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中棉所50 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2014-03-15冯邦杰潘志金马慧慧

园艺与种苗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棉阜阳籽棉

冯邦杰,潘志金,马慧慧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

种植密度对中棉所50 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冯邦杰,潘志金,马慧慧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

[目的]结合阜阳地区短季棉生产状况,对中棉所50进行不同密度试验,为阜阳地区发展短季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计四种不同种植密度,测量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结果]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果枝数、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等一些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总体表现好于其它密度梯度。[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中缅所50的农艺及产量性状。

短季棉;中棉所50;密度试验

棉花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工业纺织原料,安徽省有着悠久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植棉经验,历史上棉花生产面积最高达48万hm2,适合种植麦后棉的淮北地区棉花面积最高达25.8万hm2,其中阜阳市高达12.5万hm2。近年来,由于农资价格和劳务工价上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加上粮食安全问题的提出,粮棉争地的矛盾日益凸显,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传统春棉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地处温暖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2],温度和雨量自北向南递增大于10℃的活动积温4 500℃以上,年平均降雨在750~950 mm;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2 200~2 500 hr,5~8月份日照时数在227.8~ 244 hr,气候兼有南北之长,自然条件适合麦后棉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提高土壤利用效率,解决传统的粮棉争地矛盾,适应机械化生产发展的要求,推行小麦收获后直播短季棉,不仅可以增加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种植收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棉花生产依赖进口带来的安全风险,因此在阜阳地区发展麦后棉生产前景广阔。鉴于此,本试验以中棉所50为研究材料,对不同密度下中棉所50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棉所50在阜阳地区麦后棉的种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中棉所50,该品种2007年通过国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培育的双价转基因短季棉新品种,属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的早熟品种。2013年麦茬直播于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试验田土壤为黄泛淤土,土壤肥力中等,采用机械免耕直播,6月3日播种,9月26日开始拾花,10月13日拾花结束。

1.2 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密度水平为Ⅰ67 500株/hm2、Ⅱ75 000株/hm2、Ⅲ82 500株/hm2和Ⅳ90 000株/hm2。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4行区种植。分小区收花,单收单晒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所50生育进程的影响

棉花生育期是从出苗到吐絮的天数。不同种植密度下中棉所50生育期情况见表1,生育期相差不大,相差仅1~3 d,可见种植密度因子对中棉所50的生育进程影响较小。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中棉所50生育进程的影响 月-日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所50的农艺性状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对最终株高没有影响,可能是化控的原因使得最后生长停止,对第一果节位没有影响,果枝数和株铃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表2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中棉所50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棉所50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较高密度栽培下随着密度增加单铃重总体上是在减小,最高密度的单铃重4.37 g比最低密度的单铃重4.71 g下降了0.34 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处理间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以90 000株/hm2处理的籽棉总产量最高,为4 257.6 kg/hm2,处理75 000株/hm2最低。衣分最高是低密度处理60 000株/hm2,可能是因为低密度透风透光好,小区湿度低,周围的温度高造成的,皮棉产量最高是90 000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籽棉产量、单铃重、皮棉产量和衣分间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密度产量对中棉所50产量构成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棉花栽培的主要目标是高产、优质,而种植密度对棉花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3-4]。研究表明,中棉所50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高密度种植下因为株数多使得棉花的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株铃数减少,又由于进行多次化控,降低了株高,可有效控制棉株后期旺长,使营养生长更多向生殖生长转化,提高棉花产量。提高种植密度使棉花个体果枝数及果节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铃数降低,但籽棉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90 000株/hm2产量的籽棉产量最高,当密度小于此值时,籽棉产量降低。

赵振勇等[5]通过高密度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收获株数为主要因素。棉花的生长发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种植密度等因素,种植密度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安排合理的栽培密度,在尽量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棉花的高产、优质,以获得最大效益。结合该试验在没有播冬小麦之前就将棉秆粉碎还田,在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前提下解决了“一年两熟”粮棉争地问题。

[1]冯邦杰,潘志金.短季棉发展优势及栽培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1):47-48.

[2]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编著.安徽棉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王国英,吴亚红,羿国香.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J].江西棉花,2010,32(3):19-21.

[4]骆雪蛟.棉花不同密度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5]赵振勇,田长彦.高密度对陆地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3,4(4):78-82.

[6]黄明灯.棉花创07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2(8):77-80.

(责任编辑 戚佳妮)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Zhongmiansuo 50

Feng Bang-jieet al.(Fu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yang,Anhui 236065)

[Objective]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condition of short season cotton Zhongmiansuo 50,the different densit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Method]On the basis of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experiment the fou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otton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Result]The yield of raw cotton and lint were high with the suitable density 6000.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boll number, bolls per plant,were better than others.[Conclusion]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w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Short season cotton;Zhongmiansuo 50;Planting density expreiment

F326.12

A

2095-0896(2014)01-052-02

冯邦杰(1983-),男,硕士,助理农艺师,从事棉花高产栽培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2013-12-01

猜你喜欢

中棉阜阳籽棉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新疆南疆不同棉花品种的生长特征及其品质分析
籽棉加湿刍议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4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九江地区的比较试验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高温胁迫对中棉所63及其亲本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略论民国时期河南美棉的引种与推广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