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敏:ETC全国联网将促进新“丝绸之路”再次腾飞
2014-03-14王楠楠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李作敏:ETC全国联网将促进新“丝绸之路”再次腾飞
文 / 本刊记者 王楠楠
李作敏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主任
“全国ETC联网系统完成后,能够进一步缩短区域之间车辆在途停留时间,减轻和消除路网运行壁垒,扩大‘经济圈’、‘生活圈’,服务经济带建设,促进更大区域的经济社会交流和产业协同,促进新‘丝绸之路’的再次腾飞。”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主任李作敏表示,全国ETC联网必须突破现有省域、区域联网格局,形成高效运行、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全国ETC联网新格局。
“今年12月底,陕西省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第一批完成全国ETC联网,而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四个省区将在第二批于2015年9月底前完成联网开通。至此,全国除海南和西藏外将全部完成联网。”
李作敏告诉记者,今年3月10日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实施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内容,“《通知》进一步明确,到2014年12月底,京津冀鲁晋区域、长三角区域、辽宁、湖南、陕西共14个省份将完成ETC的联网开通。”
李作敏介绍,在“古丝绸之路五省市”中,陕西省ETC发展较早,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非现金收费,目前ETC车道数222条,用户总数已超过50万。
“甘肃目前建成主线收费站20个,ETC车道数90条;青海建成主线收费站18个,ETC车道数4条;宁夏建成主线收费站13个, ETC车道数120条;同时,新疆的ETC正在紧张建设过程中。”
李作敏表示,推动ETC联网,满足广大公众跨区流动的实际需求,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广应用高科技成果、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实践载体。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区域联系更加紧密,经济社会交流更加频繁,打破区域分割、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们推进对内开放的当务之急,我们公路交通的发展应该因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李作敏说。
事实上,与中国一样有着发展渴求的诸多国家,都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ETC技术。
这是因为,ETC的联网应用,能够明显提高通行能力和效率,缓解收费站交通拥堵,减少出行延误。并且有利于能节约用地,降低成本,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李作敏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1条ETC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5条人工收费车道,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由14秒降低到3秒;实施建设ETC车道能节约近87%的收费站扩建费用,降低约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
“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初有365条ETC收费车道,收费站通行能力合计每小时增加21万辆,与人工收费车道相比,单车通过ETC车道的平均时间缩短58秒。在2008年至2013年的测算目标年限内,所有ETC用户通行时间减少约890.56小时。”
“此外,ETC收费还可以避免车辆排队,降低因拥堵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以及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每万辆车ETC交易,将节约314升燃油消耗,减少55.96千克各类污染物排放。”李作敏告诉记者,2008年至2013年,北京市因为ETC的推广应用,累积节约燃油消耗1728.23万升,分别降低CH化合物、CO化合物和NO化合物的排放989.99吨、2317.15吨和469.87吨。
李作敏认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市场的扩大,用户跨区域特别是跨省域流动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如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全国几个比较大的经济协作区,车辆大范围流动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与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ETC这一新兴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进一步为这种交流添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