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智库建设:主流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从首家“民间智库”谈起

2014-03-15文/蓝

中国记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智库民间

□ 文/蓝 云 莫 凡

新型智库建设:主流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从首家“民间智库”谈起

□ 文/蓝 云 莫 凡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流媒体为何需要深入参与,如何参与,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对自身转型升级又有何帮助?南方民间智库是2011年成功注册的中国第一家以“民间智库”为明确名称的民办非营利组织,本文以其为例,交流相关经验,共同探索中国的“智理”之道。

新型智库 治理 媒体转型

智库溯源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一重要表述第一次把智库建设提升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高度,提出了加强智库建设的任务,明确了方向。这对广大智库从业人员及高校、传媒等机构,都是重要发展契机。

智库(英文名:Think tank),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出谋划策的智囊集群。智库出品的是智力成果及服务。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类似行业或人员,那时叫“食客”“门人”。《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而诸葛亮、刘伯温所代表的军师体系,是智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分支。

智库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组织机构,20世纪初期才在欧美萌芽,尤其是在一战后在美国兴起、壮大。那时,西方国家面临许多复杂社会矛盾与问题,政府内政外交等方面的决策遭遇空前挑战,仅靠以往习惯的内部研究力量无法应付层出不穷的各类问题,转而向更为专业、全面、跨系统的咨询研究机构寻求帮助,第一批专业智库在美国应运而生。成功预测“中国出兵朝鲜”的兰德公司,参与制定“马歇尔计划”的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智库的典型代表,也最为中国民众耳熟能详。“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在一项报告里指出,美国智库的蓬勃发展,除了熟知的学者与官员之间“旋转门”机制的作用,主要还得益于政府对专业研究的需求。西方学界认为,衡量现代智库有三个标准:独立性、研究成果、影响力。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4年1月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全球共有智库6826个,其中美国智库总量为1828个,超过排名第二的中国(426个)四倍。从综合影响力角度看,全球前100名顶级智库中,中国占6个,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第20位,为中国区最好名次,美国智库独揽了全球前10中的6席。

中国智库发展迅速、数量众多,但是发展极不平衡,95%是官方智库,大学智库、传媒智库、民间智库等发展不理想。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智库的整体研究水平不是太高,满足不了各类公共机构迅速增长的迫切需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一新颖提法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既厘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又解开了政策法规上的束缚,明确了任务、方向,对有信息、渠道、人员、品牌等优势的各大主流媒体集团来说,可谓机遇难得。

改革开放前沿的多元化智库建设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多次思想大解放的策源地,民间智囊意识有一定基础。全省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8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对推动广东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建设多元化智库体系方面,广东走在全国前列,遇到的困难也会多一些、早一些,近年来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

历任省委领导都非常重视广东智库建设。2009年4月,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对话12位民间人士,征求对广东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汪洋明确提出,要让民间智库提升广东的软实力。随后,《南方都市报》奥一网响应多位民间人士的呼吁,在2009年11月1日的首届“潮涌珠江——广东网民论坛”上,发起成立了“南方民间智库”交流平台。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裁曹轲看来,“民间智库”和“网络问政”是相辅相成、合二为一的辩证统一关系,前者偏重主体及内容属性,后者侧重平台及新媒体属性,但内核是一个东西——民间智慧、民间力量。

有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也有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东五四青年奖章等重要荣誉,也有参与举办“广东群众论坛”等线下活动的业绩,但是“南方民间智库”要能按计划快速发展,困难、阻力也不少,逐一克服,方有今日之局面。

一是坚持申请注册,成为中国第一家以“民间智库”为明确名称的民办非营利组织。2009年以来团队同事一直在为南方民间智库寻求合法、正规的法律身份,向基层工商部门、民政部门、社科体系等机构申请注册,均未获佳音。这些机构不是不支持,障碍在于当时法规、政策的限制。借2011年末省委领导为东莞“坤叔”的“千分一公益基金”批示之东风,终获成功。“广东南方民间智库咨询服务中心” 得到广东省民政厅的批复,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民间智库”为明确名称的民办非营利组织。

2012年1月12日举行的揭牌仪式获得各界广泛关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张东明和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张东明寄语南方民间智库“开风气于南方,求智慧于民间,集纳民间智慧为政策制订提供思想源泉,让公共政策与民间声音之间形成更好的良性互动”。《人民日报》1月17日专门刊文《“南方民间智库”获批——推动公众有序参与 搭建官民沟通桥梁》。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纷纷对此予以报道。

二是克服“运作难”,与官方智库艰难竞争中在市场站稳脚跟。南方民间智库正式成立后,驶入新兴领域,但并未到一马平川、纵横驰骋的境界,不时仍有失落、受挫感。一个严峻现实是,南方民间智库与党校、社科院、研究室等官方智库在课题招标、项目竞争中,还处于全面劣势的格局。单凭一家或数家民间智库,在自身体系不够健全、产品质量不够强大的前提下,还不足以撼动官方智库一统江湖的地位。所幸有出品蓝皮书、联动专家、举办活动等专长,南方民间智库得以在市场站稳脚跟。

以2012年为例,南方民间智库及其关联团队总收入为500余万元。按来源划分,全年收入的绝大部分(97%)靠市场经营获取,上级部门支持经费占3%,无捐赠收入。按服务对象划分,全年收入的50%来自省直机关,17%来自各地市,33%来自企业。换言之,三分之二来自政府,这一比例,与国外智库相似。南方民间智库团队每一年的盈利,都用于组织内部建设。

根据财政部2005年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必须遵守以下三个规则:该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和宗旨;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并不得以取得经济回报为目的;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

三是攻克“品质关”,充分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综合优势。智力产品

是任何一家智库的生命线,尤其是对一家新成立的智库而言。没有报业集团的全方位指导、支持,南方民间智库不可能成立、发展,出品高质量的产品更是无源之水。正是有了报业集团在宏观政策上的掌舵、政治资源的支撑、新闻基因的传送、专业人才的委派、办公场地及后勤保障等实际支持,南方民间智库才能生产出多份高质量产品,多次获得省委、省府领导批示肯定。

四是攻克“人才关”,优化成员组织管理,充分借助外脑资源。南方民间智库团队优化人员组织体系,最多时有13名专职工作人员,外聘的民间智库专家成员有70多位,另有近万名外围活跃参与者。这种充分借助外脑资源、民间智慧的模式,确保了最短的时间内,能聚集最合适的高质量人才。以近3年来10篇研究成果为例,内部专职人员所做工作贡献率为31%,外部专家、活跃网友所做工作贡献率为69%。

新型智库建设需把握好三个维度

新型智库建设与媒体转型是辩证统一关系。要建设好新型智库,需要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新闻宣传、舆情引导功能的同时,还希望其以主体身份深度介入智库领域,培育、挖掘智库功能。没有主流媒体的积极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工作会失色不少。

要真正建设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需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每一方面与主流媒体都息息相关。

对内立足社情民意,对外基于大外宣战略,做好“中国特色”文章。学者胡鞍钢认为,智库是一个国家的智者集聚之地,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在国内,是“国家智库”,不是“私人智库”,在国际上,是“中国智库”,不是“美国智库”,要自觉代表中国核心利益,自主发出中国话语。不管是对内立足社情民意、打通两个舆论场,还是对外大外宣战略、提升国际话语空间,主流媒体均有大展身手的舞台。

拥抱互联网,探索新的组织模式、新的话语体系、新的营运空间,做好“新型”文章。新型智库必须创新,尤其要用好互联网。在互联网舆情的基础上做好舆情分析、民间智慧集纳工作,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推进智库工作,全方位借鉴互联网思维管理好智库。主流媒体集团在推进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不少领域与智库有交集。

认识到品质及其背后的生产机制是重中之重,做好“智库”文章。借鉴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座右铭“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高质量是中国智库的基石,独立性是方法,影响力是目标。一家民间智库必须有独立性,有不同于公共机构的视角,否则其与官方智库就无区别。但这种独立性不是对立性,新型智库必须有“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之职能,必须有丰富的“中国特色”,这是基本原则。主流媒体集团如能逐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生力军、主力军,必将大大提升智库建设,把握方向,把控品质,提升效益。

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对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各家主流媒体也是一条新路。充分利用品牌、内容、人才优势、资源整合优势,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释放优势,丰富服务手段,扩大服务领域,从单一内容制造商向集成服务提供商转变,实现从卖报纸、卖广告到提供全面服务的跨越。英国《经济学人》2013年的收入为3.46亿英镑,广告收入只占3成,智库服务、政府咨询等服务业务占了7成。媒体采编人员多一些智库分析、舆情提炼思维,只会提升、强化媒体报道质量,而不是相反。

2014年1月,在南方民间智库等多家民非组织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南方舆情研究院,这是国内首家从专业媒体角度专注“治理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复合型智库。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高义看来,南方舆情研究院的核心目的是力争通过新闻宣传与智库服务的有效结合,为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各方若能强强联手,智库建设与媒体转型之间势必能相得益彰,共同探寻出一条有浓郁中国特色、富于南方特点的“智理”之道。

(作者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智库民间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民间妙联撷趣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