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国梦”的一次成功探索
2014-03-15阳丽君
阳丽君
影像“中国梦”的一次成功探索
阳丽君
一对老年观众被精美的图片深深感染(李德林摄)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站在历史的高度,形象地阐释了“中国梦”。在当代中国,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对文学家和艺术家来说,以文艺创作塑造中国梦既是一个学习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在实践中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2014年8月24日至9月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人 中国梦”摄影艺术展,生动呈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所进行的奋斗与探索,既有深刻的现实意识,又有开阔的历史视野,是一次以摄影艺术抒写中国梦的出色实践。
“中国梦”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国家和民族一百多年来共同理想的全新阐释与形象表达。敏锐地捕捉和反映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想,以文艺的方式抒写中国梦,表现人民群众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文学艺术创作追求的重要目标,成为文艺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摄影,因其相对的客观性,更容易走进历史;因其直观和快捷,更容易凝冻形象;因其现场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因其选择性,能够体现价值走向;因其瞬间性,能摄取事件、人物和发展过程的典型细节,成为抒写中国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汇聚正能量,抒写中国梦,是中国摄影家的摄影之梦。
近两年来,广大摄影人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放歌的艺术情操,深入一线,与时代同行,为时代写真,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呈现当代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反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此次“中国人 中国梦”摄影艺术展,是“中国梦”摄影艺术创作的一次主题展示,既给广大观众带来丰富、直观、生动的现实启发,同时也促进广大摄影人的艺术交流和创作。
本次展览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自然和生活现场一次性拍摄获得的,力求以历史眼光,观察中国人的当下生活,做出影像化的提炼和纪录,追求见证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力求以中国人的主体精神,呈现中国自然、社会和人的客观面貌,从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掘中国精神,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进程中梳理和呈现出中国道路。有评论说本次展览是“影像‘中国梦’的一次成功探索”。它说明,“中国梦”摄影可以有无数的机位、无数的瞬间、无数的角度和无数的专题来表现,在“中国梦”摄影创作中要充分发挥影像的客观性、现场性、瞬间性和选择性,串联起一个视觉记忆的链条,折射出中国精神,记录下中国梦想实现的历程。这个展览呈现了活生生的中国现实,让人感受到时代脉动,看到在祖国大地上,中国人的各种梦想和他们实现梦想的感人故事。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等领导参观展览(张大鹏摄)
展览吸引了外国朋友(李德林摄)
本次展览用影像来抒写中国人的中国梦,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图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中国人 中国梦”展览共选出240幅(组)照片,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各个民族、各个省份有代表性人物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展览第一部分便展现近些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取得的辉煌业绩,呈现的是国家强大、民族腾飞的梦。十八大胜利召开,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车通到青藏铁路,西部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黄河小浪底水库放水量达每秒2600立方米,“蛟龙号”深潜到7000米的深海下,航天员进入太空进行探测,歼-10战斗机在念青唐古拉山的上空巡航,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南大洋航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建成,高铁通车,摩天大楼林立,“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巡视勘察……祖国的兴盛与强大,民族的振兴和希望在这些精美的画面里得到了最有效最形象最鲜明的展现。
展出的照片里不仅有56个民族的全家福,还有不同民族的人物奋斗拼搏、实现梦想的故事。摄影家陈海汶历时12个月,跨越千山万水,辗转28个省、市、自治区,途经554个县市,多次攀越海拔5000多米高的山区,东西南北穿越四季,纵横19万里山河,翻阅大量史料,精心绘制出的一段心路历程。用心感受五千年文明,作者找到并拍摄了112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承人及民族代表,用57228张专业影像,共同组成有史以来唯一一张弥足珍贵的中华民族“全家福”表情,凝固成了56个民族的永恒记忆,成为中国目前为止以影像最完整记录中国56个民族生存现状的摄影家所倾情呈现的民族底片。来自新疆的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把镜头对准在内地的新疆人,展现他们的努力和奋斗,坚守的专业和岗位,执著的愿望和梦想。他以普通新疆人最平常、最动人的故事,从最简单、真实的角度,让镜头里的人物传递出一种正能量,鼓舞和激励年轻人,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实现个人梦想,促进社会和谐。藏族姑娘旦珍在北京治好了先天性心脏病,广东瑶寨的孩子们在白纸上写下自己质朴的梦想,杨丽萍穿着民族服装在云南乡间的小路上翩翩起舞,彝族母亲身着节日盛装带着两个孩子去“赶秋”……
还有工人、农民工、乡村老师、大学生村官、老红军、金婚老人、写生的学生、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山村儿童、跨国恋人、女书传人、奥运冠军、聋哑艺术学校的学生、少林僧人、渔民、练杂技的孩子、最美轮椅姐姐、博士毕业生、退伍军人、守岛战士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在自己当下的岗位上勤恳认真地学习、工作,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努力着。除此之外,还有各类人物的生活状态,在这些普通的生活状态里见出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幸福。广西壮族人民跳着肚皮舞庆祝丰收,陕西陇县的社火队伍行走在乡间,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水汽弥漫,深圳的市民们在跑步锻炼身体,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一家人在山区精心照料自家羊群,浙江龙原的山民在屋顶晒南瓜,福建的渔民赶海归来,一家三口在世博会中国馆拍照留念,卢沟桥参观人群络绎不绝,四川三台上万乡亲观看大型传统庙会,山西长治百姓欢天喜地过大年……展现的是个体或群体鲜活的生命现状,幸福安宁康健,实现梦想或奋斗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人生各有不同,梦想不一而足,内容丰富多彩,信息密集。同时,展出的还有几十幅美丽的风景照片,绿色宜居的山山水水,美丽富绕的大地同样是中国梦的一部分。黄河、“小布达拉宫”、长城、可可西里、三沙市、天子山、喀纳斯、徽州古民居、昆仑山、金山岭、长潭湖、内蒙草原……画面如诗如歌,激发起观者对祖国大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品艺术性强,制作精美。现场展出的作品是从1.29万余幅(组)作品中,经过编审委员会选题初评、复评和作品初评、复评两个阶段,精挑细选出240余幅(组)。这些作品不仅内容涵盖面广,画面呈现出的信息量多,更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性,构图、光线、影调等严谨而讲究,达到了说明性和诗性的融合。为了拍摄一张好照片,摄影师采用了不同的拍摄技巧,有的用了多重曝光,有的从灯光到背景精心布置。角度、视点也特别讲究,有的从空中往下拍,有的躺在地上从下往上拍,有的坐在车里拍。景别多样,画幅多样,有特写、近景、中景、全景,有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全画幅,皆为了最完美的呈现拍摄对象。一些纪实类照片,摄影师往返多次,甚至跟踪拍摄几十年,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作品厚重、耐人寻味。所有展出作品无不体现了摄影师独特的观察能力和审美兴味,既是拍摄对象的倾力展现,更是摄影师内在艺术品格的凝聚。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展览采用专业艺术微喷和无框装裱制作展览照片。这不仅仅是中国人中国梦的探索展示,也是一帧帧精美的艺术品。
展厅布置讲究,设计巧妙。作为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摄影艺术展,展厅的设计,展品的摆放也颇为讲究、细致。南1和南4是两个空荡荡的大厅,主办方在南4厅搭了一面色调与主墙一致的墙,铺满了“中国人 中国梦”的巨幅海报,大气而张扬,也具有“玄关”的妙处,藏而不露,引人探究。“玄关”后面又搭建了几面墙,不仅充分利用了大厅的空间,更具有一种建筑美学的效果。一个近乎圆形的墙面,墙里墙外恰好都挂着56个民族的照片,圆形柔和了方形厅的锐利,显得曲致多变,圆润丰满。另有一面弧形墙和圆形墙构建出一条参观的小道,墙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灯箱,明亮的灯箱里,展示的是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面。明暗交错,大小不一,使得展厅里的作品就像一支交响曲一样,有高有低,有起有伏,颇具看点。而南1展厅又变了一个设计方案,中间搭建着两面平行的墙,一短一长,既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又恰如其分地把展览作品分成风景和纪实两大类别。相比南4展厅的精细巧妙,这个展厅显得开阔敞亮,另有一种美学风范。仿若一南一北,一个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个是风吹草低,平沙落雁;兼具柔美纤巧和磅礴大气两种美学风格,与内容的丰富相得益彰。
展览现场(李德林摄)
传播正能量,社会反响热烈。展览在筹备阶段,便得到摄影人的积极回应。2014年1月24日召开摄影展新闻发布会之后,全国各地的摄影家纷纷与主办单位主动联系,告知他们的选题计划和抵达的现场——有的人在北极村,有的人在三沙市;有的人在红其拉甫,有的人在东海之滨;有的人深入到怒江傈僳族的村民小组,有的人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跟随医疗队拍摄……摄影人对于这个主题给予了热烈的响应,大家热情投入拍摄,干劲十足。
展览甫一亮相,就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文艺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频道做了专题报道。8月24日开幕式上,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认真观看了每一张作品,他称赞“展览立意好,很及时,内容丰富、感人”。8月29日,中宣部副部长黄坤明专程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了在此展出的“中国人 中国梦”摄影艺术展。黄坤明副部长认真听取讲解,仔细观看了展出的240幅(组)作品,并不时给出点评:“这张拍得不错,有油画效果。”“这张艺术性很强。”“这张很需要摄影技巧”。“这张特别棒!”“这张很难得。”参观结束时,黄副部长说:“这个展览主题好,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生活气息浓厚,信息量大,是一个很好的展览。”
展览展出时正值暑假,每天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展览的人数都在3万人左右。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参观“中国人 中国梦”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既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也有寻常百姓;既有经历风雨的耄耋老人,也有咿呀学语的孩童。他们久久凝视、流连忘返,不少人用相机或手机翻拍展览照片,留下永久的记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认为此次展览“主题好,作品选得好,现场设计大气”。《解放军画报》高级记者刘铁生说:“展览好,及时,跟‘复兴之路’展览衔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意义深远。”《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主任巴义尔认为:“题材丰富,制作精良,很棒。”知名摄影家成贵民特地发来短信:“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用最精美的作品,为祖国母亲65岁生日献上的一份厚重礼物,是用摄影语言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大展给人以思考,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力量!”还有多位观众留言:“通过这个展览,看到了祖国丰富多彩的一面,很感动。”“‘中国人 中国梦’影展使我们看到希望。”“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摄影非常精彩,这个展览反映了多方面的影像和我们祖国的全貌,非常棒。”“展览题材丰富,涵盖面广,是了解中国社会近几十年发展变迁的一扇窗口。”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看到此次展览,在展览同时,同名画册已经印制完成,《中国摄影家》杂志将开辟“中国人 中国梦”专栏,刊登和征集相关摄影作品。
展览现场(李德林摄)
每年各类形形色色的摄影展和摄影大赛很多,但像这样以“中国梦”为主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规模集中展示长达半个月,赢得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的摄影展,近年来还是首次。
让摄影艺术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内涵,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表现中国当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建设成就,把中国人寻梦的理想展示出来,把追梦的奋斗表现出来,激励更多的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