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3 8例
2014-03-17宋英
宋 英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城北街道沙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新余 3380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系统性血管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过敏性紫瘫患者,针对其中19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确切疗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8例过敏性紫瘫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3例; 患者年龄5~18岁, 平均年龄 (12.3±2.2)岁。38例患者中19例为单纯性,6例为关节型,6例为腹型,5例为肾型,2例为混合型。患者致病诱因:6例为药物过敏,5例为接触过敏,7例为食物过敏,9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1例为不明原因。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按照 《血液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标准,具体入组标准如下:①患者发病前1至3周均有咽痛、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②患者臀部及下肢大关节部位出现大小相等及分布对称的斑丘疹。③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存在关节痛或出血性肠炎,部分患者出现关节痛或脚痛,于发生紫癜现象前2周出现,常伴有紫癜性肾炎。④患者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
1.3排除标准 胃肠病、关节炎、单纯性肾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并排除严重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大出血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予以维生素K、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营养支持,针对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合并幽门螺杆菌患者的腹型患者予以根除HP三联治疗;伴有肾型、腹型、关节型患者予以适量肾上腺激素口服。1个疗程为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进行治疗,中药组方为:田七粉3g(冲服),甘草6g,牡丹皮9g,防风、紫草、水牛角、蒲黄炭各l0g,蝉衣、赤芍、生地黄、大青叶、丹参各15g,仙鹤草30g;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针对关节肿痛患者加木瓜、秦艽、独活;腹痛患者加木香、延胡索、白芍;蛋白尿患者加玉米须、黄芪;血尿患者加大小蓟、白茅根;便血患者加槐花炭、地榆炭;痉痒严重患者加地肤子、白鲜皮[3]。以上组方用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减半,分早晚2次服用,1个疗程为2周。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进食易消化及富营养的饮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且避免食用鱼、虾、蟹等可疑过敏原。
1.5疗效标准 根据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出评价。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相关检查提示正常,较未治疗而言,患者痊愈时间明显缩短,1年内无复发;②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经相关检查尚未恢复正常,较未治疗而言,患者痊愈时间有所缩短,痊愈2月内无复发现象;③无效: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和程度较未治疗而言无显著差异。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当数值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2.2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对比 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n 皮肤紫癜(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19 10.45±0.60 11.5±1.5关节疼痛(h) 腹痛(h)4.83±0.42 8.98±0.65对照组 19 12.35±0.48 15.0±2.5 5.13±0.36 9.35±0.63 t值 P值6.37 5.98 6.25 7.34<0.05 <0.05 <0.05 <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中少量均存在轻微便溏、纳差、恶心及胃部不适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经休息调养后均好转。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一种疾病,且男性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基础为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皮肤紫癜及关节疼痛。现阶段临床医学仍未定义出过敏性紫癜的致病机制,临床资料表明其归属在变应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综合征,炎症递质、凝血机制及细胞因子都是可能引发过敏性紫癜。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中西医均在过敏性紫癜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祖国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病因病机:一是风热毒邪,在风热毒邪的侵袭下,机体静脉受损,导致邪热伤血、血液外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过敏性紫癜,为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病因[4];二是血热瘀血,热瘀对脏腑气血均有损伤,易引发过敏性紫癜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为热毒重,为最常见的病因;三是血热妄行,血热会使过敏性紫癜发生出血,造成患者心烦气躁,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紫斑、身热而赤,为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四是阴虚、气虚或正气不足,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关键病因。现代西医认为过敏性紫癜主要致病因素如下:一是病毒和细菌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的细菌感染因素,除此外还有肺炎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病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以幽门螺杆菌为主,科萨奇病毒、腺病毒和麻疹病毒是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二是寄生虫感染,占寄生虫感染比例最高的是蛔虫感染,发病机理主要为机体在分解产物过程中出现过敏所导致的变态反应;三是食物和药物,几乎所有药物都可引发过敏性紫癜,主要有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剂解热镇痛药[5]。食物也可引发机体出现过敏性紫癜,植物性食物和动物异体蛋白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体运行;四是遗传因素及其它因素,具临床经验表明,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具有占有一定比重,而精神、外伤和寒冷都可引发过敏性紫癜。
本文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药组方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为主,方中赤芍、生地黄、水牛角有养阴清热解毒之功效,紫草和牡丹皮可解毒透疹、凉血活血;防风、蝉衣可祛风散邪;田七、蒲黄炭具有止血活血功效,且活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甘草调和诸药;大青叶凉血消斑[6]。本文研究表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效率、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较轻。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复发率相对较低,在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1]吕秀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3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2):55-56.
[2]马黎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168例疗效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1):49-50.
[3]高东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57-158.
[4]李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1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3-24.
[5]李少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J].亚太传统医药,2013,9(6):84-85.
[6]Dr.Zhao Jianxiong.Dr.Zhao Jianxio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llergic Purpura[J].中医杂志(英文版),2007,27(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