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观光园的规划与实践
———以四川省眉山市万景生态园规划为例
2014-03-15陈善波杨文渊张素萍陈善均
陈善波,杨文渊,张素萍,陈善均
(1.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四川眉山 62003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鵬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园林工程处,四川南部 637300)
基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观光园的规划与实践
———以四川省眉山市万景生态园规划为例
陈善波1,杨文渊2,张素萍3,陈善均3
(1.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四川眉山 62003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3.四川鵬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园林工程处,四川南部 637300)
以四川省眉山市万景生态园为例,从项目概况、规划原则、规划构思、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城市近郊乡村旅游观光园的规划理念和方法以及开发建设思路。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休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特色,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科技示范、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的观光园,为乡村旅游观光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乡村旅游;观光园;生态园;景观规划与实践
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独特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已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1]。由于乡村旅游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城市居民为对象,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乡村和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日益凸显,促使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观光园主要集中在观光农业、休闲农庄、度假村等方面的研究[2-4],如何以生态农业生产为背景,展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等三生问题,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笔者以四川省眉山市万景生态园为例,从项目概况、规划原则、规划目标、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乡村旅游观光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位置
该项目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复盛乡,距眉山主城区8 km,距岷江新区6 km,在新老两条省道106线之间,生态环境优良,占地面积为201 460 m2。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地形以平原和河流冲积平坝为主,海拔500~800 m[5]。
1.2 良好的自然条件
园区内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充足,降雨量丰富,无霜期长,日照丰富。地形以平地、低山、丘陵为主。土壤主要为水稻土、紫色土;土壤养分较好,土层深厚,质地偏粘性,以中性为主;水系发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园区内产业基础较好,果树、蔬菜、水产发展已初见成效。
2 规划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在规划与建设中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布置生产区域与游览观光区域,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地物种,节制引用外来物种,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结构和最大的生态绿量,创造人与绿地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光环境。
2.2 经济性原则
尊重场地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理念,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深入研究本地市场需求,精心选择既适合园区自然资源条件又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农产品品种,努力建设成为集生产、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体验农事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
2.3 文化性原则
充分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并对其进行概括、提炼,将传统的文化符号融于生产、游憩之中,体现园区的文化特色,开拓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带动园区的发展。
2.4 艺术性原则
使用各种造园艺术手法,将园区建设成为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生产、生活的人获得艺术享受,从而提高环境品位,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三位一体。
2.5 整体性原则
该园区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生产区、观光区、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内部讲,各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一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
2.6 参与性原则
规划的各项活动设施,将充分考虑观光者观赏心情,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开展各项活动,充分体现“参与感”、“体验感”,让观光者广泛参与到农场的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多层面地体验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3 规划目标
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人文条件,结合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相协调发展的原则。在规划目标上,突出“田园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以农业生产与经营为核心,以农耕文化、休闲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特色,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科技示范、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园。
4 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总体布局在空间上分为“一轴、两区、环形园”。“一轴”是指园内的主干道把整个园区一分为二,分为东西方向,中间道路形成轴线;“两区”是指一分为二的两个大园区;“环形园”是指园内的功能分区全部用环形道路连接,使之形成一个环形的观光园。
5 功能分区
根据其规划目标与规划布局,将园区分为八大功能区:万景文化展示区、农耕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活动区、田园风光区、观赏植物种植区、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区(图1)。
5.1 万景文化展示区
由于该园由四川万景融汇集团投资新建,以万景企业文化为主线,展示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规划主入口大门、万景文化标志性雕塑、接待中心、休闲广场、生态停车场、门卫室等设施。行道树种植高大乔木和开花类灌木,绿地分区种植专类观赏树木园和果树专类园,并在果树下间作各类经济作物。
5.2 农耕文化展示区
以农耕文化为主线,展示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有二十四节气广场、农家小院、农耕工具、特色雕塑、厕所等设施。建筑旁种植乔木为主,适当种植开花类、观叶类灌木。建筑四周的地形在原来基础上适当改造,形成大小、形状不等的梯田景观,在此基础上,种植各类蔬菜,局部区域种植零星乔木。
5.3 休闲娱乐活动区
以休闲文化为主线,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建设乡村茶社、会议室、水景观赏、木制平台、垂钓平台、划船、休闲亭等设施。餐厅菜肴绝大部分使用本园区内种植、养殖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开创绿色餐饮业。
5.4 田园风光区
根据自然地貌特征,规划田园风光区紧靠农耕文化展示区和休闲娱乐活动区。建设茅草亭、栈道、石板路、木制平台、垂钓平台、嬉水区、划船、老式水车灌溉、改建和扩建原有水池等,农田以种植粮油作物为主。
图1 四川省眉山市万景生态园规划功能分区图
5.5 观赏植物种植区
建设游览步道、节点广场、观景台、休闲亭、工具房、厕所等设施。绿化背景树和行道树以乔木为主,该区分植物种类规划,形成专类植物园,如银杏园、蓝花楹园、桂花园、樱花园、白玉兰园、广玉兰园等。
5.6 生态种植区
该区分为粮油作物、果树和部分蔬菜种植。粮油作物种植主要包括水稻、油菜、小麦、玉米、大豆、紫薯等;果树种植主要包括梨、桃、李、柑橘、樱桃、葡萄和其他特色水果等,将原有的部分果树品种保留、高接换种、分类种植,株行距视地形、果树品种而定,平地一般在3~4 m,并在果树林下种植经济作物。5.7 生态养殖区
该区分为生态养鸡、养猪、养鸭和和养鱼。建设鸡舍、猪圈、鸭舍、化粪池、改建和扩建原有水池等。设猪-沼-果-蔬生态模式,利用处理后猪粪便喂鸡,使鸡群可在果林中活动,产生的鸡粪又可以肥果林。水池以灌溉为主、养鱼为辅,远处的水池设有休闲平台、休闲亭,供客人垂钓。
5.8 农业科技示范区
建设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大棚,展示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主要引进国内外最新品种、先进生产技术,并开展先进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棚内种植以生产反季节蔬菜为主,种植各种奇特瓜果、特色蔬菜和花卉。在有条件下的情况下,展示各种无土栽培的形式和蔬果水培方法,除发展蔬果墙体栽培外,还要打造蔬菜“树”的景观,营造温室奇观,种植瓜果蔬菜和观赏类植物。
6 结语
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古朴的村庄作坊、天然的农副产品、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农耕文化,具有城市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优势,为游客“重返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条件[1]。城市近郊乡村旅游观光园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尊重场地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理念,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增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相信会对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2]刘爽,孙余丹.嫩江农场乡村旅游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62-2364.
[3]文友华,范俊芳.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以长沙县金井水库休闲农庄规划为例 [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4):454-457.
[4]王崑,徐淑梅,李刚,等.阿城七棵松乡村旅游规划设计[J].北方园艺,2008(2):249-253.
[5]陈善波,曹雯,杨文渊,等.四川省眉山市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815-2817.
[6]陈秋菲.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探究[J].园艺与种苗,2012(6):76-77.
[7]张冬生,黄锦荣,谢金兰,等.优良景观树种红楠栽培技术及其园林应用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2):24-26.
(责任编辑 戚佳妮)
Planning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Rural Tourism Sightseeing Park in City Outskirts———TakeWanjing Ecological Park of Meish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
CHEN Shan-bo(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Mei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Meishan,Sichuan 620036)
Taking Wanjing ecological park in Meishan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the detailed planning concept and method of suburb rural tourism park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deas were introduced from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planning principles,planning design,the overall layout,function zoning.The sightseeing park which was formed with farming culture,leisure culture as the theme of rural tourism,sightseeing orchard farming activity,natural scenery,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catering accommodation,demonst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tourism park.
Rural tourism;Tourism park;Ecological park;Landscape planning and practice
F592
A
2095-0896(2014)01-037-04
陈善波(1981-),男,四川泸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园艺植物、园林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sbochen@163.com。
201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