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实验面部蠕形螨调查的设计与调查结果
2014-03-17朱晓燕刘鹏飞陈婷婷王宪颍
朱晓燕 吴 仪 刘鹏飞 陈婷婷 艾 超 曾 甜 王宪颍
1.川北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7;2.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7
开放性实验面部蠕形螨调查的设计与调查结果
朱晓燕1吴 仪2刘鹏飞2陈婷婷2艾 超2曾 甜2王宪颍2
1.川北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四川南充637007;2.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7
目的以医学生开放性实验为基础,研究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实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调查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挤压粘贴法对164名在校大二学生面部4个部位,包括额部、颊部、鼻部、下颌部分别进行蠕形螨检查,通过镜检及虫体计数鉴别虫种并判定感染程度,同时对受检者的皮肤性质、面部病变、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7.3%,感染程度以轻度感染(84%)为主,男生(59.3%)与女生(55.1%)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虫种以混合螨为主;蠕形螨在鼻部(76.6%)和额部(52.1%)检出率最高;油性、混合性皮肤感染率(62.7%)明显高于中性、干性皮肤(43.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有病变者(65.2%)与无症状者(48.0%)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及文化用品混用者蠕形螨感染率为62.3%,不常混用生活用品者感染率为42.9%,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蠕形螨调查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好评,此种实验模式值得进一步开展和借鉴。我校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集体宿舍清洁管理及个人卫生习惯,以降低蠕形螨感染率。
蠕形螨;感染;调查;开放性实验
蠕形螨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或内脏组织中,引起蠕形螨病,影响人的健康和美容。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仅两种,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目前螨标本尚无长期保存的方法,教学中标本缺乏,大多院校未开展设立相关实验,学生闻其名却不知其形,而蠕形螨相对其他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较高,易获取活体标本,更贴近生活,利于调动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实验主要是以观察寄生虫及虫卵的玻片标本为主,对寄生虫的检查方法、标本制作等知识缺乏,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如何有效改革传统的形态观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并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关键,而开放式实验,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1],使学生有机会全程参与实验,学生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极大地发挥了自主能动性。结合川北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以医学生开放性实验为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开展面部蠕形螨感染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设计,调查蠕形螨的感染率,分析流行传播因素,掌握蠕形螨标本的制作、虫种的形态鉴别、感染程度的判定,一方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加强寄生虫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学习氛围形成,调动学习热情及兴趣,另一方面探讨该实验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今后开展此类实验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0级(大二学生)中西医、临床医学系6个小班16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64份,其中,男86人,女78人,年龄21~23岁。1.2方法
1.2.1 方案制定于2013年7月在6个小班筛选18名具有责任心、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立蠕形螨感染调查科研兴趣小组,集中进行蠕形螨相关理论知识及镜检技术培训,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基本情况;蠕形螨镜检结果;相关影响因素。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宿舍;镜检结果包括额部和鼻部、颊部、下颌部的感染情况,感染虫种及感染程度;相关影响因素包括皮肤性质、皮肤病变、生活及卫生习惯。
1.2.2 检查方法科研小组成员提前将透明胶纸剪为1.8 cm×5 cm,贴于一洁净载玻片上,受检者每人4张,并用标签标记受检部位(额部、鼻部、颊部、下颌部)及姓名。采用挤粘法,即将透明胶带分别横贴于受检者鼻翼两侧、额部、下颌部、颊部,然后平压胶带4~5次,使胶带与皮肤紧密接触,用双手拇指在胶带不同部位用力挤压4~5次,将分泌物挤出粘在胶带上并贴在玻片上,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形态学观察判定虫种。感染诊断标准的判定:镜检出蠕形螨任何一期虫体或虫卵均为阳性。感染程度分级:对所有阳性标本进行全片检查计数,1~5只为轻度感染,6~10只
为中度感染,10只以上为重度感染。
1.2.3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让学生参与调查、取样、玻片标本制作及镜检。同组学生间阳性标本供大家轮流观察。每班由3名科研小组成员负责收发玻片标本及调查表,并协助教师指导学生镜检及填写调查表。收集所有受检者标本及调查表后,由科研小组成员再次复查镜检结果,检查调查表,对于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由专业教师核实校正。
1.3 统计学方法
军坡节作为海南地方的传统节日(因地缘关系,广东部分地区也举行),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最具民俗特色、最为隆重、最活跃的传统民间节日,也是海南东北部市县规模最大的民间祭祀传统节日。军坡节主要祭祀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女英雄冼夫人,当年海南各地纷乱不堪,老百姓流离困苦。冼夫人利用丈夫执掌广东西南部和海南政权的机会,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威信,统一了海南各部,稳定了海南的社会秩序,并派人管理各地,造福四方,使海南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后世为牢记冼夫人的功绩,便将其所派人员到达本地的日期定为本地的军坡节日期,每年都出资出人装扮当年出兵时的情景进行纪念。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效果
参与调查的每名学生均按规定方法制作好4张玻片标本,通过显微镜镜检形态,观察虫体活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并填写好相应的问卷调查表,通过学生间交叉镜检,镜下认知率为99.1%,虫种鉴别认知率为99.3%,虫体计数正确率为99.5%。在进行2次复查时有6份标本漏检,5份标本虫种鉴定不正确,有3份标本感染程度判定错误。
2.2 感染状况及性别分布
164名受检者中,蠕形螨感染率为57.3%(94/16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59.3%(51/86),女性感染率为55.1%(43/78)。经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91,P>0.05)。94例蠕形螨感染者中,3种感染类型均存在,其中,单纯毛囊螨感染率为30.9%(29/94),单纯皮脂螨感染率为33.0%(31/94),混合螨感染率为36.1%(34/94)。男、女生毛囊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31.4%(16/51)、30.2%(13/43),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05);男、女生皮脂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37.2%(19/51)、28.0%(12/43),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1,P>0.05);男、女生混合螨感染率分别为31.4%(16/51)、41.8%(18/43),二者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498,P>0.05)。
2.3 面部不同部位感染程度
轻、中、重度感染均存在,但以轻度感染为主,占84%。94例感染者中,在鼻部和额部检获虫体的人数最多,其检出率分别为76.6%(72/94)、52.1%(49/94)。不同部位感染人数及感染程度构成情况见图1。
受检者颜面部单一部位感染占45.7%(43/94),多部位感染占54.3%(51/94)。感染主要分布在鼻部,其次是额部,不同螨在面部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图1 面部不同部位蠕形螨感染程度
表1 面部各类蠕形螨感染情况(例次)
2.5 面部皮肤类型、皮肤病变与感染的关系
皮肤性质为干性、中性和油性、混合性的受检者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43.5%(20/46)、62.7%(74/118),经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面部出现毛囊炎、痤疮、皮肤潮红、刺痛感、灼烧感、瘙痒感等其中之一者,即为有面部症状,其中,有症状者与无症状者的感染率分别为65.2%(58/89)、48.0%(36/75),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
2.6 生活卫生习惯及居住环境与感染的关系
22个学生居住寝室中均发现感染者,其中有1个寝室感染率为100%,13个寝室感染率>50%。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包括:洗面方式、是否常换洗枕套或被单(>2次/月)、生活及文化用品是否混合使用、是否常挤压面部。采用清水、洗面奶或香皂方式洗脸,其阳性率分别为62.5%(40/64)、54.0%(54/1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P>0.05)。常换洗枕套、被褥者感染率为55.1%(59/107),不常换洗枕套被单者感染率为61.4%(35/5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6,P>0.05)。生活及文化用品混合使用与分开使用的人群感染分别为62.3%(76/122)、42.9%(18/4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5,P<0.05)。常挤压面部者感染率62.7%(52/83)高于少挤压面部者[51.9%(42/8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4,P>0.05)。
3 讨论
3.1 蠕形螨感染调查实施与效果
实验项目的选择与确定除需考虑立项意义及可行性外,还要注意感染率,如果标本阳性率过低,可能使学生观察机会减少,降低对寄生虫病认识的兴趣,基于这些因素,笔者选择了蠕形螨的调查研究。因为蠕形螨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检获率较高,检查方法及所需器材较为简单。国内报道,蠕形螨人群感染率为4.43%~86.6%[2],其检获率与检查者、检查方法与检测时间等因素相关[3]。为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造成的差异,本研究以具有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大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个部位挤压次数及挤压力度一致,选择蠕形螨感染率较高的夏季,另外为保证实验数据可靠,笔者进行了3次检查,即学生自查后,同小组两名同学互检,随后由科研小组成员核查,最后由专业教师校正,从而能更准确地分析蠕形螨感染情况。
此次实验调查的开展与实施,在学生中受到好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检查自己或其他同学蠕形螨感染情况,在镜下观察虫体活动情况,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了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好。164名学生,每名同学均成功制作4张玻片标本,通过学生间交叉镜检,镜下认知率为99.1%,虫种鉴别认知率为99.3%,虫体计数正确率为99.5%。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蠕形螨玻片标本的制作、检查方法以及蠕形螨虫种的鉴别、感染程度的判定,另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寄生虫病存在我们周围,并能将寄生虫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形态学与诊断方法)融于实践,学以致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及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兴趣及动力。另外,通过学生亲自调查及分析蠕形螨感染的影响因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注意自身卫生对防治蠕形螨感染的重要性,找到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寄生虫相关知识的运用(如流行与防治),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此外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立项、实验设计、科研实施,初步培养及锻炼学生科研调查设计的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3.2 蠕形螨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57.3%,与国内其他大学报道相比感染率偏高[4-6]。蠕形螨适合生存于高湿、相对高温环境中,我校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夏季高温,空气湿度较大,这或许是导致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男、女性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人群对蠕形螨普遍易感,无性别差异,其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7-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处于相同的集体生活环境中,接触和感染螨的概率相似。大多调查显示,人体感染的主要螨种是毛囊螨[8-12]。而此次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感染虫种以混合螨为主,其中男性以皮脂螨感染为主,毛囊螨和混合螨感染率相似,女性以混合螨感染为主,毛囊螨次之,皮脂螨感染最低,男、女不同虫种感染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蠕形螨的感染存在人群个体差异,可能与各自生活环境相关。
蠕形螨主要分布在皮脂腺发达的面部,94例感染者中大部分为面部多部位混合感染,而问卷调查发现,感染者大多具有挤压面部习惯,这是否为造成多部位感染原因尚需进一步调查。与罗桂河等[13]调查结果相似,在鼻部、额部蠕形螨感染人数最多,即面部“T”字部位,该部位油脂分泌较旺盛。感染者中,以轻度感染为主,中度次之,重度较少。油性、混合性肤质是蠕形螨易感人群,调查发现皮肤性质为混合性、油性者螨感染率明显高于干、中性皮肤者,这类人群皮脂腺分泌较多,易堵塞毛孔,使皮脂分泌排出受阻,利于螨虫生存,因此更应注意面部皮肤清洁。89例面部有症状者中,蠕形螨的检出率高达65.2%,明显高于面部无症状者,提示蠕形螨可能是造成面部疾患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结果与其他报道一致[14-15]。因此,对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蠕形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校学生宿舍感染率为100%,大部分寝室感染率超过50%,进一步证实群居集体生活利于蠕形螨传播,若处于集体居住环境而自身卫生意识不强就容易造成感染,如通过同学间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通过脸盆、毛巾、被褥枕套、文具用品等传播[16]。成慧等[17]采用Meta分析证明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关联性,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本调查发现生活及文化用品混用是造成感染的重要因素,而常用洗面奶或香皂洗脸及常换洗枕套或被单的人群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这表明蠕形螨感染与居住寝室环境、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居住环境是减少或防止蠕形螨的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此次以医学生开放性实验为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和实施面部蠕形螨调查的实验方案可行有效,既调查了在校大二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蠕形螨防治奠定基础,又使学生有机会全程参与实验,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密切结合,今后可进一步开展设立此类实验,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朱宝安,宗自卫,李先佳,等.医学生物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3,19(12):160-161.
[2]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4.
[3]高隆声,高文,游绍阳,等.影响蠕形螨检出率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6):145-146.
[4]赵可,巴点点,杨菁,等.洛阳市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2,21(4):468-470.
[5]肖万英,黄汉业,李明伟.广东海洋大学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311-312.
[6]曹永生,游琴秀,王琳,等.唐山市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3):271-273.
[7]虞春华,赵明.某医校学生螨虫感染情况调查[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94.
[8]袁硕,张恒磊,王聃颖,等.在校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459-460.
[9]张妮,张平花,景晓红,等.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6(10):175-177.
[10]施阳,黄广伟,范艳萍,等.中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11(12):90-92.
[11]李忠琴,罗江灵,唐冰梅,等.雅安市高职大学生螨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91-92.
[12]陈双双,王凤,丁丽丽.在校大学生面部螨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2):74-76.
[13]罗桂河,路晓雪.某校中学生蠕形螨感染及相关因素调查[J].亚太传统医学,2010,6(10):175-176.
[14]丁培杰.某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8(10):1941-1942.
[15]商继科,许淑珍,姜桂艳,等.1103例健康人群及面部皮肤疾病患者蠕形螨调查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1):13-15.
[16]杨新华,王沛,邓淑凤,等.卫生士官学员432名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478-479.
[17]成慧,赵亚娥,彭雁.人体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54-57.
Design of facial infection with Demodex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open experiment and its investigation results
ZHU Xiaoyan1WU Yi2LIU Pengfei2CHEN Tingting2AI Chao2ZENG Tian2WANG Xianying2
1.Departmant of Parastiology,North of Sichuan Medical College,Sichuan Province,Nanchong637007,China;2.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North of Sichuan Medical College,Sichuan Province,Nanchong637007,China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feasibility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facial infection with Demodex based on the medical students open experiment,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Demodex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 relative factors.Methods Facial Demodex infection was detected among 164 sophomore in school by cellophane tape paste method,including the nose,forehead,chin,cheek.The specimen was examined and identified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infection degree was recorded by counting.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bout the skin type and dermatosis,personal hygiene and living habits.All the data were collected,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infection rate of Demodex was 57.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59.3%)and female(55.1%)(P>0.05),mild Demodex infection was quite common(84%).Detection rate of Demodex was highest in the nose(76.6%) and forehead(52.1%).Oily and combination skin infection rate(62.7%)was higher than the neutral and dry skin(43.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acial dermatosis groups (65.2%)and asymptomatic groups(48.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People who had habit of mixed using special facecloth and washbasin was 62.3%,the others was 42.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facial infection with Demodex is reasonable and welcomed,which is worthwhile to carry out and learn.Demodex infection is comm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Demodex infection rate,such a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ormitory cleaning and personal hygiene habits.
Demodex;Infection;Investigation;Open experiment
R384.4
C
1673-7210(2014)01(a)-0105-04
2013-10-30本文编辑:程铭)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编号12ZB043);川北医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编号1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