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传胜: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2014-03-14王楠楠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蔡传胜: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蔡传胜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让中国标准走出国门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全方位开拓市场,有利于展示中国交通建设发展的技术进步成果,更有利于提升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在国外的软实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蔡传胜说,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技术标准已然成为各国的“必争之地”和国际贸易的一项游戏规则,经济实力与市场之竞争最终都会演变成为标准之争。
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竞标中,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花落谁家。
蔡传胜告诉记者,一项工程若选用中国标准,一般情况下,业主的首选施工方便会是中国企业。相反,若选用美国标准,那么熟悉标准的美国企业会占据先天优势,即便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脱颖而出,项目的资金、技术、材料、人员、施工也来自中国,但如采用西方标准建设、由西方监理公司负责监理,中国企业就会处于受人牵制的被动局面。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承接的海外工程的数量在增长,这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工程项目还停留于产业链低端的施工环节,而设计和监理等承包工程的高端环节,中国企业与国际工程巨头相比还略逊一筹,市场占有率不甚理想。”
“从世界范围来看,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现在和未来;谁缺失标准,谁将丧失话语权。” 蔡传胜认为,标准决定话语权。随着标准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战略转型到标准战略,积极探索中国标准战略是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战略问题。
正因为如此,从2009 年12 月7 日开始,由交通运输部主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入600 万元,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编译出版了中国交通建设行业标准规范的英文、法文版。
“这是为了让中国交通建设企业从‘市场低端的国际承包商’顺利转变为‘承载中国经济外交的有力出击者’。” 蔡传胜认为,“中国标准”的应用不仅能使企业在高端市场中获得丰厚利润,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整个产业链上“中国元素”的比例。
更为有意义的是,标准的编译有助于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中国标准。当中国交通建设标准被国际普遍认同和接受后,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空间和地位都会得到明显改善,中国企业在交通建设产业链上就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蔡传胜说,把中国标准翻译成外文,供其他国家在项目执行时评估、采用、参考、阅读和使用意义重大。
“不仅仅是中国的标准需要‘走出去’,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标准也需要互相融合渗透,并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蔡传胜认为,在当今发展和转型相对交织的现实情况下,谁调整得快,谁调整得好,谁主动出击,谁就占取先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勇敢挑战,可以说是企业的抵御风险,获取利润的好方式。”
对于记者提出的“中国标准‘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蔡传胜回答道:“标准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浓缩,大量的工程实践支撑了这个时期的公路标准,翻译不过是一种将其推往海外的手段,目的在于将中国的建设经验提供给世界同行们,为工程建设者们提供技术帮助。”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正发生从“劳力输出者”向“资本和技术输出者”的历史性转变。“尽管从专业的角度看待世界工程承包市场,‘中国标准’的推行尚需时间,但若想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速度,必须增加中国交通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份额。” 蔡传胜表示,除此以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也必不可少。
事实上,中国标准“走出去”,并非是以“标准”为武器的侵略,而是一种开放的态度。这种态度将中国先进的技术拥有四海而皆准的姿态,带动中国在更多的领域“走出去”。
“如果有一天,某国进行全球招标,声明‘要用本国的标准进行施工,如有没涉及到的地方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的话,作为国人的我们都会倍感自豪。” 蔡传胜预测,使用中国标准建设的交通工程项目,日后的养护也极有可能由中国企业来承担,“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