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可形成多式联运体系”
——对话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萍

2014-03-14王楠楠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内陆经济带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可形成多式联运体系”
——对话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萍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徐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丝绸之路经济带经历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空间变化。而与之遥相呼应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其内含的主要港口,亦呈现出历史的时光变迁。

徐萍认为,中国港口空间轨迹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时期水运、港口发展的特点,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战略、新布局、新开放,将使中国水运实现大发展、大联通、大提升。”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演变,深刻影响了港口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徐萍认为,从秦汉时期发展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呈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转向东北,再转向东南沿海的轨迹,“而基于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分离的漕运则是运河港口发展的重要原因。政治中心区同首都直接相关,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则为经济中心区,北方政治区和南方经济区的空间矛盾是南北交通尤其漕运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贸易的发展,近代西方势力的入侵等因素,也对中国港口乃至水运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更为明显的是,“现代交通的发展,实则加速了海港的兴起,河港特别是运河港口的影响和地位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步衰落。”

徐萍说:“从宏观格局看,中国港口布局的发展呈现沿海和内河两个领域,不同时期,两个领域发展程度不一。从海港看,港口发展的重点区域或宏观格局呈由南向北逐步推移的空间轨迹;从河港看,港口布局呈现从北向南推进的轨迹;综合判别沿海和内河港口的宏观格局,大致呈现由内陆向沿海不断推进的轨迹。” 并且,“主要港口也不断发生变迁。对于港口体系,主要港口更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陆上设施的加强也为东南亚沿海港口发展带来了机遇。

例如,近年来新建的能源输送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旨在将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经缅甸输送至云南,进而输往中国内地其他省市。该油气管道建成后,可绕过马六甲海峡,提高中国油气进口来源、途径的多样性,缓解西南省份的能源压力。“在加上丝绸之路水上通道的同时,内陆运输通道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徐萍告诉记者,从国家的战略角度看,“泛亚铁路”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可以获得另一条通向印度洋的通道,从而摆脱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困境。

徐萍表示,西北地区的公路建设有望受益于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从道路面积对比来看,新疆、陕西、甘肃建成的道路面积远远低于山东、广东、江苏等沿海较发达省份。从人均道路面积来看,新疆等三省的人均道路面积也低于江苏山东等省。考虑到新疆地域广阔,它的道路建设方面还应有极大提升空间。国家在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思之后,会加大扶持新疆以及通往新疆的道路建设。此外,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甘肃也会从中受益。”

她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助于中国充分利用西部省份的能源,并打通向西的油气通道,减少对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实现油气资源来源多元化。其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是将进一步保障中国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性。

“从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来看,我国沿海的各个口岸依据不同地缘条件更会得到相应的大提升,这些港口都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建设中的主要港口。”

由此徐萍建议,在政策上应充分考虑综合各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共同发挥作用:“推进各国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 加快中国与中亚地区及其邻国的铁路建设;进一步推进贸易畅通发展,探索区域性自由贸易,推进大中亚自由贸易区,在中亚地区设立若干中国产业园,设立大中亚地区能源俱乐部等;加快区域的货币流通和方便结算,促进金融合作,成立中亚开发银行,推进本币结算和人民币发挥区域性国际货币职能,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人民币作为中亚地区性国际账户结算标准货币;加大人员流动和沟通,例如采取设立项目培训中亚地区高级政府官员、中亚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研究基金会或者中亚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措施,完善商贸投资、旅游探亲落地签证管理办法等。”

徐萍还建议,沿海港口和内陆城市之间可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形成的多式联运体系,贯通西部沿边口岸, “将内陆城市转化为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城市,为企业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实现了内陆企业‘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内陆经济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内陆国家级新区发展政策建议——基于内陆与沿海新区的对比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