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音乐审美比较研究
——从古琴艺术与钢琴艺术说起

2014-03-13刘晶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记谱古琴音色

刘晶心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中西音乐审美比较研究
——从古琴艺术与钢琴艺术说起

刘晶心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两大体系,中西音乐审美文化存在许多差异。在当前新时代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热潮的背景下,从研究古琴和钢琴的音乐审美方面来探讨中西方音乐审美文化,显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立足于中西方审美文化的不同,着重从钢琴与古琴的记谱、音色、和声以及演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为双方的理解与交流奠定理论基础。

中西音乐审美文化;古琴;钢琴

20世纪,西方音乐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从此拉开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交织、渗透之序幕。中国音乐是以有着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琴艺术为代表,深受传统哲学中的儒、道思想文化的影响;西方音乐以钢琴艺术为代表,如今经过在中国的逐渐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新阵地。这两种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思维模式、音乐形态以及审美特征方面的影响下展现出不同的音乐艺术特征。古琴、钢琴奏响了新时代的“双琴记”。

一、记谱

钢琴的记谱是采用法国人发明的“五线谱”。这种符号谱有一定不可更改性,其乐曲之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甚至指法、踏板用法等等大都已经基本确定。因此,钢琴家的诠释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演奏出的效果并不会有多大的不同。

而古琴谱与其他乐谱的最大不同,在于没有明确标明节奏、节拍。古琴的记谱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地固守其所谓的“指法谱”。因此,每一个演奏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看法以及情感进行所谓的“打谱”,也就是将这些没有固定模式的古谱下,自己加以重新研究与表现。

钢琴的记谱体现了西方音乐艺术的哲学思维,及将主客体二分,他们尽可能精准地确定作品的本体,因此最终的表演艺术,即“二度创作”并没有中国古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广阔空间。与中国的古琴记谱之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哲学思维截然不同。

二、音色

钢琴的音色,就其演奏中所发出的乐音而论,由于钢琴演奏基本上是在击弦范围之内的变化,只能发出实音,而不存在古琴中的泛音。钢琴的出音是静态的、固定的,发音时音高不作任何游移,正如匈牙利钢琴家约瑟夫·迦特在其《钢琴演奏技巧》一书中所说:“弹奏一个音,我们所能改变的惟有它的强度。”也许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钢琴是“所有乐器中表现力最小的。弹出一音后,不可能再把这个音响加以修饰、修改,只能对其长度做适当的控制,但也不能无限度的延长”。因此在西方音乐的演奏中,重要的是奏准每一个定点的音位,以保证交响的和谐进行,而无须发挥诸如中国乐器所常用的吟、挠、绰、注之类的特殊技巧。在西方音色中,音色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他们更注重的是形式与逻辑。

而古琴音色富于变化,为演奏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古琴的音色有三大类型:沉稳、平静“散音”、浑厚实在的“按音”和轻盈欢快“泛音”,音色极具对比性。在中国音乐中,音色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三、和声

古琴曲中,大多是旋律的流动进行,以横向单声的音高“线”为表现主旨,显露出线性旋律的灵动气韵。特别是其左手技法,如吟、挠、绰、撞等更大程度的展现了中国乐器独有的演奏技法。此外,其他一些技法,如上、下、进复、退复等走手音所产生的旋律性音线,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而钢琴曲更多的是和弦的伴奏配置,表现出多声部旋律纵横交错的结构特征。

由于西洋人擅长逻辑思维,他们才更注重了这种逻辑分析之后的纵向和声效果;而中国人擅长情感的融入与表达,他们才在音乐艺术中更重视旋律线条的美感。

在钢琴作品中,和声不仅仅作为永远形式的组成部分,为加强永远发展动力而用,而是力图模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变成了一种表现的工具。所以,就如今一些所谓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而言,如果能够更好的融入和声的配置,才能达到天籁境界。

四、演奏

乐器总是要通过演奏才能实现其音乐审美价值地表现以及功能。因此,人们通常把演奏看成是将乐谱再呈现的一种手段,因此不太注意其自身所具有的情感表现等功能价值。就这一点来说,古琴显示了自身特殊的魅力。古琴美学思想中儒学占绝对主流地位,它提倡“平和”、“淡和”的审美观,倡导“清、微、淡、远”的音乐风格。演奏中古琴有丰富的演奏技法和多变的演奏风格,演奏中对情感表达的程度要远大于对技巧的重视,这是与西洋乐器是不同的。

而钢琴的演奏技巧着重于音调、力度变化,着重于对技巧的较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弹奏。钢琴技巧的训练,从音阶到琶音,从和弦的连接到复调的织体,严格细密,充分体现了西方乐器对音乐技巧的要求程度,以及音乐审美的逻辑思维性的特征。

中国的传统音乐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而西方音乐所追求的是逻辑与精确性,讲究形象鲜明、结构清晰。我们要在这些差异中体会对方的文化精神,在交流中相互吸收与借鉴各自的音乐审美特色。这样,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才能进行互补,丰富各自的演进与变化。

[1]苗建华.古琴美学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J624

A

1005-5312(2014)14-0110-01

猜你喜欢

记谱古琴音色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