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君主论》与我国法家、儒家思想的异同
2014-03-14曹露丹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曹露丹[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浅谈《君主论》与我国法家、儒家思想的异同
⊙曹露丹[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15世纪,分裂中的意大利诞生了伟大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其代表作《君主论》立论于人性本恶,开创了西方务实政治理论的先河。分裂与战乱的环境催生的思想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何其相似,但又为何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个中情况,值得深思,因而本文立足于《君主论》的基本文献,简要地探讨马基雅维利书中的思想与中国法家、儒家的相似及相异之处。
《君主论》 性恶论 法家 儒家
1532年,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横空出世,从此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方重要位置。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和实践的考验,至今《君主论》带给人们的知识与启发仍旧源源不断。但这本政治思想著作并非一问世就得到高度的赞誉,相反,在某一段时间内,对这本书的批评极为严厉。例如施特劳斯在书中形容道:“他臭名昭著,成为政治思想与政治行为中弃义悖理、不择手段的经典化身。”①而这其中最让人惊骇的则是伊丽莎白时期曾流传的一句“魔鬼的犯罪搭档”,从此,马基雅维利与“恶魔”画上了等号。然而,被誉为“魔鬼”的马基雅维利在肯定者眼里,却摇身一变成为“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经交到它的第一批阅读者手中,就立即被付诸实践,它被君王们视为治国安邦的枕边秘籍。”②
马基雅维利写《君主论》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正大行其道,《君主论》这种带有“恶魔”思想的书,自然一时难以被大众接受。这种“恶魔”思想实质就是整本书的立论基础——人性本恶。马基雅维利是西方第一个明确把“性恶论”引用到政治学中的人,他在书中说道:“人类都是忘恩负义,反复无常的,他们妄自菲薄,伪装善良,看见危险就跑,看见利益就上,当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会对你全心全意,但当你急切需要他们时,他们却离你而去。”③但马基雅维利并非这种思想的首创者,早在我国战国时期,荀子就已经提出了著名的“性恶论”,其学生韩非子也将此思想作为其立论基础。
韩非子在书中阐释道:“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④也就是说,制造马车的人就希望人们富有、尊贵,而制造棺材的匠工则希望人们死亡,这并不是因为造车的人仁爱而造棺材的人邪恶,而是人们如果不富,贵车就卖不出去,而人们不死棺材就卖不出去,一切都是利益使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所代表的法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马基雅维利和韩非子都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残酷现实的清醒判断,认识到政治统治不需要、也不能讲伦理道德,只有实力和强权才是最实际的。”⑤
马基雅维利就是立足于这种人性本恶的论点下,告诫君主应该怎样做。他没有从道德、伦理的层面出发,而是以实际操作,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阐述为君之道。的确,“马基雅维利并不是一个崇尚理论的哲学家,更多的是一个把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的政治思想家。”⑥同时他也强调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奸诈、伪善、背信弃义,只要有助于君主的统治就是正当的。因而,马基雅维利在书中第七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公爵,他想治理好一个地方,故而任命一个叫奥尔科的人去推行改革。奥尔科很有才华,在短时间内恢复了地方的安宁与统一。然而只要是改革,一定会损害之前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公爵也意识到改革已经引起贵族阶层对他的仇恨。为了安抚贵族阶层,公爵毅然把奥尔科推出街头砍头示众,把所有的罪名推给了奥尔科,故事以奥尔科的惨死为结局。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奥尔科的故事在我国战国时期早已上演,那就是著名的商鞅变法。战国初期,秦国并非强国,但后来能够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这与商鞅变法是分不开的。商鞅推行集权统治,使秦国率先成为一个专制集权的国家,而周围其他几个国家仍旧是采用落后的分封制。到了战国后期,秦国的模式倾向大一统,国家只有一个权力极端,那就是国君,其他所有贵族都失去贵族身份,成为普通的大臣。国家形成一个简单的君、臣、民阶层结构,很大程度上秦国在制度上就战胜了其他六国。
就是这样一个对秦国有着巨大贡献的人最后却死于车裂。秦惠文王虽处死商鞅,但商鞅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被禁止,仍继续推行。这充分说明秦惠文王心里很清楚商鞅改革并没有错,否则何以会继续推行变法措施?但当秦惠文王需要巩固自己的政权,安抚利益受到伤害的贵族时,他必须把所有的罪名推在商鞅身上,然后自己从中获得好处。虽然商鞅死了,但秦王政权稳固了,秦国强大了,秦惠文王成了最大受益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商鞅还是公爵的故事,都十分符合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的一个原理:只要目的正确,当国家需要安抚其他阶层力量的时候,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这就是典型的权术之道。有学者认为:“人性本利,所以现实政治就是一场永恒的交易。君主拥有势——一种绝对的统治权,这是所有政治的出发点。为确保交易中枢的运行,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这便是法与术。”⑦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法与术在政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与马基雅维利的权术之道类似的还有法家另一个代表人物:申不害。申不害是以“术”著称的,他强调“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法”是公开的,但“术”是隐藏在君主心中对付大臣的。对于君主来说,势力与地位固然重要,但“势有如此强大的功效,可它并不具备永恒性,因而还必须通过具体的手段予以保持和强化。这些具体的手段就是‘术’与‘法’”⑧。由此可见,君主要维护自己的势力地位,帝王之术是十分重要的。
经过理论推断与论证,我们可以看出,马基雅维利的许多思想与我国法家思想非常类似,如文章前面提到的荀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包括接下来会谈到的李斯的思想与马基雅维利也是十分接近的。如果说马基雅维利与法家的思想是相近的,那么与之相对的则是我们传统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提倡秩序、仁爱,立论的基础是人性本善。尽管后来汉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让孔子的思想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但在汉朝之前,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远不及法家、墨家受君主的喜爱,那一场荒谬的“焚书坑儒”便可以充分说明这种情况。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并迅速开始对全国进行改良革新,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然而在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的问题上,出现了两派论争,并最终导致了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
这个事件的导火线是在一次朝堂之上。那时的秦国刚统一不久,秦始皇让各位大臣对怎样建设国家出谋划策,史记中详细记载道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⑨以淳于越为首的儒生认为周朝的制度秩序很好,建议秦始皇恢复分封制,因为孔子本人是非常推崇周天子这样的圣贤。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身处奴隶社会,极力推崇大奴隶主周文王等古代贤明的思想,推崇明君的人治,认为社会的动荡与矛盾正是变革所致,是不依古法所致,同时孔子也将社会的光明寄托在“明君”和“古制”上。法家代表李斯则明确指出,春秋战国之所以战乱纷飞正是西周分封制的恶果,于是当众斥责淳于越说:“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语皆道古而害今。”⑩周朝之所以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分封制的弊端所造成的,故而李斯他们强调加强集权统治、专制统治,绝不可能又退回到周朝制度。于是第二天,李斯上书秦始皇,要求废除儒家思想。秦始皇作为一个变革家,不仅重用韩非和李斯,更是加大力度推行一系列改良变革,决不遵循古人制度。淳于越以儒家思想为秦始皇出谋划策,显然不符合秦始皇的政治理念。
综上所述,《君主论》与我国古代法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与儒家思想则大相径庭。《君主论》也不可避免地有它自身时代的局限性,马基雅维利所在的时代,资本主义刚萌芽,生产力还没有大的起伏,导致他无法站在更高的视角来观察社会,书中内容均是对历史表象的总结而未能分析背后深层原理。但马基雅维利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君主论》中敢于说真话,把真正的阴谋、奸诈都不加掩饰地全盘托出。直到今天,《君主论》仍然是一本很有参考意义的君主统治方式的著作,书中所反映出的思想与诚实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① [美]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 李鹏:《从历代评价看〈君主论〉的历史意义》,《燕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89页。
③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2页。
④ 韩非子:《韩非子校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7页。
⑤ 赵俊岗:《〈君主论〉与〈韩非子〉政治思想的异同》,《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第79页。
⑥ 金峰:《由〈君主论〉看马基雅维里的二元论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第26页。
⑦ 池祯:《战国法家君主伦中的悖伦探析》,《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33页。
⑧⑨⑩ 司马迁:《史记》,线装书局2006年版,第33页,第33页,第33页。
作 者:曹露丹,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