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饰与求实
2014-03-16阳作华
◎ 阳作华
夸饰与求实
◎ 阳作华
(张婷婷 绘)
沈括(1031—1095)是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他著述的《梦溪笔谈》,被现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赞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宋史·沈括传》说:“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他尤其精通数学,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至今为中外学者所称道。不仅如此,沈括在人文科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深,对许多名家的诗文书画也有所评论和批评。但由于他往往习惯于用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精确眼光(如数量概念)去看问题,因而不免有些偏颇之见。他对杜甫《古柏行》这首诗的批评就是一例。
沈括说:“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梦溪笔谈》卷二十三)他以精确的数学计算出此树直径七尺,高二千尺,不是太细长了吗?认为这不合实际。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不需要任何夸张,应该而且只能求实;艺术是形象思维,可以而且需要夸饰。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说夸饰“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矣”,就是说夸饰可以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起到使人打开眼界和振聋发聩的作用。杜甫一生胸怀大志,许身报国,尤其崇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写了许多首歌咏诸葛亮的诗篇。仅是诸葛武侯庙前那株古柏,他就不止歌咏一次。在这首诗中,杜甫以“四十围”和“二千尺”形容古柏树之高大,意在象征诸葛亮品格之崇高。这显然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夸饰手法。
李白《秋浦歌》中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名句。把“愁”容附着在“白发”上,并极尽夸张之能事,加上一个“三千丈”的数词,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李白《北风行》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是著名的夸饰。
诚然,夸饰不等于真实,但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基础。鲁迅在《漫谈“漫画”》中说得好:“‘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可见,夸饰,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法,也不能无限夸大,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度”,否则,就难免要闹出“广州雪花大如席”的笑话来。
此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不能用自己熟悉的逻辑模式去看待与思考一切问题。敢于创新,勇于“换位思考”,打破惯性思维,才能看得更明,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