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沦大师乐种田

2014-03-13范昌德

飞天 2014年3期
关键词:种田篆刻

范昌德

问道先生鬼见愁,

握中不负宝刀头。

一方大印交斋长,

割据书城捕沐猴。

——李汝伦书赠乐种田

李汝伦的赞佩与无奈

1991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载李汝伦文《乐种田先生趣印》。其文曰:“乐种田先生,甘肃省秦安县人,早年大学肄业,以不言自明原因而遭严遣,种田,其号也。然实醉心诗书画印艺术,并皆臻妙境。秦安,即古之成纪,固一人文鼎盛之地,历史上杰出人物甚多,神话中之伏羲、女娲皆出于此。汉飞将军李广即成纪人,诗人李白亦自称成纪人,其他如唐之权德舆,明之胡缵宗,晚清上疏请诛李鸿章之安维峻等。乐种田先生得其地灵,虽在草野,不妨其得卓然大家之致。日前笔者游陕甘二省,遇乐种田先生于秦安。貌虽老圃,然吐属不凡,快人快语,有浩然出尘之气。”

1999年1月,李汝伦杂文集《蜂蝶无缘》由新华出版社学人文库出版。内有《鬼见愁、愁见鬼、见鬼愁》一文。文中说:“乐种田先生居于山之深,草之丛,茅竹其屋,执锄来而送晨昏,不以为忧而以为乐。然风晨月夕,晕灯蛛网之下,醉留书法篆刻艺术。其印则犹锥处囊中,然拔之隐沦,非我等之力所及。”

《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10月19日以《世上再无李汝伦》为题报道:“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李汝伦于2010年2月1日逝世,享年八十岁。钱钟书对李汝伦极佩,并赞曰:‘李君文锋芒四射,光焰万丈,有笔尖儿横扫千军之概。”

李汝伦,字怀仙,号种瓜得豆庐主人,得其所斋斋长。1930年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当代著名诗人、杂文家、诗词理论家。有“当代杜甫”“铁血诗人”之誉。1991年9月,李汝伦与乐种田相见恨晚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李汝伦品鉴乐种田印谱,观赏乐种田治印。题曰:“爱其艺,喜其言,犹敬其风骨。”并题诗:“思得孟劳加鬼项,喜为炼骨镂修名。”乐种田为李汝伦治印一枚“得其所斋斋长”。李汝伦发表在《羊城晚报》的文章说:“乐先生又为笔者治‘得其所斋斋长印。‘得其所斋乃笔者为所读之群书命斋,非指个人得其所也。取《孟子》语‘得其所哉的谐音。‘斋长乃笔者自我委任,以略释平生无官之憾。经乐先生巧思,印中‘斋字,如一竖眉瞪眼之伟丈夫,或竟如一捕快、武士形象,趣中有含蕴。”

1993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李汝伦杂文集《和三个小猢狲对话》,封面所用印为乐种田所治“种瓜得豆庐主人”和“得其所斋斋长”。1993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由老烈编著的《诗文会》一书,以诗书画印四合一的形式表现京剧题材。由欧阳中石、丁聪、李汝伦等名家题诗作画,特邀乐种田治印。乐种田所治十方印:“白虎堂”“空城计”“美哉少年”“棒打薄情郎”“今日欢呼孙大圣”“伴君如伴虎”“钟馗嫁妹”“英雄谁属”“聪明累”“精忠报国”被选入。获得众名家“意蕴深,刀法工”之赞誉。

从去年盛夏到今年隆冬,我多次采访乐种田,试图实现李汝伦先生的遗愿,将隐沦大师乐种田“拔之隐沦”。

“庖丁解牛”礼赞

庄周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年多来,我有幸多日陪侍乐种田治印,犹如观赏当年庖丁解牛,领悟庖丁“臣下所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超越了对宰牛技术的追求”。

乐种田每日清晨坚持挥毫一小时篆隶。兴之所至,则构思治印。时而远望,时而端坐,时而闲步。待整方印面涌于心中,灵感勃发,凝神草稿,一气呵成。方寸之间,布局高妙,展现章法之美。刻印时,先生习惯于站立俯身于案,一手把石,一手握刀,精气神聚焦方寸间,欣然奏刀。有时如雷霆万钧,苍茫浑厚,爽利恣肆; 有时纯朴清新,遒劲苍润;有时小桥流水,委婉动人。刀随意动,意指刀法,淋漓尽致,回味无穷。恰如前人所言:“执刀须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雷电之神”,冲、切、披、削,运用自如,足见刀法之美。一印告成,或坐或躺,品茶吸烟,闭目养神。常见先生凝神沉思,双目转动,挥舞铁笔,跃跃欲试,但又许久才下一刀。或小小之点,修改之后,拓于宣纸,反复品鉴。或请友人品评,虚心听取意见,反复推敲后才动手修改,直到满意才打边款。

乐种田在篆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仰窥三代,俯瞰古今,上下求索。以秦玺汉印为基础,研究夏、商、周文字,两汉石刻、两汉缪篆、布泉瓦当。对元、明、清近代大家心追力慕。对本土资源如河西秦汉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唐、五代十国印鉴和战国文字、汉碑汉简文字仔细琢磨。其篆刻作品强调以书入印、以画入印、以戏入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博古而不泥古。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用出锋纯角的刻刀,冲切刀法结合,单双刀并用,刃、角并用治印,尤精单刀直入,腕力之盛、气象之雄令人叹服。其元朱文线条圆劲流畅,不求古奥,但求典雅。其篆刻作品于秀丽处见苍劲,流畅处见厚朴,不经意中见功力。方寸之间内蕴仁心,道骨,禅趣。在继承前人篆刻艺术的基础上,赋予时代内容,古为今用,独创乐种田风格。治印一万多方,留存海内外。其诗文组印《念奴娇·赤壁怀古》《陋室铭》《大观楼长联》《沁园春·雪》《周恩来诗八首》《游子吟》等作品曾参展获奖,被毛主席纪念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南开大学等多处收藏,并被录入《中国篆刻家大典》。

2010年,《乐种田印谱》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乐种田讲究治印先立意,根据印文构思其独特风格。如《诗文会》中之戏曲印:“空城计”,一方古玺“空”字占多一半,用苍劲的刀法将“空”字之“穴”刻成一个门洞,真是偌大的空,空中有伏兵。上面一点为道骨仙风的诸葛亮,下方“工”字为两个打扫街道的老兵。金文“城计”犹如兵器,寓城外有司马之兵,将戏情表现得惟妙惟肖。“白虎堂”是春秋时晋灵公之白虎堂,故而印形用半通亚形文法,白文单冲刀并用,书画结合,“白”“堂”为字,“虎”为画。又将“白”字置于虎额,像百兽之王虎额之斑纹“王”字,“八”作虎的嘴唇,似乎将人连头吞噬了,晋灵公宠信奸佞残害忠良之恐怖溢于印面。“聪明累”用无形印将聪明置于小上端,以喻小聪明。“累”字刻成蒋干的脸谱且很大。三个“田”字刻成额头,两眼下面刻成鼻子和戏剧中丑角戴的四喜吊搭胡须,以示小聪明大累之意。另如“夏洮”之印,用流畅有力的圆朱文互补互让构图,有流动的感觉,大河之水流入厚厚的黄土层中。印面下边厚重,有润泽万物之感。“一因”古玺印中将清代篆刻家吴让之的“一”字和清代篆刻家徐新周的“因”字布成蔓上一果,乃有因必有果之意。“龙吟三江”一印中“江”字的三滴水磅礴奔腾,以示三江滔滔之势。文如其人,印显其神,乐种田似甲骨卜辞中常见的贞人?篆刻史上解牛之庖丁?华山的挑夫?竹林七贤?“歙中四子”?“西泠八家”?似又不似,乐种田就是人以载文、文以载道、道法自然、自然天成的乐种田。

乐种田人生三部曲:

见鬼愁、愁见鬼、鬼见愁

乐种田送我仅一页16开纸的自撰《乐种田小传》。其文云:“乐种田,别号:死不了。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乡冯山村农民。早年大学学美术,以不言自明原因而遭严遣。乐种田其号也。乃得其田而乐,知其乐而种田。种阴德之田可以广其心而增其寿,种艺术之田可以悟其情而寄其趣,种金石之田可以炼其神而坚其志,种人和之田可以避是非而终其安。然醉心诗、书、画、印艺术,雅好戏曲,兼长舞美、工艺、宣传广告,善书篆隶,尤嗜篆刻。由于卑处草野,生性愚顽,无能加入一切书画协会;无银买入一切《当代××大词典》《名人录》。近年来开设‘乐种田金石书画馆,且自委馆长,略释平生无衔之憾。出耕绿野,入课青灯,纯属双料混纺。大难不死,十分顽固,人呼‘鬼见愁者是也。”

鬼见愁,是《本草纲目》中无患子的俗称。旧俗采之令童子佩带,或悬于门上,云可以避鬼魅。乐种田治印“鬼见愁”,倒观之“愁见鬼”,横观之“见鬼愁”也。笔情刀趣,令人回味。但丁有《神曲》三部曲:地狱、炼狱、天堂。郭沫若有《女神》三部曲,茅盾有《农村》三部曲,巴金有《激流三部曲》,乐种田的人生三部曲是“见鬼愁、愁见鬼、鬼见愁”。

乐种田,原名雒俊田,1934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秦安县。其祖上农耕并在县城经营“德生堂”,批发零售中草药和绸缎布匹。土地改革时划为地主,乐种田就是曾经所说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乐种田儿时上明德私立小学。从小喜欢玩社火,唱秦腔、眉胡、秦安小曲,刻刻画画。在村上、学校、县上一直是文艺领先人物。办墙报、办展览,为同学、老师、亲友刻名章,画山水、花鸟、人物画。最爱画的是戏曲人物。故而初中、高中都是文体委员,小有名气。1957年夏考入西北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有众多名师教授,乐种田陶醉于艺术殿堂。常为师友奏刀,以所刻之印蜕求教于韩天眷先生,韩天眷认为“可以”,且题“可以金石汇集”为签,并题扉页“如锥画沙,如印入泥”。乐种田线装成册,成为他的处女作。1959年冬天,已是大三的乐种田开始了他人生的“见鬼愁”:勒紧裤腰带读书的乐种田给父亲写信说寒假要回老家。父亲回信说,家乡饿死人,千万不要回来。没想到乐种田压于枕下的家信,被做梦都想进步的同窗翻出来送给系里的一位同样做梦都想上进的教师。就这样,一封家信呈报给了系党总支、院党委。写信人是戴帽子的地主分子,收信人是地主分子的儿子,问题严重了。经过无数次的批判后,乐种田被开除学籍,遣送甘肃工艺美术厂劳动改造。乐种田痛失韩天眷、吕斯百、洪毅然、刘文清、方匀、汪岳云等名师益友的耳提面命,但是“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心未死,他每月只有20元的工钱,却拿出一半用来买香烟、水果糖巴结师傅们,以求尽量少挨些批斗,多学些本事。当时任厂设计师的篆刻家徐野萍惜其才,竭力推荐乐种田投奔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丁希农门下。丁希农当年已拒收徒弟,乐种田常常中午啃着包谷面馍馍,奔跑于工厂到丁希农家的路上,为的是给丁希农搞家务。晚上又去丁希农家为其烧水洗脚。精诚所至,丁希农收下了这个徒弟。遵师嘱,乐种田每天用小篆或大篆写百字文章,一周一次交给老师审阅。在丁希农的严训下,研读《说文解字》,临摹秦玺汉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含辛茹苦,乐种田的篆刻艺术大有长进。丁希农以诗相赠:“秦玺汉印圆朱文,方寸之间有乾坤。冲切双刀兼并用,行书边款意韵存。”并将自己创作的《毛主席沁园春词》印章拓本一册题赠乐种田,以示对学生的赞许和厚爱。在甘肃工艺美术厂饥寒难耐的乐种田又去天水地区五一剧团当美工,半年后,又去乌鲁木齐街头摆摊卖字画刻印章。一年后,返回故里,在秦安县南上关街开了个小铺,卖字卖画治印。1964年春,落户西川公社冯山生产队。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挑粪上山,背禾下川,修梯田,拉架子车,仍不得温饱。乐种田开始了长达近20年的“愁见鬼”流浪生涯(当时称盲流)。这个“鬼”是念念不忘阶级斗争的鬼,也是令他时时感受饥肠辘辘的饥饿。

车站人流里,一位个头瘦高面目黧黑的青年,身着褪色的中山装,挤在长长的等待检票的队列中,肩背褡裢,褡裢中有煮熟的冷土豆,更多的是印材、印泥、印床、印规、方寸铁、砂纸及文房四宝、拓包、棕刷、胶水等,他就是乐种田。乐种田摘下自己刻过字的钢笔,向一起排队的人兜售自己的刻字艺术。刻一支钢笔五毛钱,看不上不给钱也行。在行进的队列中,乐种田一般能刻好三五支钢笔,挣一两元钱。上车后,乐种田躲在两节车厢的结合部,因为他只买得起站台票,是混上车的。列车员查票,乐种田先是以给对方钢笔上刻字请求宽恕。这招不灵,第二招是拿出木质印材为对方刻名章。如还不行,第三招就取出石材刻名章。乐种田说:“一般用这三招就不会被赶下车。”乐种田至今还感念,一次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的列车上,给列车长钢笔刻字,又刻了木质和石材的名章,换来了一顿餐车上的饱饭和难得的一次硬卧。乐种田说,直到现在,他闭着眼睛依然能在钢笔上刻好“无限风光在险峰”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因为他在流浪的岁月里,用这两句诗词刻写了至少上万支钢笔。在内蒙古的一个边境村庄,乐种田给当地老乡画面柜、衣柜、墙围,写字刻印,说书唱戏,以此换米面,积攒些粮食就去当地粮站兑换全国通用粮票。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乐种田在自己天天唱断炊歌的日子里,盲流中略有收获,就去接济恩师们。韩天眷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用自己传授的学问技能换来米面,感慨不已,叮咛乐种田:“诗书画印要通,真草隶篆要通。生丑净旦要通,儒释道三教要通。”并赠一对子一中堂:“闭户著书多岁月,开窗迎日豁心胸。”“家住湖山小洞天,数村鸡犬自风烟。因过城市逢君话,流水桃花又隔年。”

盲流中,乐种田去过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青海、四川、湖北、贵州等地,用自己的书画印换取粮油棉。此时的乐种田,他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达到了完美结合,经济基础促使乐种田不断提高诗书画印的造诣,火车车厢的结合部、卫生间,老乡的柴棚里……乐种田锲而不舍地读书,篆刻学、诗经、论语、道德经、佛经,手不释卷,苦读不止,否则,就会饿肚子。高深的理论这时再也简单不过了。在生产队劳动期间,他背负着牛鬼蛇神的罪名,仍然手握铁笔,苦攻金石不舍。深感方寸之博大精深,印学之浩瀚无涯。许身金石之志,弥珍弥坚。每于田间陇坂,荷锄之余,潜心此道,磨以求磷。

乐种田对数字的记忆力惊人。高龄的他仍然记得当年丁希农先生家住兰州市井儿街4号。年轻时为人打土坯,打一块八分钱,一昼夜拼命,打了600块,能挣48元钱;一块红砖五斤一两重,一架子车超载能装400块,从县砖瓦厂拉到十公里外的电站工地,能挣六分工;为公社农具厂加工玻璃画,一张挣九毛钱,冬天争取烤火费,每张玻璃画加六分钱……对几十年前数字的准确记忆,折射出乐种田对恩师的怀念,浸透着大师当年隐沦生活的无比艰辛!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变了,乐种田的诗书画印成了小气候。他是销声多年的社火组织者,国营企业的广告词广告画非他莫属,成了当地的头面人物。这时的乐种田,已不再见鬼愁、愁见鬼了,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鬼见愁”了。这时的“鬼”已从阶级斗争和饥饿变成了市场经济中假冒伪劣在诗书画印中的反映。

乐种田恪守“艺术标准至上”之道,不分场合,不管对象地位身份,凡邀请他参加的展览、研讨和评鉴,他不计得失,从不违心苟合,任何残次伪劣之作,都难逃其法眼,人称“鬼见愁”。

乐种田说:“作为一位真正的篆刻家,必须要诗书画印四合一方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还应该真草隶篆四体均通,择其所长而书写,以中国画的‘六法作为创作方法。因为中国文字最初的甲骨文是按自然界万物万象画出的符号,有‘六书之谓,同时章法结体用笔、破墨和六法互通。

“戏曲作为综合表演艺术,有文学创作剧本,不同角色唱念做打、舞美灯光、音乐伴奏,好多艺术大师在书法、绘画创作中汲取其营养。古人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笔法;齐白石和梅兰芳是至友。我把真草隶篆与戏曲中之生丑净旦表演联系起来,融入到治印中去,如此方静动结合,别具一格。”

乐种田一再强调“通”,种庄稼要五谷杂粮都种,当医生开药方要有君臣佐使,吃饭要有四菜一汤。作为中国诗书画印的创作者,必须具备儒道释三宗之学问基础。他感慨:“目今之状况,许多初学者或中青年光是临摹某一家,甚至识字不多错别字满篇,让人啼笑不得。能弄个书协会员则是奋斗目标,抄录的诗文谬误百出,贻笑大方,贻误后人。”

由于乐种田的薰陶和严训,其妻高桂芳擅长书画传统手工制作。女儿雒丹霞、雒丹凤擅长书画装裱鉴定,儿子雒丹青、雒丹彤擅长书法篆刻,组印获第一届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优秀奖,可谓篆刻之家。

方寸之间的断想

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三方铜玺是至今我国发现的最早印章。古代印章作用一是取信,是权力和信用的象征;二是作为工具使用,但主要还是信用之象征。自元末明初的王冕取用花乳石治印,从篆印到刻治由一人完成,成就了完整意义上的篆刻创作。石头从此进入了篆刻。人类的历史是石头和骨头的历史,埃及的金字塔和木乃伊、中国的甲骨文和石鼓文最为典型。历史和文化以石为载体,中国的四大名砚、四大印章石因之彰显。石可言事,石可言情,石可言志,石可言信,石可言趣,石可言美。刀与石,镌诚信。喜印者讲诚信,制印者倡诚信。这是印章艺术长盛不衰的文化核心原因。在世人懒于书信、轻慢印信、缺失诚信的今天,喜印制印者弥足珍贵。

一方中国印,从古刻到今。方寸之间大乾坤,演绎出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乐种田隐沦于黄土高坡,诗书画印、方寸之间。君不见:杜甫的诗唐代选家都不选,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王维、高适,都不曾看准杜诗的本质,直到元稹才给予准确评价。“诗圣”的桂冠是明代人颁给的。司马迁的《史记》被称为“谤书”,《水浒传》是“诲盗”的,《红楼梦》是“诲淫”的。文学作品的质地,要经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宣示出来。《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经常提到“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指的就是北宋种家军的首领。种家军保大宋的贡献远在杨家将之上,只是后者有幸当上了民间评书里的主人公,从而扬名至今。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基本同时发生,前者的规模和影响当时远远大于后者,由于《宣和遗事》和《水浒传》的影响,从而让宋江这个名字为后世人所知。本人所著《风流短信三六九》中说:“匠心独运建大厦,时人一生忙生计。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花了36年。在他们面前,人生有几个十年的慨叹显得苍白可笑。”

乐种田奏刀治印整整60年!

人类总是急功近利的,人的眼光见地到底是短视的。眼前的小利害容易看得到,长远的大利害实在无法去想象。今天耕耘的人,自己不一定享受得到它的成果,是百年大计,甚至更远在百年之后。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昔日可歌可泣的事实,没有被列入经史之内。

乐种田在现实的人生社会里,坚守独立不倚的澡雪精神,挺拔于世俗之中。正如宋人陆仲微所言:“禄耳可以钓天下之内才,而不能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能陆沉天下之英豪。”人类的心理,是永远不现实的,但生存在现实的世间,又必须要面对现实,而且想要把握现实。可是当现实摆在面前的时候,却又不满现实,想要跳出现实、摆脱现实。乐种田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忙碌着他的人生。而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也就在这种矛盾的往复中,构成了它蔚为壮观的册页。

乐种田运用独特的语言表现篆法、刀法、章法、技法,拓展自己的篆刻艺术疆域,表现篆刻艺术的境界之美和时代内蕴,在篆刻艺术史上应该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位置。他的篆刻艺术成就会在历史长河的磨砺之中逐渐凸显。正如吕纯阳所感叹的那样: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2013年冬至日草就于本草庐

评论责任编辑 子 矜

猜你喜欢

种田篆刻
熊长江
田农吟
篆刻作品
一起去种田
篆刻一组
养生八宜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
为革命而种田 用革命精神种田
有没有革命思想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