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4-03-15张仕蕾

园艺与种苗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田分蘖秧苗

张仕蕾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大理672403)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张仕蕾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大理672403)

从准备苗床、整地作畦、播种、秧田管理、大田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为水稻种植户提供了技术参考。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肥床旱育浅插稀植技术是一套全新的高产稳产高效低耗栽培技术,包括4个关键的技术环节:肥床是基础、旱育是中心、浅插是关键、稀植是保证。水稻旱育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解决了有春旱地区无水育秧的困难。其优点是“五省”,即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育出来的秧苗具有矮壮、根系发达、无返青期或返青期短、分蘖早、成穗多的特点。这项技术因为经济实惠,操作简便,深受农民欢迎,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笔者对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1 苗床准备

1.1 苗床地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通气的菜园地或烤烟苗床地作苗床,若用豆板田应选用地下水位低、土壤肥沃的田块。

1.2 苗床面积

苗床面积应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大田所需苗床面积根据秧龄期的长短确定,一般以幼龄壮秧移栽的增产效果较好。40~50 d秧龄即5~6叶龄,1 hm2大田准备300 m2左右苗床。

1.3 苗床培肥

增施有机肥料,逐年培肥,提高保水、保肥及供给能力,是旱育秧移栽大田增产的主体工程,必须长期坚持。目前育秧田多为临时培肥,所用厩肥一定要堆捂,充分腐熟,每平方米苗床用腐熟厩肥10 kg,每66 m2左右秧田用壮苗剂3包,即每包壮苗剂施15~20 m2。壮苗剂拌细土均匀篱入10~15 cm土层中,要求充分混合均匀,不至于产生肥害。

2 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耕翻应耕深15 cm以上。土壤干燥的地方可做成高埂低畦,以便保水;阴湿的地域则做成高墒低沟,以便排水。墑面宽1.2~1.4 m,埂(沟)宽50 cm,方便操作。畦整平后用2.0 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 kg充分混拌可撒施25 m2苗床,再反复耙匀于0~5 cm深的土层内,用木板压平,浇透水即可播种。

3 播种盖膜

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要进行药剂处理,用施宝克1支或1包浸种3~8 kg,同时加适量杀虫剂浸种72 h,然后催芽至露白,以移栽期确定播种期。播种量根据秧龄长短每平方米播种子50 g。

3.2 播种方法

苗床需浇水吸透(水不足难以出苗),然后均匀播种,轻镇压,使种子三面入土,再用过筛细土与碎细的腐熟农家肥各一半拌匀,分几次人工撒覆在苗床上,将种子盖严,厚度不超过1 cm。若平铺盖膜,要加一层覆盖物,以防止烧苗。

3.3 防草防鼠

播种盖细粪土后,喷施旱秧除草剂,防除杂草。播种前和播种后要在秧田四周投放鼠药防鼠。

4 秧床期管理

4.1 严格控制温度

出苗前膜内温度不能超过40℃,出苗后不能超过35℃。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采取勤检查降温、早炼苗、早揭膜,1叶1心期炼苗2~3 d后揭膜,最迟不超过2叶期揭膜,晴天下午揭,阴天上午揭,雨天雨后揭。

4.2 水分和施肥管理

旱育秧整个期间以旱为主,以实现移栽后的遇水暴发(根系和分蘖)。揭膜后浇一次透水,让其适应环境。结合浇水,根据苗情长势酌情追施壮苗剂,既补肥又防青立枯病。以后出现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或午间叶片打卷时,选择下午或早晨浇水,每次浇水都要浇透,以减少浇水次数。

4.3 秧苗期病虫害防治

秧苗期主要是防治青立枯病和二化螟。2叶1心期用敌克松1 000倍液预防立枯病。栽插前3~5 d用25%三环唑加吡虫啉混合喷雾,即“送嫁药”。

5 大田栽插及管理

5.1 栽插

大田翻耕整地时要整平,薄水现泥。浇水起苗:不洗根抖土,减少伤苗,带土浅栽,不栽隔夜苗。浅栽稀植,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减少用肥,提高群体质量,达到高产、优质、低耗费。栽插规格:采用宽窄行条栽,31.5万~34.5万丛/hm2,每丛栽1苗。

5.2 水肥管理

5.2.1 施肥。水稻大田施肥管理应遵循“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一是要施足底肥:①在打耕大田时,施农家肥22 50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或碳酸氢铵600 kg/hm2)、过磷酸钙525 kg/hm2作为底肥;②及时合理追施分蘖肥:在栽后5~15 d(一般不要超过20 d)结合化学除草,看苗酌情施分蘖肥75~150 kg/hm2;③在孕穗期根据长势施45~75 kg/hm2尿素、硫酸钾150 kg/hm2,作为穗肥,有利于壮籽。

5.2.2 水分管理。水是稻田土壤中空气、肥料、温度的“调节器”,对水稻的生长起着促进和控制作用。因此,要修筑排水沟(图1),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进行合理排涝。具体做法:①浅水促返青,活棵前做到“田不见泥,水不满苗心叶”。②薄水促分蘖。③露田促发根。④晒田促转换。⑤浅水促孕穗。⑥寸水促抽穗。⑦湿润促灌浆。⑧断水促成熟。

6 病、虫、草、鼠、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对“三病”“三虫”的防治。“三病”指的是条纹叶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三虫”指螟虫、稻飞虱和黏虫(图2)。

稻纹枯病是真菌危害叶片及叶鞘形成病斑,防治适期为分蘖后拔节前,防治措施方面着重改善栽培管理,浅水管理,适时晒田。稻瘟病又分为叶稻瘟和穗颈稻瘟。特别要注重穗稻瘟的防治,有暴发性,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叶瘟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穗颈稻瘟发病快,要在刚开始出现病株就用50%三环唑或富士一号隔5~10 d连防2次。稻曲病发病表现在出穗壮籽时,对产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对米的色泽有很大影响。防治适期为孕穗期和齐穗期。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一定要在未表现时就防治,如果已经在谷穗上表现症状才防治就来不及了。

“三虫”指螟虫、稻飞虱和黏虫。水稻二化螟易造成枯鞘、枯心和白穗。螟虫的防治在秧苗期就开始,这时防治一代螟虫,在抽穗前防治二代螟虫,防治适期为田间有飞蛾时要尽快防治,以不让飞蛾产卵。稻纵卷叶螟幼虫躲在叶苞内啃食叶肉,剩下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纹,造成水稻减产,傍晚防治效果较好。稻飞虱群集在稻株下部吸食汁液,水稻被害后在分蘖阶段茎秆下部形成褐色秧苗逐渐枯死,在抽穗期和灌浆腊熟期造成倒伏、谷粒空壳或半实粒喷药时要均匀对准稻株中下部,无水田块可在晴天中午高温时拌毒土撒施。黏虫为害主要是低龄时咬食叶肉使叶片形成透明条纹状斑纹。该虫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防治。

鼠害在整个生长期都要进行防治,可采用溴敌隆拌毒饵投放在田四周的方法。

图1 田间排水沟

图2 黏虫为害水稻

7 适期收获

一般90%稻谷黄熟时为收获适期,如后期倒伏应该提早收割,以免在田中发芽,过早、过迟均会影响外观和品质(图3)。收获的方式以机械收脱为好,收获后要及时晾晒,不宜堆捂或机械碾压。

图3 适时收获

[1]刘志卉,王胜光,卢士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48.

[2]李建国,袁新怀.水稻旱育壮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09,114.

[3]王成瑷,张文香,赵磊,等.水稻高产栽培措施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组合[J].吉林农业科学,2013(3):12-18.

[4]张三元,金京德,徐会连,等.水稻无公害、低成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Ⅰ.水稻自然农法栽培的现状与研究方向[J].吉林农业科学,2000(1):4-7.

[5]王成瑷,张文香,赵磊,等.水稻混合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Ⅱ.水稻混合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2001(2):15-19.

[6]林文雄,吴志强,梁义元,等.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Ⅱ.晚季汕优63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分析[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9(3):269-274.

[7]周其宣,王家容.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51-52.

[8]杨业宏,卢彩霞,周静,等.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32-33.

[9]王玉龙,江元伦.水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47,49.

[10]李江伟,刘贺梅,胡秀明,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新稻22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4(1):25-27,42.

[11]赵卫东,马金武,罗玻军.水稻机械旱穴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4(1):46-47.

[12]朱久祥.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4(1):52-53.

(责任编辑 张杨林)

Discussion on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ith Raising Sparse of Rice

ZHANG Shi-lei(Miaojie Town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Wei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Dali,Yunnan 672403)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ith raising sparse of rice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ncluding seedbed preparation,ridging soil preparation,sowing,seedling management,field management,integrated controlling pests,harvesting and other aspects.The results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rice growers.

Rice;Raising sparse;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s

S511

A

2095-0896(2014)01-046-03

张仕蕾(1970-),女,云南巍山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014-01-12

猜你喜欢

大田分蘖秧苗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农民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