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福建近代美术家谢投八

2014-03-15王裕亮

中国艺术时空 2014年5期
关键词:素描厦门福建

王裕亮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福建近代美术家谢投八

王裕亮

书本上的静物

近年来,学术界再次掀起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新梳理,并进行全面的回顾与研究,特别是对那些曾经活跃于20世纪初美术界却由于各方面的缘由而几乎被历史遗忘的画家、教育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考证、访谈和收集资料,笔者发现一位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重要成员——谢投八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不被国人所熟知的大家。

谢投八,原名谢葛民、谢清火,笔名“跛公”、“力稼”,1902年2月生于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三都树林兜水头社(今厦门海沧)。这个对福建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家,其一生命运多舛。在谢投八出生前两个月,父亲就因病离世,5岁那年母亲也告别人世,他被寄养在姑姑家。7岁时,更加不幸的灾难再次降临在谢投八的身上,一场大病致使他左脚终身残疾。失去欢笑的童年造就谢投八特别坚强和内向的性格。早年,他就读于福建海澄水头和厦门两地私塾,自幼勤奋好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从小就为谢投八所熟记,所读“四书五经”、《左传》等书更是过目不忘。他尤爱老庄著作,而且对外国古典著作也备感兴趣。在厦门蒙泉小学和厦门公立大同小学就读期间,他的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美术课更是他最喜欢的课程。由于家庭原因,几乎是孤儿的他,在小学就寄宿于学校。尽管条件艰苦,但却让他能有较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外国名著。而这些外国名著的插图尤其令他着迷,他常常躲在被窝里研究图中的色彩和明暗立体效果。这种痴迷的兴趣也为他后来的艺术之路埋下种子。

不幸的童年和广读中外名著造就谢投八个人思想的早熟,正义感和爱国主义胸襟已在小小年纪埋下种子。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年仅9岁的谢投八闻之即模仿大人,带领同龄小伙伴们率先剪去那具有清代封建王朝标志的小辫子 ,以表赤诚。14岁那年,他满怀悲痛地在手臂上刺下“勿忘国耻”四字来表达对中日不平等条约的愤慨之情。早年的这种真切的爱国情怀一直伴随谢投八一生。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在厦门创办新式集美中学。谢投八与郭应麟、周碧初等成为该校首届学生,由此接触中国较早的西式现代教育体制和西方科学思想。次年,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极大地点燃了谢投八的爱国救国热情。他在厦门积极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宣传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的思想。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激发起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自我觉醒。有志青年纷纷走出国门寻找西方的科学精神来拯救中华民族;美术救国的思想在这一时期也得到空前膨胀,积极推动众多年轻学子出国留学走上艺术救国之路。谢投八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选择上从艺之旅。

厦门自明清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镇,特别是清末民国时期,这座小岛城市自由开放,商业发达,西方文化思想也在这里迅速得到广泛的传播。据记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教会学校在厦门,特别是鼓浪屿非常盛行。教会学校不但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教学模式,而且对音乐、美术极其重视,西方绘画作品成为传教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媒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传教士郁约翰医生在鼓浪屿创办医科学校就引进人体解剖图,现今还有大量他设计鼓浪屿“八卦楼”时的施工图纸留存。另外,厦门外销商品西画和宣传画盛行,美术工作者众多,这些足以窥见当时西洋画在厦门的繁华。谢投八选择美术之路除了受到时代的影响及其自身的兴趣,另一个原因也是受到厦门这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以及浓厚的绘画艺术氛围的影响。1919年集美中学毕业后,谢投八拜师于厦门著名的留菲画家黄燧弼学习绘画,开始正规接触西洋美术。自此,他的绘画才能崭露头角。是年12月,菲律宾大学在厦门招生考试,年仅17岁的谢投八以优异的成绩被该校美术学院录取。尽管身体残疾,但他还是揣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只身踏上漫长的海外留学生涯,去追求其远大的艺术理想。

谢投八到达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后,在创办于1908年的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就读。该院分绘画系、商业画系、雕塑系和制版系四个专业,均定五年学制。1919至1928年留菲期间,谢投八主要师从著名画家德拉洛沙和阿莫索罗。此二人在艺术上有着许多共同的理想,艺术思想均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画风写实细腻,在艺术上,二人强调绘画色彩对空间和体积表现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对光有着一致的追求和探索,并坚持绘画基础的重要性和作品的原创性精神。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在题材上以表现社会底层劳动生活的场面为主。这种现实主义艺术追求无形中对谢投八后来的艺术创作、艺术追求、艺术理想和回国后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均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毛主席像

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要求严格,宽进严出,每年毕业生仅寥寥不足10人。在校学习期间,繁多的课程占据整天的时间,几乎无闲暇可言。在谢投八在《投八自传》中有一段描述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课程安排情况:“早上8时至10时安排装饰画课,10时至12时为人物油画技法课,下午1时至2时是解剖学,2时至3时(周一、三、五)为美术史和(周二、四、六)透视学课程,3时至6时需乘电车赶到郊外进行油画风景写生,六时至八时又赶回学校教室作灯光下人物素描写生。” 从上述课程安排足见该院学习的紧张感以及欧洲学院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作为一名残疾人,谢投八以坚强的意志和加倍的努力争取到几乎每门优秀。

可是,他还是无法通过解剖学老师苛刻的要求,最终重修该课程,由此延长一年毕业。毕业后他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所以选择留在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半工半读继续学习。之后3年里,他每天上午待在学院研究商业绘画和人物油画,下午和晚上时间则在当地华侨中学兼职教美术和汉语,并在华侨第三小学第二分校任教且挂名分校校长。1925年,谢投八与小自己两岁的华侨黄韵秋女士结婚,两人志同道合,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经过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九年的学习,谢投八已经自觉清醒地意识到当局的混乱和该校绘画体系的不完善,欧洲才是实现其艺术理想的地方。

1928年初,谢投八提笔试探着给越南的堂叔谢妈延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述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留欧学习进取的愿望,并希望能得到堂叔的资助。当时,谢妈延是越南华侨首富,主要是依靠经营大米和福建与越南两地特产等生意致富的。谢妈延曾经商榷与谢投八父亲合作在厦门开店铺,后来因谢投八的父亲突然病逝而中断。谢投八很快得到堂叔的回复,同意资助他到法国留学。但是,谢妈延要求谢投八只能只身前往欧洲,不可携带家属以免影响学业。在妻子黄韵秋的大力支持下,谢投八回信答应了堂叔的要求。在菲律宾中国大使馆办理完前往法国的护照后,1928年3月谢投八告别菲律宾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带着妻子与两岁的女儿和一个未满月的儿子乘坐轮船从马尼拉港口回到厦门。他安顿好妻儿后即刻从厦门启程奔赴法国巴黎,经过近一个月的颠簸航行终于抵达艺术的圣地——法国巴黎,开始人生最为重要的六年欧洲艺术留学生涯。在菲律宾六年学院体系的严格训练和三年的商业绘画与人物油画的进修学习,为他在法国的绘画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这与第二波留学思潮有着重要的关系。欧洲成为继第一波留日思潮后的主要留学目标,第二波留学潮人数多且影响深远。首先是受国民政府提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影响,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特殊的留学教育运动。在蔡元培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精选一大批青年学子分批前往法国等地进行勤工俭学,人数多达近两千人。其次,“一战”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民国政府将部分资金用于资助这些中国留欧的留学生的学习和部分生活费用。另外,政府和民间机构与个人也大力鼓励青年学子自费旅欧留学。因此,第二波留欧学潮不但人数多,而且人才辈出,他们回国后在不同的领域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均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美术领域。

初到巴黎,谢投八先在私人画室学习,专攻两年的素描和人体解剖,其间画了大量的素描。1930年,谢投八进入法国最古老、最著名的私立美术学院——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许多欧洲著名的艺术家如博纳尔(Bonnard),维亚尔(Vuillard),丹尼斯(Denis),伊贝尔斯(Ibels),朗松(Ranson),罗斯(Roussel),瓦洛通(Vallotton),马蒂斯(Matisse),布格罗(Bouguereau),德兰(Derain),莱热(Léger),杜尚(Duchamp)等均在这所学院学习过,在这里诞生了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纳比画派。更重要的是包括徐悲鸿、常玉、谢投八、庞薰琹、滑田友、周碧初、秦宣夫、曾竹韶、吕斯百、胡善余等许多中国留学生也曾在这所学院接受过教育。谢投八主要师从法国著名现实主义画家保罗·阿尔伯特·劳伦斯 。在朱利安美术学院的最后两年内,谢投八连续两次获得学校人物绘画竞赛首奖,《母亲的肖像》入选法国沙龙展览。

巴黎埃雷拉风景

1933年4月2日“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在巴黎拔地南路16号画室成立,该学会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学会也是中国留学生首次在国外以艺术学会形式发表共同宣言,并进行有组织的集体亮相。该学会成立后进行过16次聚会,出版了一本画集,15人次入选法国沙龙,一人举办个展,在法国画坛形成一定的影响。其主要成员有常书鸿、吕斯百、黄显之、刘开渠、谢投八、庄子曼、王临乙、曾竹韶、滑田友、唐一禾、郭应麟等30人,回国后大部分成员成为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有影响的美术家或美术教育家。谢投八年龄较长,持事稳重,绘画水平较高,又有优越的经济来源。因此,他成为学会重要的理事成员之一,并负责学会的会计。

同年,谢投八在巴黎认识了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具有重要贡献的徐悲鸿先生。徐先生抱着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来欧举办“中国绘画展”。在黄显之的住所,谢投八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 的其他会员热烈欢迎徐悲鸿的到来。徐悲鸿艺术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与会成员,他们激烈讨论中国艺术事业的前途与未来。画展期间,徐悲鸿与谢投八在咖啡馆巧遇,两位共同关注祖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年轻人兴奋地探讨着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后来几天,徐悲鸿就住在谢投八的公寓里,两人从此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回国后一直书信来往。现在仅留存1947年5月徐悲鸿写给谢投八的亲笔信,原文如下:

“投八先生惠鉴:承手教深感拳拳。提倡实用美术。弟久有此心。惜此中高手今皆不在北平。下年拟请治漆专家沈福文先生来平。及李有行先生来主持图案科。现尚在维持状态中。因不得其人。即无法进展也。前得吴启瑶先生函,述及先生治艺之勤,与艺运尽力之殷。十余年来未尝少懈。至为钦迟。南中艺坛得先生等主持。行见蓬蓬勃勃。蔚为国光。现随弟来此者有吴作人及王临乙诸君。暑期内倘先生得闲。一游北平。实所企盼。不尽一一。敬祝艺祺 悲鸿顿首 五月四日。”

从信件的往来透出徐悲鸿对谢投八的赏识和信任,并希望谢投八能到北平一起共事。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尽管没有再谋面,但彼此一直互相挂念。徐悲鸿在给吴启瑶、陈子奋等人的信中也多次提及谢投八并转达其对谢投八问候与关注。

谢投八在巴黎还结交了我国另一位现代美术先驱——刘海粟先生。与刘海粟先生的交往是源于1929和1931年其两次到法国参观和举办展览。其间,刘先生得到谢投八多方面的帮助,两人对中国美术事业志向相投,引为知交。1983年,已是88岁高龄的刘海粟特意到福州登门拜访谢投八,以表达在法国受其帮助的感激之情。两位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奉献一生的耄耋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还依然不忘国家的美术教育事业,针对美术教育问题交流意见。

1934年谢投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结束了16年的留学生涯。他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回到祖国,与众多同样抱负的留学生一样,加入到把西方美术引入中国的传播行列中。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主要是西画东渐影响下和民族自我觉醒的产物,留学生成为这一个时代实践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变革的特殊的传播者。谢投八正是其中之一。

20世纪初期的厦门,这个南方重要的小岛也是东南亚重要的进出口港口,各国商品云集,中西文化交汇。而且随着大量西方教会文化的传入,给厦门带来浓烈的艺术氛围。闻名海内外的钢琴岛——鼓浪屿上至今依然留存大批20世纪初建造的教堂和西式建筑。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文化现象,引发20世纪初期厦门美术学校的创办如春笋般云集,如厦门绘画学院(厦门美专前身)、厦门美术师范学校、集美师范学校艺术科等美术院校和私人画室。此外,“厦门报刊杂志自清末开始出现,数量、形式之多,简直超乎想象。仅列出厦门沦陷前的不完全统计的报刊杂志近百种”。 美术学校和社会杂志报刊的大量涌现也为习画者提供很好的学习空间和就业机会。

1934年4月谢投八从欧洲回到厦门,立即接到厦门美专校长黄燧弼先生(即谢投八出国前的老师)的邀请到该校任西画主任,除教授素描、油画技法等西画课程外,还兼学校教务主任一职。在20世纪初期,厦门美专与上海美专、北平美专、新华艺专和杭州艺专被评为当时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最富盛名的五所美术学校人才济济,教师有留菲留日的黄燧弼、留菲的陈金芳、留日的王逸云、张万传和黄连登、留菲留法的谢投八和郭应麟、留欧的林克恭、留法的周碧初、留美的林俊德和陈掌锷,还有荷兰外教女雕塑家葛默,以及胡一川、欧阳桢、曹秋圃、林学大、谢云声、苏警予、曾玉林、陈珪琛、林子白、赵素等中国著名的学者、画家、书法家。该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培养出一批,如吕基正、周碧初、沈耀初、庄索(庄五洲)、钟泗滨、林英仪等。谢投八在厦门美专期间,常有作品参加展览或在学校展示。他的作品朴素、厚重、典雅,加上其高超的现实主义油画技法和卓越的素描造型能力,在当时国内油画界赢得很高的声誉。1937年春,谢投八指导美专学生许慕沂(沙洛)、林英仪、周沂水等组织的厦门美专木刻研究会,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为20世纪中国版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938年5月日军战火延至厦门,小岛被攻陷,成立10年的厦门美专停办。厦门大同中学也迁至海澄,校长许鸿图得知谢投八也避难在此地,便诚邀谢投八到该校教授美术兼任学校教导主任和总务。在这个学校期间,谢投八与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会员苏眇公交往甚笃。根据厦门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记载:当时,厦门传 “眇公笔、鸿图嘴、投八画”为 “闽南三绝”。

1939年,谢投八相继接到两封福建省政府发来的就职邀请电报。第一封是刚回国不久的著名留日音乐家蔡继琨代表省府发来的电报,邀请谢投八到永安帮忙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筹建与发展。在犹豫不决之际,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的另一封电报也到了。郑贞文希望聘谢投八担任福建省教育厅参咨议员,并许以两百元高额月薪,谢投八应允前往永安。

到达永安之后,时任省长的陈仪接见了谢投八,并咨询谢投八关于福建美术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同时,在蔡继琨先生的强烈要求下,本应允担任省教育厅参咨议员的谢投八受聘为福建音专校长秘书,参与福建音专的筹建。1940年“中小学图画劳作师资进修班”在永安上吉山成立,对全省的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应对当时美术教师“师荒”的问题。谢投八兼“中小学图画劳作师资进修班”班主任。1941年7月他组织学员陈嘉音、许慕沂(沙洛)等成立“木刻研究小组”,积极参与抗日救亡爱国运动,于次年组织学生举办“抗战四周年木刻展览会” 。

同年,为进一步解决福建美术师资和人才匮乏的长远问题,福建省政府聘邀谢投八到南平霞岭创办福建师专艺术科,聘其为首任科主任。福建师专艺术科的创办与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专科一脉相承,在福建美术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办学环境极为艰苦的情况下,谢投八自己编教材,将菲律宾和法国学院派教学体系与自己对国家实际情况的理解融汇一体,转变成艺术学科的教学大纲及方向,确定师专艺术科培养一专多能的办学宗旨。除担任科主任行政职务,谢投八还亲自教授艺术概论、艺术教育、美术史、色彩学、透视学、油画、素描、钢笔画、水彩画、图案画和色笔画等多门课程。他身体力行,站在教学第一战线探索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道路,这一就是44年。当时的教师除谢投八之外,教育部还专门聘吴茀之教授前来教国画花鸟课程等课。同时,老师还有教国画山水的吴存模先生,教木刻版画和素描的宋秉恒先生,教语文的黄寿祺先生、包树棠先生和杜琨先生,教劳作课木工工艺的唐一帆先生,教劳作课竹工工艺的林键清先生,教图案课的刘正咏先生等。后来又引进留日的吴启瑶先生和留菲的叶淑华女士,师资队伍得以充实。艺术科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历经筚路蓝缕、创榛辟莽的风雨历程,开启了福建美术教育事业的新篇章。福建现代美术教育逐现端倪。为此,1947年徐悲鸿曾写信称赞道:“……南中艺坛得先生等主持。行见蓬蓬勃勃。蔚为国光。”

紫色的花

1945年,时任杭州国立艺专校长的潘天寿先生闻知谢投八的能力及人品,写信力邀谢投八担任国立艺专教务主任。谢投八以能力不足为由回信辞谢,因为他已心系福建,八闽的现代美术教育事业需要他。三年后,杭州国立艺专再次来信邀请谢投八到该校讲学,谢投八难再推辞,即利用轮休假到艺专任教一年。国立艺专特别为他配置“谢投八工作室”,供他教学和创作使用。在此期间,谢投八的素描体块分析法和三级明暗教学法颇受学生的欢迎。在国立艺专,谢投八与黄宾虹、林风眠、胡善余、秦宣夫、常书鸿、周碧初等教师往来密切。

从1941年创办艺术科至1984年卸下主任一职,谢投八执掌福建现代美术教育事业长达43年。作为一个身体残疾的人,他为办好学,以校为家、以福建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辗转奔波,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坚苦的生活、身体的残疾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压力下,谢投八无法顾及自己手中的画笔,他选择放下。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中,并将他熟知的西方学院派教育体系与个人矢志不渝的审美追求融汇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美术和艺术教育思想对福建省、东南亚区域乃至中国现代艺术产生重要的影响。

完善的教育思想和体系是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理念上,谢投八提出一专多能的办学宗旨,在艺术实践上强调基础学习与创作训练同步并进、注重写生和默写的结合的重要举措,并主张美术创作与文学修养并重,强调师资队伍培养的结构平衡和年龄梯队建设合理化等教育思想和理念,对现在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素描实践与理论研究上,谢投八研究出一套具有独特见解的教学体系。他将素描教学讲义整理而成出版的《素描的理论与实践》在1985年由福建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少有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素描学习教科书。著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行的认可。1997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再次出版《素描的理论与实践》修订本。此书中,谢投八运用大量的中国古代画论和中国画技法理论来阐述素描的学习,从美术史的高度和世界艺术的视野对各种艺术流派及其教学体系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和中国古代画史画论,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解析素描的一些基本问题。书中作者概括了素描的产生、发展、概念、作用到素描的要素,讲述素描学习从构思与构图到具体实践的指导思想,还从素描的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到具体的材料工具等作了系统的阐述和详尽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与当时全国上下流行的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法具有不同观点的教学体系。评论家裘沙评价其“为我国形成自己的素描教学体系,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对绘画青年来说,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深造者都将大有裨益”。该书在90年代被许多高校指定为美术专业教材。

谢投八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理念,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福建现代美术的开辟和后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和打开一片天空,也为中国的美术、艺术、技术文化以及整个主群精神文化都做了一个很好的创造。这种创造不但影响八闽几代美术人,拓展到全国各地,并且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美术发展,同时,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王明贤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建院70周年特展研讨会上指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谢投八先生是20世纪现代美术教育中的一个典型的人物。他早年留学菲律宾,后又到巴黎的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院派艺术训练与研究。20世纪40年代回国时,谢投八先生已经掌握一套完整的学院派教育体系。他把当时西方的艺术教育引到福建,开辟了整个福建的现代艺术思想,培养了对艺术文化的自由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直接培养出对中国艺术界都有重要影响的学生就有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前澳门美术家协会缪鹏飞会长、广东美术馆罗一平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郑工副所长,以及国家画院现代山水画家林容生教授等。福建的当代艺术创作在国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福建籍艺术家蔡国强、黄永砯、许江、邱志杰、陈文令等,这些艺术家虽不是福建师大毕业的,但实际上他们的老师都是福建师大的学生,他们直接或间接受谢投八教育思想的影响。真正的师范教育、 美术教育的精髓,它不一定是自己直接培养艺术家,而是它的这种艺术精神,整个福建都弥漫在其中,福建现代艺术家完全是受其影响,而他们现在影响着中国甚至国际的当代艺术格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谢投八于1995年走完人生的94载,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他矢志不渝地地坚定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审美追求,实践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事业。70年的从教生涯所形成的无私忘我、诲人不倦、择善固执、不求闻达的精神成为福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象征。重读谢老,也意在提醒后人去了解那些应该写入中国美术史却被边缘或遗忘的优秀先贤们!

猜你喜欢

素描厦门福建
厦门正新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武汉素描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素描
“偶”遇厦门
跟踪导练(一)4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