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职院校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思考——基于动态聚类分析
2014-03-15周振祥
周振祥,周 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湖北省是我国高职教育大省,高职教育发展近十年来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现阶段有高职院校54所,在校生396877人(2012年),7350人/校,极差17652人,校际间规模差距极大。据周振祥等的研究,“十二五”以后,全省普高招生数、普高毕业生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1]。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出发,为使湖北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使有限的高职教育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最大化,本文对湖北省高职院校办学效益进行多目标效益评估,并对办学效益贡献最大的因素进行挖掘分析。据此,提出实现湖北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最大化的战略思考,这对建设湖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建设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制订未来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湖北省2012年54所高职院校中的48所学校(数据不全的院校未采纳)。对其进行分类,为使分类结果合理,即避免分类的偏颇性,本文采用动态聚类分析进行聚类。为定量比较各类高职院校办学效益,采用多目标局势效果评估方法,评价各类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为揭示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优势因素,采用优势(主导)分析,得到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优势因素。据此提出实现湖北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思想和建议。
二、数据挖掘
据《湖北省教育统计年鉴》(2012)[2],对 48 所高职院校进行以下数据挖掘。X1:生/师比,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参照因素;X2:建筑面积/生(M2),作为学校办学基础条件参照因素;X3:教学科研设备仪器投入/生(元),作为学校办学经济实力参照因素;X4:在校学生数/专业数,作为学校专业结构参照因素;Y:在校学生规模,作为动态聚类分类项。按分类结果进行高职院校多目标办学效益评估。(48所高职院校原始数据略)
三、分析过程
(一)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方法按照“物以类聚”的分类思想进行分类,避免了过去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所作的定性分类处理,使许多分类结果往往带有主观性和任意性,而不能揭示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联系[3]。本例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动态聚类最小类内平方和法,其分类结果是类内平方和最小,即类间平方和最大。此时的分类状态为全局最优状态,或至少是局部最优。对48所高职院校按在校生规模因素分4类进行聚类,聚类执行3次迭代精度水平计算,为便于比较和理解,分类结果各项指标以样本数据形式表现,见表1。
表1 湖北省高职院校动态聚类分析结果
(二)效益评估
聚类分析只能对数据样本按性质相近程度进行分类,但却不能给出类别优劣。本文采用邓聚龙教授灰色系统局势决策原理和方法进行效益评估[4]。以 X1、X2、X3、X4 作为高职院校综合效益评估目标,分别记为 P1、P2、P3、P4。在 P1目标下,样本效果值与目标期望值之比,越接近则越优,此为适中效果测度;P2、P3、P4目标下,样本值与目标期望值比较,越大效果越优,此为上限效果测度。评估标准:X1目标期望值为18:1;X2目标期望值为30m2/生;实行适中效果测度。X3目标期望值为6000元/生;X4目标期望值300生/专业;实行上限效果测度。目标效果测度记为rj。目标评估标准参照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基本要求,并兼顾预期的发展趋势,如:X3由4000元/生提高到6000元/生,X4生均人数300人/专业,并没有参照标准,仅依据现在的状态提出的一个预期值。依上述4项目标对在校生规模贡献率(见表3)作为rj的权重系数,计算出各类高职院校多目标综合效益。
各类高职院校效益评估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类别高职院校目标效果测度*权重系数分析
由表2得知,第1类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最大(14888人/校),办学综合效益最佳。第4类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较小(2809人/校),办学综合效益较低。
(三)优势(主导)分析
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综合效益评估,为揭示影响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优势(主导)分析方法进行优势分析。因为用作效益评估的指标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的相对重要性(相对贡献)也就会十分明确,且相对稳定,基于此,采用Budescu(1993)提出的优势分析方法,优点一是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在各子模型中保持恒定;二是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可以用百分比表示,简明易懂[5]。以 X1、X2、X3、X4 为自变量,在校生规模Y为映射办学综合效益的因变量,优势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高职院校多重变量优势分析,DA,Dominance Analysis
结果分析:4项目标对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贡献大小的顺序是X4>X1>X2>X3。X4专业学生数是对在校生规模贡献最大的因素,也即影响办学综合效益的优势(主导)因素。
四、结论
(一)湖北省高职院校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思考
我国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大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6]。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把湖北职业教育规模结构优化调整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院校布局,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合理布局职业教育院校结构和规模,实践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办学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
(二)湖北高职院校规模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据湖北省人口出生信息推算,今后一段时期内各教育阶段适龄人数呈下降趋势,也即各类教育规模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且呈下降趋势[7]。因此,为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兼顾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以2012年湖北教育统计为基础,未来湖北高职教育规模结构优化调整的构想是:2012年高职院校54所,年招生13.48万人,高职教育人数占适龄人数10%。到2020年,在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资源的政策调控下,按高职教育人数占适龄人数25%计,高职教育年招生可达13.0万人,在校生总规模可达到45.0万人。为实现办学综合效益最大化,按10,000生/校计,湖北省2020年,保有40-45所高职院校是较为合适的结构布局,其中因全省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整合改建的新兴高职院校达10所以上。
(三)湖北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以上分析研究指出,专业结构与高职教育规模是极显著相关因素、优势因素。为使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应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专业重复建设。2012年湖北省高职教育专业点数1500个,260人/专业点。为实现办学综合效益最大化,应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专业重复建设带来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现有达1000人以上/专业群,目标要建成全国重点专业,规模目标应达到3000人以上/专业群。对现有500人以上/专业群,目标要建成全省重点专业,规模目标应到达2000人以上/专业群。据此,2020年按高职在校生45万人预计,3000人以上的重点专业群应达到40个,在校生规模达120,000人以上;2000人以上的专业群应达到100个,在校生规模约200,000人以上;1000人以上的特色专业群应达到100个以上,在校生规模达100,000人以上;500人以上的新兴专业群应达到100个以上,在校生规模50,000人以上。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类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开发研究,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兴专业建设,重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要在对现有专业进行科学的前瞻性预测研究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专业、有基础的重点专业要做大做强做优,要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重点还应做好全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积极推行强强整合,特色优先,扶助重点,压缩重复不良专业。以此形成湖北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新局面。
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后的湖北省高职教育规模结构将更加合理,教学资源配置将更加优化。一个办学综合效益更大,活力更强、极具湖北特色的高职教育新局面必将诞生。
[1]周振祥.湖北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2(04):65.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统计年鉴(2005-2010)[Z].内部资料.
[3]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第2版):729.
[4]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19.
[5]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第2版):715.
[6]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
[7]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