读并背诵下来,一段时间后对他们进行检测;每周腾出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名著名篇带进课堂,一边看一边做好阅读笔记,或是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是对所看文章做点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书本。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是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更有利于学生写作的是,这些“生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生活,可以更直接地为他们服务。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受到思想和道德的熏陶。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后,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正应了巴金老先生说过的:“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二、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性阅读工作

学生的质疑和推测能力与他们的学识和习惯有关。长期以来,学生只习惯于听讲、答问、做笔记、记答案,这严重制约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及相关的练习资料进行广泛涉猎,提高认知水平,为有创意的阅读打下基础,还可利用形式或内容相关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教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让学生针对诗中景物、情感、意境进行比较,说出自己的评价心得,如此教学,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增强。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教学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六步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跳摘法”等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都可以灵活应用。陈日亮老师的“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三种方法特别有利于实现阅读的要求。“以心契心”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各自说出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哪里受到启发,为何受感动,怎样被说服。“以文解文”即让学生善于从上下文和字里行间进行观此说彼,前瞻后顾,把内容读懂,一般不做外加的注释和引证发挥。“以言传言”指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转述、概述、评述,包括必要的解释和解说,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制定目标,读练结合,深化提高

在素质教育中,语文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制定阅读目标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应当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条件,如单元重点、学习重点、注释、课后习题等自主确立阅读目标,促使学生认真阅读作品,探究问题,养成大胆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开放性阅读目标。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的多层次性、差异性以及鉴赏评价等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群体对一篇文章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层面性。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因而,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阅读空间,让他们真正形成认知文章的主动性,实行开放性阅读,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理解仅仅是一个过程,独立解决问题才是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读练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文所述的阅读评价是一种练习、训练、联想想象,讨论质疑也是一种训练,但只是思维训练和口头训练,要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必须经常布置他们做好两个方面的练习。一是布置学生写,写阅读内容的提要,写作品的点评,写读后感,写阅读联想和想象作文。如《再见于勒》、《最后一课之后》等,既能促进学生深层感知文章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二是布置学生朗诵、背诵。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且要求引导学生大量背诵一些优美的文段、名言警句,做好读书笔记或摘要卡片。

语文阅读学习的本源是广阔的社会生活,而生活的千姿百态决定了阅读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语文阅读离开了社会生活,离开了积累,仅靠慢嚼细咽几十篇课文来提高阅读能力,无异于“源不深而求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自我作文”、“自能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明确主体,不懈地指导中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