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
2014-03-15宫焕凤宋元成
宫焕凤宋元成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
宫焕凤①宋元成①
本文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做出详细的分析,指出了社会交往技能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存在意义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法。并且对这一系列的培训结果做出了分析,有力的证明了通过对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能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起到有效的作用。
精神障碍患者; 社会交往; 技能培训
精神障碍患者在当今的社会上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了,现在无论是在工作当中还是在学习当中都会存在着一些压力,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而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个性特征、器官的病变以及社会中的环境因素等等[1-2]。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要数社会中的环境因素了,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想要让这类精神障碍患者更快康复,并且同时为社会以及家庭缓解压力,那么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就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广大的精神障碍治疗机构以及患者家属带来一些理论上的参考意见。
1 社会交往技能的存在意义
精神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症状表现千奇百怪,所以经常会承受正常人鄙夷的眼光。我国是医疗大国,中医更是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很多中医院内的精神病患者都存在着对医院产生依赖感的情况。根据调查,一些康复的精神病患者在出院之后,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社交训练,所以仍然无法正常地同他人进行交往,很难找到工作以及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3]。这就造成了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在病好了之后也不愿意离开医院的情况。在心理上,医院就是他们的避风港,医院才是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4]。
先从正常人的角度对社会交往技能进行分析,社会交往就是通过或群体或个人的方式在社会中的交流往来,其中包括物质方面的交流以及精神方面的交流等等。并且还应该把社会交往的层次分为直接交往以及间接交往。
那么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能否具备这一社交技能呢,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大部分的精神障碍患者还不能够自如地与社交对象进行交流,他们通常的表现是:不能够自主的发起谈话,无法理解对方的谈话内容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中的真实情感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表达等等[5]。而一些专业的精神疾病学者则认为,社交的障碍可以被理解为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症状体现,如果精神疾病不能好转的话,社交障碍的情况也就相应的不会得到改善。这一学派的人普遍觉得,精神障碍患者是不能够通过社会交往的形式来治疗疾病的,只能够使用一些精神类的药物来进行康复[6]。
事实上,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之所以缺失并不完全因为其疾病的本身,有些患者由于是通过遗传因素而患病,所以在还没有参与到社会的交往中来就已经丧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从而没有机会得到相关的社交训练;而有些患者则是因为常年居住在精神病院中,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也就逐渐丧失了社交的技能;还有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伴有失忆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症状,以至于无法很好地对外界所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做出处理,不能够对他人的表情、动作、语言以及其他行为进行感应,以至于无法正常的进行社交活动[7]。
对社会交往技能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严重拖缓了病患本身的治疗脚步。可以采用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方式来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辅助患者更好的康复。通过一些资料可以了解到,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能够对精神疾病患者起到很好的康复作用,并且一些患者通过治疗已经有了明显的阳性症状减轻的情况[8]。长此以往,精神障碍患者逐渐可以有独立的社会行为,譬如与人自主的交流、独立的思考、对事情的决策能力等等。而患者家属也从不同程度上减轻了不少的压力以及经济上的负担[9]。
那么什么才是社会交往技能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呢?
有些人觉得精神障碍患者只要能够达到不吵闹、不影响他人就相当于是康复了,但实际上的康复定义却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精神障碍疾病本身虽然是给患者带来影响的主要因素,但是将疾病祛除掉却不代表着患者已经完全等同于正常人[10]。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有些精神障碍患者患病时间过长,并且已经习惯了在医院封闭的空间中生活,所以就出现了“幼稚化”的表现,这是由于其极度缺乏社会交技能训练所导致的[11]。
针对社会交往技能的康复训练应该秉承如下三个基本原则,即为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11]。其中的功能训练所指的是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来让患者能够初步自主完成一些功能活动,例如心理上的活动、肢体上的活动、语言上的活动、职业中的活动以及社会上的活动等;而全面康复则代表着要让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交往技能都达到正常人的标准;回归社会则是社会交往技能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让患者能够完全的融入到社会中去生活,达到同常人无异的标准[12]。
2 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原理
2.1 社会交往技能的概念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让病患能够逐步掌握在与人交往时所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13]。这是继物理治疗以外的一种心理治疗法。进行过此种训练方法的患者通常会增加其对社交的敏感程度以及判断问题发展轨迹的准确性。
2.2 社会交往技能中所要掌握的技巧 纵观整个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系统,除了要培养病患的社交敏感度以及动机之外,还要提高其对于社交的兴趣[14],医疗人员要让病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一个愉快的体验感受,这就要做到如下几点:要对病患的观点持肯定的态度;对病患的语言积极的倾听并做出反应;如果病患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有错误的表现,要委婉地进行纠正;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要打断患者的谈话,需要用请求的口吻[15]。
2.3 社会交往技能中信息的传播 根据相关的资料得知,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在每天得到新的信息时会有比较亢奋的表现。医疗人员应该很好地把握这一方法。要针对患者的喜好来向患者传递新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的内容同患者做相关的交流和沟通[16-17]。这样做不但可以让患者在治疗中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还可以让患者提高对社会交往培训内容的兴趣。
3 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方法
3.1 社会交往技能的基本培训方法
3.1.1 培训人员的选择 在对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要具备的基本要求有三点:第一、培训人员必须是精神疾病的相关医务者或者是康复治疗师;第二、培训人员要有足够的亲和力以及耐心;第三、培训人员要有灵活的思维,懂得随机应变,掌握好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方式[18]。
3.1.2 培训的时间和频率 对于社会交往技能的培训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以及培训的课程内容来制定培训的时间以及频率。如果是精神障碍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就要对培训的时间稍微控制一些,最好是采取频率高、时间短的方法。而对于那些患病稍微轻度一些的患者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培训的时间以及内容的难度。训练者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相关反应以及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加以记录,从而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3.1.3 培训的步骤 (1)首先要由训练者对患者做出榜样,将内容进行灌输,这一步骤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录像影片来完成。这其中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患者能够与他人进行目光的接触;患者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说话内容;患者要按照他人的姿态做出模仿;患者能够自然地同他人打招呼;患者可以对他人提出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正确回答;患者要学会同他人礼貌的交流,比如在谈话中加入“谢谢您”、“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患者要能够在他人面前进行自我介绍[19]。(2)培训者要对患者制定出一系列的场景,让患者能够在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环节中要根据患者的能力高低来设定场景的难度,如果刚参加培训不久且能力较低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游戏等方式。(3)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培训人员要能够让患者反复的对培训内容做出练习,同时指出患者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当然如果患者有表现的非常好的地方,也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物质奖励。(4)培训者要在培训完成之后对患者布置作业,让患者能够在培训之后将课余时间也充分的利用起来,从而让患者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对培训中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
3.1.4 培训的成功案例 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社交培训的方法在目前已经被大部分的医疗机构所采用,并且在其中也有很多做的非常优秀的例子[20]。例如在某家训练营中,培训人员会对患者采取分组治疗方法,每个小组都是不同的社会团体,有夫妻小组、友人小组、亲子小组、工作伙伴小组等。患者在这种培训的氛围中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加整个培训的趣味性,起到了双管齐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目前比较成熟的治疗机构中,还采取了让患者进行独立自主的训练模式,在整个训练中设置了四个模块,其中包括:(1)与他人的基本交谈技巧;(2)娱乐休闲;(3)对药物进行自我管理;(4)对病症进行自我管理。这些模块都设有相应的录制影像,患者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并且学习[21]。例如其中的第四个模块:对病症进行自我管理,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症状进行简单总结,然后与医生进行礼貌的沟通,探讨自己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等等。
培训人员还把在培训中比较难的部分进行了分解,让患者能够进行细致的训练。例如在基本社交技能的掌握课程中,培训者就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包括:会面之后的谈话;很好的将谈话维持下去;能够与人将自己的愉快想法表达出来;敢于正面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在患者单独的把每一个部分进行完全掌握之后,从而再将整个内容全部串连起来。这样就可以让患者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并且对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准确的进行记忆[22]。
3.2 社会交往技能的心理干预方法
3.2.1 研究对象 针对此项训练,某医院共组织了33例具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并且在进行训练之前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社交回避值和苦恼情绪值进行了测量记录,其中数值如下:男15名、女17名;年龄为15~33岁之间;大学、高中、初中分别为12名、16名、6名;社交回避值为(7.14±3.25),苦恼情绪值为(8.33±3.38)。
3.2.2 培训方法 (1)心理干预方法被定义为互动式,在设计方案中包括对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以及日常行为干预。整个培训的实行者均为受到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培训者将参与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完成同患者之间的互动式干预。此训练方式全程时间为八周,频率是每周一次,单次时间为一小时。(2)培训的步骤:首先,进入第一周时培训者要求患者对自己进行反省,反省的的主题是对自我进行认识,通过这个过程来让患者初步将其自信心建立起来;进入到第二、三周时培训者要求患者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同时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小组活动,促使病患之间频繁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出患者尊重自己以及尊重他人的思想观念;进入到第四、五周时培训者将主题定义为“对自我进行改变”,这一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培训者要能够将患者在患病期间所养成的习惯彻底进行改变,并且要将患者放在主导位置上,让其自主的去接受崭新的认知系统;到第六、七周的时候,培训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进行训练了,进行到这一步骤时要适当加入一些奖惩措施,培训者要对患者的一些错误的认知观念进行纠正,并同时对一些正确的认知观念给予表扬,让患者逐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以及价值感,在训练中体会到被别人称赞的快乐;最后一周即为“对自我进行升华”,结合前面的训练,大多数患者在这一阶段已经能够主动地同病友以及医生进行交流了,而且还可以对自身的社交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之上病患能够自主的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来对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与此同时,培训人员要对患者今后的生活目标进行制定,让患者能够逐步脱离医院以及药物的束缚,最终能够完全的走入到社会生活中去。(3)对训练的效果进行评定:在社会交往技能的心理干预方法实施完成之后,培训人员要针对患者回避社会交往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情感反应进行评定,那些分数比较高的患者将属于在社会交往中的焦虑度较高的一方。与此同时在进行心理干预训练之前还要制定出相关的分析记录表格,将焦虑分量与回避分量记录完整,从而能够将训练的效果真实的体现出来[23]。
3.2.3 结果 待这些患者完成为期8周的训练之后,社交回避值从(7.14±3.25)下降为(6.07±3.33);而苦恼情绪值从(8.33±3.38)降为(6.25±3.87),这些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根据数据得出,心理干预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3.2.4 讨论 通过上文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心理干扰训练方法的实施可以取得如下几点功效:第一点,能够让绝大部分的精神障碍患者彻底告别之前封闭守旧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第二点,能够让精神障碍患者将害羞的情绪克服掉,并且学会缓解紧张的情绪,慢慢的从内心深处出发去接纳他人;第三点,精神障碍患者通过自尊心的恢复将逐渐产生自信心,并且能够出现主动去帮助他人的情况;第四点,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交技能已经基本成形,能够在面对陌生人时主动提出交流。
参加心理干扰训练的精神障碍患者一般都能够将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好的进行掌握,与此同时还能够对消极的思想、明显的情绪起伏变化以及不适的社交行为等负面状态进行调节。心理干扰训练的核心就是通过实践让患者走出社交误区,从而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康复阶段中去。患者的家属也会因为此种训练方法而在其中学习到一些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心理干扰训练还可以分为单独心理干扰训练以及集体心理干扰训练,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下还是后者比较适用于社交能力较差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整体的治疗中培训者将邀请病患家属一同进行训练,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病患家属学习到了相关的辅疗理论和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病患家庭中的凝聚力[24]。
笔者分析,心理干扰训练方法之所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交能力,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就是该训练方法可以为患者营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轻松、快乐、自由的生活氛围。在训练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患者家属,甚至是病患本身都处于平等的状态,患者身处其中将会体验到足够的信任感以及接纳感。当病患与病患之间在进行交流时,培训人员则会以朋友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其中去,认真地聆听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来与他们共同分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体的训练中培训者并不害怕病患出现错误,反而害怕的是其不出现错误,任何的成功都是在犯错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所产生的,只有让患者经历错误,才能够有机会去使用正确的心理干扰方式来对其进行疏导,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25]。
4 针对社交技能培训结果所提出的建议
无论是上文中提到的任何一种社交技能培训,都会让精神障碍患者在参加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所以相关的培训人员就要能够做到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培训内容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培训人员可以对参与培训的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将患者的初始状态做好记录,待培训完成之后再观察患者出现了什么样的改变。根据前后对比出来的数据变化加以详细的分析之后再制定出每位患者的培训进程表格,从而根据表格内容来对今后的培训方案加以适当的整改。
根据调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常加入过培训的精神障碍患者大多都会让他们的社交能力得以增强,并且从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交技能的培训让这些患者可以在自主的状态下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之上,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患者在没有掌握社会交往技能之前,他们的精神状态普遍都显得比较低沉,并且疾病本身所呈现除出来的阳性以及阴性症状也相对明显。而针对那些病情已经有很大好转的患者来说,虽然他们的发病几率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一些,不过仍然存在着无法同他人进行正常交流的情况。在中医的理论上称此种现象为精神障碍的假性状态,这也就证明了社会交往技能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西医所倡导的物理治疗与中医所倡导的从根本治疗方法的区别。
现在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没有将社会交往技能训练高度重视起来,这一点在调查结果中就能够有所体现,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虽然参与了培训但却仍然没有改善的患者,而这些患者通常都是没有能够完全将培训坚持下来的,其中有些是因为工作以及学习的原因没有时间将培训完成,而有些则是完全因为被动参训所以无法对培训产生兴趣。针对此种情况,相关的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病患以及病患家属开展例会,在会议中将社交技能培训的功效以及重要性进行普及,让病患的家属能够起到正面的督促作用,从而促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参与到其中并坚持下去。
5 结语
就现在我国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体系来看,他们普遍都是通过药物或者是选择心理医生来进行一对一的治疗,所以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狭窄。有些患者因为自己有精神障碍的疾病,从而就不由自主的与社会以及身边的工作伙伴、朋友甚至是亲人离的越来越远。如果按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的话,将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我国相关的治疗机构应该更多地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疏导,要长期的鼓励他们让自己主动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差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对其免费进行社会交流技能培训的方法,从而让更多的患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的病情得到治疗,早日回归到社会中来,达到缓解患者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压力的目的。
[1]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7-630.
[2]孙长友.认知疗法治疗神经症伴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53-257.
[3]黄学冰.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43-246.
[4]罗增让.不同认知条件对考试焦虑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2):853-854.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1-244.
[6]金向东,刘小林.精神分裂症(生物、心理、社会)[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443-441.
[7]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0-232.
[8]岳淑英.信息对稳定精神病患者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51.
[9]项玉涛,侯之也,翁永振.社会独立技能训练在老年精神康复领域中的远景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实践,2003,9(6):370.
[10]陶凤英,金衣禄,郁永珍,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技能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74.
[11]郑瞻培,严涌.实用精神疾病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7.
[12]马莉,王秀娟,姚贵忠,等.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04.
[13]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2-106.
[14]方积乾,赫元涛,李彩霞,等.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205.
[15]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81-84.
[16]张敬悬,李星宝,翁正,等.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的临床试用[J].山东精神医学,1994,12(4):10-13.
[1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 (10):19-24.
[18]张冬梅,李玉.社会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51-352.
[19]萨仁塔娜,向应强,翁永振,等.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 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14(36):8170-8172.
[20]姚贵忠,钱英,耿彤.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3):200-204.
[21]张爱民,蔡飞鸣,鲁玉红,等.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项目及其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15-17.
[22]马弘.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0(增刊):241-244.
[23]郑日昌.编制心理量表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1):761-762.
[24]张倬秋,邓红,张树森,等.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技能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6,46(23):19-21.
[25]福柯.疯癫与文明[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94-95.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Training of Mental Disorders
/GONG Huan-feng, SONG Y uan-ch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6):113-117
The paper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training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pointed out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the associated training methods of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eries of training made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strong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through training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n play an effective role.
Mental disorders;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training
10.3969/j.issn.1674-4985.2014.26.041
2014-02-01) (本文编辑:陈丹云)
①山东省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 山东 烟台 265200
宋元成
First-author’s address:Yantai Psychiatric Ment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Yantai 2652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