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姚市中国樱桃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2014-03-14刘珠琴黄银强舒巧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短柄黑珍珠大果

刘珠琴,黄银强,舒巧云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040;2.余姚市梁弄镇农办,浙江余姚 315405)

余姚市中国樱桃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

刘珠琴1,黄银强2,舒巧云1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040;2.余姚市梁弄镇农办,浙江余姚 315405)

为筛选出适宜在余姚生产种植的优良樱桃品种,2008年开始共引进13个中国樱桃新品种,并在余姚市横坎头村试验地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引进的新品种中,早大果、黑珍珠、葛家坞、乌皮、珠沙、短柄、杂交6号表现较好,适宜该地推广种植。

中国樱桃;引进;筛选;宁波

樱桃为蔷薇科樱桃属植物,主要栽培种有中国樱桃、酸樱桃、毛樱桃和甜樱桃,生产中常见的有中国樱桃和甜樱桃[1]。樱桃营养丰富、色鲜味美,被誉为春果第一枝[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小型水果的喜爱,樱桃种植越来越多[3]。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宁波的樱桃产业(尤其是中国樱桃)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品种结构不合理也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成熟期过于集中,从采摘开始到结束仅1周左右,加上中国樱桃皮薄不耐贮藏,给樱桃生产带来一定的困扰。2008年先后从国内科研单位引入部分中国樱桃,并对其栽培适应性、物候期、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品质(包括果实大小、单果量、果柄长等外在品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检测,比较13种樱桃品种果实性状的差异,筛选出表现优良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旨在为生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并通过引进新优品种,延长樱桃果实成熟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8年开始从重庆、山东等地陆续引进中国樱桃13个品种,种植于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试验基地。苗木随机排列,土、肥、水、病虫害防治进行常规管理,单株为小区,重复3次,于2012年果实成熟期每株取外围果100个,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比较。

1.2 测定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量单果重和核重,用游标卡尺测量果柄长和果实纵横经,结合米尺一起测量树高、干周、冠径,以及一年生枝长、粗和节间长。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测定参照文献[4],重复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和分析

2.1 物候期

表1显示,各引进品种的萌芽期,新引1号最早,为3月7日;杂交6号和巴丹早红最迟,为3月12日。新引1号、火樱桃和青肤樱现蕾期最早,分别为3月12和13日,其余各品种均在3月15日之后,大多在3月18日和19日现蕾。初花期从新引1号的3月14日开始到黑珍珠的3月22日,盛花末期从新引1号的3月22日到黑珍珠的4月3日,除与新引1号的花期差距较大外,其他各品种花期均能相遇,即可互为授粉树进行栽培。各品种花期8~13 d,最短的8 d,分别是新引1号、早大果、珠沙、巴丹早红;最长的13 d,为青肤樱。各品种落叶期基本相近。

表2显示,中国樱桃果实成熟期和采摘天数各不相同。最早成熟的是火樱桃,4月22日即可采摘;随后是葛家坞、短柄、早大果、乌皮、早樱桃、青肤樱、黑珍珠、珠沙、新引1号、黑甜1号、杂交6号和巴丹早红。成熟盛期基本上在5月1日前后,为樱桃采摘游提供时机,也为鲜食销售提供了保障。成熟末期以火樱桃和短柄最早,为5月2日;黑甜1号、巴丹早红和杂交6号最晚,分别为5月15日、15日和16日。果实成熟期8~16 d,青肤樱采摘期最短,为8 d;黑珍珠、葛家坞、珠沙和短柄为10 d;早樱桃、火樱桃和早大果为11 d;新引1号为13 d;乌皮为14 d;巴丹早红和黑甜1号为16 d;最长的为杂交6号,从采摘开始到结束共17 d,是成熟期最晚的品种。

表1 引进中国樱桃各品种的物候期表现

表2 引进中国樱桃品种的果实成熟期

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2.2.1 果实外在品质

表3显示,中国樱桃中除了早大果和珠沙果实成熟时果皮颜色为黄红色外,其他品种为红色或深红色。所有品种果面光洁,口感甜,其中新引1号、青肤樱、珠沙、巴丹早红和黑甜1号的果实具微酸口感。新引1号、青肤樱、巴丹早红和黑甜1号的单果重在2.00 g以下,火樱桃为2.17 g,乌皮为2.40 g;剩余品种单果重均在2.50 g以上,早樱桃、葛家坞、珠沙、短柄、杂交6号、早大果和黑珍珠,单果重分别为2.51,2.60,2.63,2.65,2.80,2.92和3.25 g。由于这些品种的果个大,因此作为重点推广品种。果核重均在0.20~0.30 g。果实可食率除青肤樱为83.4%以外,其余均达85%以上。其中,早樱桃、早大果、黑珍珠、乌皮、短柄和杂交6号可食率达到90.00%以上。果实纵横径比,除珠沙为0.82,火樱桃、青肤樱和乌皮为0.97外,其余均在0.90左右,差异不大,且各品种果实纵横径比均小于1。新引1号果柄最长,为2.67 cm,多数都在2.00 cm左右;火樱桃、乌皮和短柄果柄最短,分别为1.72,1.65和1.78 cm。新引1号裂果率最高,达到23.08%;其次为乌皮和短柄,为18.60%和 18.62%;葛家坞裂果率则达14.28%;火樱桃、早大果和黑珍珠裂果率均达到10.00%以上;珠沙的裂果率为8.33%;巴丹早红和黑甜1号裂果率在5%左右;而早樱桃和杂交6号裂果率最低,仅为2.67%和2.86%。

综合13个中国樱桃品种的外在品质认为,应优先选择早大果、黑珍珠、葛家坞、珠沙和杂交6号,其次为乌皮、短柄;结合不同品种的物候期和果实成熟期,还可选择火樱桃和巴丹早红作为栽培品种。

表3 引进中国樱桃品种的外在品质表现

2.2.2 果实内在品质

通过对果实固形物、可滴定酸及Vc含量的测定和统计,并采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引进中国樱桃品种的内在品质表现

各品种间固形物含量差异极显著。青肤樱含量最高,为13.167%;其次是杂交6号,为13%。固形物含量达到12%的有珠沙(12.417%)、乌皮(12%)、火樱桃和早大果(均为12.167%);达到11%的有短柄(11.167%)和葛家坞(11.083%);固形物含量达到10%的有黑甜1号、巴丹早红和黑珍珠,分别为10.833%,10.333%,10.167%;早樱桃为8.5%;而新引1号固形物仅为6.583%。可滴定酸含量从0.748%(早大果)至1.228%(珠沙)不等,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超过1%的有新引1号、早樱桃、黑珍珠、珠沙和巴丹早红,分别为1.139%,1.117%,1.072%,1.228%和1.016%,其余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1%,其中早大果、乌皮、短柄和杂交6号在0.7%~0.8%。各樱桃品种中固酸比差异显著。其中,新引1号最低,为5.803;杂交6号最高,为16.470;固酸比在15以上的有青肤樱、乌皮、早大果和杂交6号,在10~15的有巴丹早红、珠沙、黑甜1号、火樱桃、葛家坞和短柄,在10以下的有新引1号、早樱桃和黑珍珠。Vc含量也各不相同。高于1 mg·g-1的有短柄和乌皮,分别为1.412和1.156 mg·g-1;0.5~1.0 mg·g-1的有火樱桃、杂交6号和黑甜1号,分别为0.899,0.609和0.609 mg·g-1;低于0.5 mg·g-1的有珠沙、新引1号、巴丹早红、黑珍珠、青肤樱、早大果、葛家坞和早樱桃,分别为0.449,0.449,0.417,0.417,0.385,0.385,0.337和0.321 mg·g-1。其中,含量最高的为短柄樱桃,为1.412 mg· g-1;含量最低的为早樱桃,仅为0.321 mg·g-1。

通过对果实内品质的测定比较认为,除新引1号、早樱桃外,其余品种均可作为栽培品种。

2.3 生长习性

表5显示,所有品种树体长势中庸,这可能与实施长枝修剪、疏花疏果等控产措施有关。各品种之间差异极显著。长势稍强的品种有早大果和珠沙,树高2.02~3.82 m。早樱桃最低,为2.02 m;早大果最高,为3.82 m;高于3.00 m的有早大果、乌皮、珠沙和短柄,2.50~3.00 m的有新引1号、黑珍珠、葛家坞,其余均低于2.50 m。早樱桃、青肤樱干周仅分别为16.50和12.33 cm,明显小于其他各品种,多数品种的干周都在30.00 cm以上,分别为早大果36.67 cm、黑珍珠32.33 cm、葛家坞33.67 cm、珠沙36.33 cm、短柄32.67 cm。不同品种东西、南北冠径差异极显著,同一品种间东西冠径和南北冠径相差不多;不同品种间1年生枝长度、粗度差异显著。1年生枝最长的为乌皮,其次为黑珍珠和早大果,再次是黑甜1号、火樱桃、青肤樱、早大果和短柄,最后是新引1号、珠沙、杂交6号和巴丹早红,最短为珠沙。1年生枝粗度除早樱桃、珠沙和短柄以外,其余均高于0.50 cm。节间长度新引1号较长,为3.37 cm;杂交6号较短,为2.22 cm。可根据不同品种的树体特性进行整形修剪。

表5 引进中国樱桃品种的4年生树生长情况

2.4 结果习性

调查不同品种树体第1层主枝的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5 cm)、中果枝(5~15 cm)、长果枝(15~20 cm)枝类组成情况和果实自然坐果率及折合产量(表6)。不同品种间单主枝结果枝总量不等,从黑珍珠的32.67个到新引1号的71个,新引1号和杂交6号明显高于其他各品种。早大果、黑珍珠、葛家坞、乌皮、珠沙、短柄和黑甜1号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为主,均占总果枝量的50%以上,其中,早大果、黑珍珠、葛家坞、短柄和黑甜1号长果枝和中果枝所占比例相近,乌皮长果枝所占比例比中果枝高,珠沙以中果枝结果为主;新引1号、早樱桃、青肤樱、杂交6号和巴丹早红3种结果枝类型所占比例相当;火樱桃以长果枝为主,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数量相当。不同品种自然坐果率均达到80%以上,除火樱桃和青肤樱为82.35%和83.33%以外,其余均达到90%以上,足以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在生产上要适当进行疏花疏果,才能保证果实的大小和品质。折合667 m2产量,除新引1号、早樱桃、火樱桃、青肤樱和黑甜1号产量低于800 kg外,其他各品种均达到800 kg以上,其中黑珍珠、短柄和杂交6号产量分别达到937.97,917.13和908.79 kg。

S 662.5

B

0528-9017(2014)09-1377-04

2014-04-21

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C10031,2012C10011)

刘珠琴(1979-),女,安徽安庆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果树生殖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lzq048@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刘珠琴,黄银强,舒巧云.余姚市中国樱桃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377-1380,1384.

猜你喜欢

短柄黑珍珠大果
花光卉影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环山抱湖
大果桑葚的栽培技术与综合利用
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基于nrITS、psbA-trnH和DMC1序列中国短柄草族的系统进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稳定传输4K/60p/12bit高规格画面 Palic(柏力)黑珍珠1000
黑珍珠
黑珍珠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