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调查研究

2014-03-13朱晓东魏俊泽沈杨千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综合型

朱晓东 魏俊泽 沈杨千

摘要: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我国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许多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仍然未摆脱过去旧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下所具有的“单一性”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对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存在的“单一性”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困境,并据此提出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综合化”建设,以及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社区体育俱乐部;综合型;单一性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42-05

200237, China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提出的“加强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构建面向社区居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中十分重视对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但是,由于我们绝大多数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原来街道体育辅导站和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社区体育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许多社区体育俱乐部仍然未摆脱以前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下所具有的“单一性”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针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存在地“单一性”问题,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综合化”建设,是改变社区体育俱乐部“单一性”和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调查,探寻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存在“单一性”问题的内在原因,并针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单一性”问题,提出促进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上海市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我们根据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俱乐部管理模式、管理人员、会员、项目开展和俱乐部运营等主要因素,共设计了31项调查指标,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了调查。 问卷发放前,请6名专家针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其检验结果总体有效性达到了88.5%,同时进行了克伦巴赫信度检验, Cronbach's a系数为0.91。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15份, 有效率为100%。并运用SPSS15.0和Excel2007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建设状况

我们通过《上海社会组织信息网》查阅了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登记注册情况。查阅信息显示,目前上海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已有83家。另外,还有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尚在创建中,还未登记注册正式社会组织。在我们随机抽取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中,有14家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尚未登记注册社会组织,我们所调查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登记注册社会组织的比例为93.3%(这一数据与官方宣布的90%社区体育俱乐部登记比例十分接近)。这些数据表明了上海绝大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都已建立起了社会化运行的组织机构。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参与调查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都实行了理事会制的管理模式(其中1家未登记注册社会组织的俱乐部也实行了理事会制管理),见图1。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朱晓东,等基于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No.1 2014图1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组织构架从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机构的建设来看,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化运行的组织机构,这为社区体育俱乐部实现综合性和自治性提供了组织保障,也为社区体育俱乐部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基础。

2.2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的开展状况

我们对15家调查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所组成的“运动队”和经常开展的“运动项目”2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以此了解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开展的运动项目的数量和类型。统计数据显示,15家调查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所组成的各种项目运动队最多达17个,平均为10个,而经常开展的运动项目最多的为20个,平均为13个,可见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开展运动项目数量众多。

我们又将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运动项目根据项目的特征和功能分为:拳操舞类(健身表演)、球类(健身竞技)、棋牌类(娱乐益智)、休闲游戏类(健身娱乐)和户外运动类(体能锻炼)等5类,并对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不同类型运动项目数量和频数进行了统计。统计数据显示,调查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中“拳操舞类”项目最多,共计36项,这类项目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开展频数合计为140个,占社区体育俱乐部总的项目开展频数的71.79%(见图2)。数据分析表明,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开展的“拳操舞类”项目不论在项目数量上还是在开展频数上都远远超过其他运动项目类型,“拳操舞类”项目已成为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最主要的运动项目。

图2调查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各类运动项目百分比由于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拳操舞类”项目具有明显相似的类型特征(见表1),其在运动形式、技能、负荷和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因此,这类项目往往有着相同的参与体验和效能,其参与对象也集中于中老年这一相对单一的群体。 表1社区体育俱乐部“拳操舞类”项目类型特征

1特征 运动形式 1 “身体操练”和“集体运动”为主 运动技能 1 简单易学,对运动技术和能力要求不高 运动负荷 1 轻微至中等 运动功能 1 健身、表演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开展的运动项目从数量上看并不少,但是由于开展项目的单一化和同质化,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项目在形式与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

2.3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年龄结构情况

图3是调查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不同年龄段会员人数的百分比。数据显示,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的年龄主要集中于46~59岁和60~74岁两个年龄段,如果以45岁作为标准将会员划分为青年与中老年两个年龄段 ,我们可以发现,会员中18~45岁的青年人仅占13.3%,而4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了86.7%,可见,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会员主要是以4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为主,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年龄结构呈现以中老年为主的单一化特征。

图3调查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不同年龄段会员比例2.4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规模状况

2.4.1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人数

我们对调查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注册会员人数进行了统计,俱乐部注册会员人数最少的俱乐部为25人,最多为9 000人,平均为1 899人。从总体来看,社区体育俱乐部平均会员人数达到了1 899人,这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也可谓不低。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9年1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社区体育俱乐部平均会员人数为526人,从这一数据的比较可见,目前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人数已明显高于日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但是进一步对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调查数据分析后我们发现,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人数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

1)社区体育俱乐部团体会员比例过高

对调查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中团体与个人会员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社区体育俱乐部中团体会员为69.45%,个人会员为30.84%,团体会员在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由于团体会员是由参与某一运动团体的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往往因某一运动项目而聚散,他们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关系并不直接,因此,团体会员常常会因其参与运动团体变化而流失,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来说团体会员是非常不确定的。从调查数据来看,调查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中有2/3以上会员是团体会员,这正是造成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人数“虚胖”的主要原因。

2)收缴会员费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比例过低

俱乐部会员缴纳会费其意义不仅体现在会员所拥有的权力和义务上,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会员对俱乐部的认同和身份的确认。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收缴会员费的比例都很高,如日本收缴会员费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比例高达93%。相比之下,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收缴会员费的比例就低了许多,我们调查的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中收缴会员费的俱乐部为54.29%,不收缴会员费的俱乐部为45.71%,这些数量达2/5以上不收缴会员费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其会员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认同以及会员身份的认定往往是十分含混的,同时俱乐部对会员也常常缺乏有效的管理,这就导致了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的“质量”明显偏低。

2.4.2社区人口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比例

社区人口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比例,是反映社区体育俱乐部吸纳和容纳社区居民参与的一项指标。我们对15家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社区人口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比例最高的为3%,最低的为0.06%,平均为1.96%。这些数据反映了目前我们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比例还非常低,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吸纳性和容纳性还十分有限。

通过对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规模的分析可见,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一方面表现出会员人数的“虚胖”,另一方面却表现出会员“质量”偏低,以及社区人口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会员比例过低。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仍是由于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形式和功能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导致了社区体育俱乐部缺乏对社区居民的广泛吸纳性和有效容纳性。

3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对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3.1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项目的单一化和同质化,使得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的项目在形式与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这必然会抑制社区中不同年龄、性别、兴趣爱好、运动需求、运动能力和水平的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致使社区体育俱乐部规模难以扩展。又由于社区俱乐部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形成大而持续的社会效应,因此,社区体育俱乐部自身运营能力也较弱,难以通过自身运营来维持和发展,同时,也会抑制政府和社会对其进行大的支持和投入,最终使社区体育俱乐部陷入发展的困境。

3.2要改变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的形式与功能的单一性,以及这种单一性所导致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困境,就必须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综合化建设,使社区体育俱乐部成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多样化特征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

实际上,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也正是我国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根本目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03]139号)中就明确提出,“构建面向社区居民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由此可见,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过程中实际工作“脱位”所致。因此,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综合化建设,是解决社区体育俱乐部所面临问题和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切实发展的关键所在。

4建设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议与措施

4.1树立起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理念

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渊源来看,现在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体育辅导站和体育活动中心等社区体育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那个时期的社区体育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指导社区特定人群(中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因此这些体育组织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形式和功能都比较单一化。虽然上海自2007年创建第一批社区体育俱乐部至今已有6年,但是社区体育俱乐部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原有单一化的体育组织形式与观念的影响。因此,要改变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所存在的单一性问题,首先必须要树立起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来促进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4.2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水平

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必然会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措施。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中,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人(体育专业本科以上毕业或在体育系统中从事过技术或管理工作)仅占18.29%;社区体育俱乐部理事会成员中63.63%来源于街道、镇,18.18%来源于企业,6.81%来源于学校,11.36%来源于群众体育社团,而来源于体育系统为0;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只占45.79%。这些调查数据反映出了目前上海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已具备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但在功能上却表现为单一性。因此,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是改变目前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单一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条件。

4.3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

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和设施的匮乏一直是影响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的匮乏不仅表现为运动场馆设施数量和运动场馆类型的稀缺,同时也表现为运动场馆设施标准和层次偏低。虽然,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社区运动场馆设施建设方面增加了投入,同时,社区也通过与学校、企业联合共建等来拓展社区运动场馆资源,但从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需求来看,尤其是从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来看,社区体育俱乐部所拥有的运动场馆设施仍然十分匮乏。

我们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现状,有8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认为,“运动场馆、设施缺乏”是社区体育俱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占了社区体育俱乐部所面临各种问题的首位。由于运动场馆设施的匮乏会直接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体育服务的多样化,也限制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因此,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是促进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应加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并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建设的标准和层次。

4.4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

我们的调查分析认为,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类型严重不平衡,“拳操舞类”项目占了所开展运动项目的3/4,由于这类项目在运动形式、技能、负荷和功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因此导致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单一化。这种单一化抑制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愿望,进而也抑制了社会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支持的热情,最终影响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因此,改变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单一化,实现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是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积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础。

4.5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的自治化管理

上海绝大多数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基于行政化管理下的街道体育辅导站和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社区体育俱乐部往往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我们的调查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有8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主要是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布置,只有2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会依据俱乐部会员建议。可见,我们绝大多数社区体育俱乐部仍然沿用着至上而下的行政式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自身社会化运作的活力,并使社区体育俱乐部脱离其社会的基础。有人形象地把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比喻为自上而下的“吊兰”型组织,而非自下而上的“草根”型组织,这种“吊兰”型组织具有政府“输血”的先发优势,但却存在缺少社会“养料”的先天不足,其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因此,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化运作,促进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管理转变,是实现社区体育俱乐部自治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强化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基础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些也都是我们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条件。当然,社区体育俱乐部去行政化管理并不等于政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应在更高层面实施指导、扶持、监督、规范等职能,配合社区体育俱乐部通过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造血来实现自治化管理。

5结语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旧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和观念的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在项目开展形式与功能上仍然表现为单一性,这种单一性造成了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困境。因此,要摆脱这种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困境,就必须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综合化建设,使社区体育俱乐部成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多样化特征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

要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综合化建设应落实以下措施:1)树立起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理念;2)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水平;3)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4)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5)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的自治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文谦,韩伟.日本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14(7).

[2]唐建军,苏丕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发展的条件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3]索红杰,张玉玲,张龙斐,等.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同国外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1):80-84.

[4]冉明.上海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保障机制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4):89-92.

[5]陈林华,王跃,汪艳.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娱乐中心城市的基本构想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5):39-43.

[6]王振中.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特色业务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4.2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水平

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必然会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措施。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中,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人(体育专业本科以上毕业或在体育系统中从事过技术或管理工作)仅占18.29%;社区体育俱乐部理事会成员中63.63%来源于街道、镇,18.18%来源于企业,6.81%来源于学校,11.36%来源于群众体育社团,而来源于体育系统为0;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只占45.79%。这些调查数据反映出了目前上海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已具备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但在功能上却表现为单一性。因此,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是改变目前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单一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条件。

4.3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

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和设施的匮乏一直是影响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的匮乏不仅表现为运动场馆设施数量和运动场馆类型的稀缺,同时也表现为运动场馆设施标准和层次偏低。虽然,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社区运动场馆设施建设方面增加了投入,同时,社区也通过与学校、企业联合共建等来拓展社区运动场馆资源,但从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需求来看,尤其是从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来看,社区体育俱乐部所拥有的运动场馆设施仍然十分匮乏。

我们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现状,有8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认为,“运动场馆、设施缺乏”是社区体育俱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占了社区体育俱乐部所面临各种问题的首位。由于运动场馆设施的匮乏会直接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体育服务的多样化,也限制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因此,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是促进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应加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并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建设的标准和层次。

4.4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

我们的调查分析认为,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类型严重不平衡,“拳操舞类”项目占了所开展运动项目的3/4,由于这类项目在运动形式、技能、负荷和功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因此导致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单一化。这种单一化抑制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愿望,进而也抑制了社会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支持的热情,最终影响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因此,改变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单一化,实现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是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积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础。

4.5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的自治化管理

上海绝大多数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基于行政化管理下的街道体育辅导站和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社区体育俱乐部往往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我们的调查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有8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主要是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布置,只有2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会依据俱乐部会员建议。可见,我们绝大多数社区体育俱乐部仍然沿用着至上而下的行政式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自身社会化运作的活力,并使社区体育俱乐部脱离其社会的基础。有人形象地把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比喻为自上而下的“吊兰”型组织,而非自下而上的“草根”型组织,这种“吊兰”型组织具有政府“输血”的先发优势,但却存在缺少社会“养料”的先天不足,其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因此,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化运作,促进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管理转变,是实现社区体育俱乐部自治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强化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基础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些也都是我们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条件。当然,社区体育俱乐部去行政化管理并不等于政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应在更高层面实施指导、扶持、监督、规范等职能,配合社区体育俱乐部通过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造血来实现自治化管理。

5结语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旧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和观念的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在项目开展形式与功能上仍然表现为单一性,这种单一性造成了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困境。因此,要摆脱这种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困境,就必须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综合化建设,使社区体育俱乐部成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多样化特征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

要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综合化建设应落实以下措施:1)树立起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理念;2)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水平;3)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4)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5)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的自治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文谦,韩伟.日本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14(7).

[2]唐建军,苏丕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发展的条件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3]索红杰,张玉玲,张龙斐,等.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同国外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1):80-84.

[4]冉明.上海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保障机制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4):89-92.

[5]陈林华,王跃,汪艳.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娱乐中心城市的基本构想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5):39-43.

[6]王振中.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特色业务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4.2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水平

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必然会对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措施。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中,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人(体育专业本科以上毕业或在体育系统中从事过技术或管理工作)仅占18.29%;社区体育俱乐部理事会成员中63.63%来源于街道、镇,18.18%来源于企业,6.81%来源于学校,11.36%来源于群众体育社团,而来源于体育系统为0;在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只占45.79%。这些调查数据反映出了目前上海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已具备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但在功能上却表现为单一性。因此,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水平,是改变目前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单一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条件。

4.3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

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和设施的匮乏一直是影响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区体育俱乐部场馆设施的匮乏不仅表现为运动场馆设施数量和运动场馆类型的稀缺,同时也表现为运动场馆设施标准和层次偏低。虽然,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在社区运动场馆设施建设方面增加了投入,同时,社区也通过与学校、企业联合共建等来拓展社区运动场馆资源,但从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需求来看,尤其是从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来看,社区体育俱乐部所拥有的运动场馆设施仍然十分匮乏。

我们对社区体育俱乐部调查也反映了这一现状,有8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负责人认为,“运动场馆、设施缺乏”是社区体育俱乐部面临的主要问题,占了社区体育俱乐部所面临各种问题的首位。由于运动场馆设施的匮乏会直接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体育服务的多样化,也限制了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因此,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是促进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应加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并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建设的标准和层次。

4.4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

我们的调查分析认为,目前上海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类型严重不平衡,“拳操舞类”项目占了所开展运动项目的3/4,由于这类项目在运动形式、技能、负荷和功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因此导致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单一化。这种单一化抑制了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愿望,进而也抑制了社会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支持的热情,最终影响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因此,改变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单一化,实现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是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积极措施,也是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基础。

4.5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的自治化管理

上海绝大多数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基于行政化管理下的街道体育辅导站和体育活动中心等体育组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社区体育俱乐部往往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我们的调查数据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有8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主要是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布置,只有20%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会依据俱乐部会员建议。可见,我们绝大多数社区体育俱乐部仍然沿用着至上而下的行政式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自身社会化运作的活力,并使社区体育俱乐部脱离其社会的基础。有人形象地把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比喻为自上而下的“吊兰”型组织,而非自下而上的“草根”型组织,这种“吊兰”型组织具有政府“输血”的先发优势,但却存在缺少社会“养料”的先天不足,其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因此,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化运作,促进我们的社区体育俱乐部由行政化向社会化管理转变,是实现社区体育俱乐部自治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强化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基础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些也都是我们构建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条件。当然,社区体育俱乐部去行政化管理并不等于政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应在更高层面实施指导、扶持、监督、规范等职能,配合社区体育俱乐部通过自主决策、自我监督、自我造血来实现自治化管理。

5结语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然而由于受到旧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和观念的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在项目开展形式与功能上仍然表现为单一性,这种单一性造成了我们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困境。因此,要摆脱这种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困境,就必须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综合化建设,使社区体育俱乐部成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多样化特征的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

要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综合化建设应落实以下措施:1)树立起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理念;2)提升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水平;3)改善社区体育俱乐部运动场馆设施;4)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项目和服务的多样化;5)推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社会化运作,促进俱乐部的自治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文谦,韩伟.日本综合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7,14(7).

[2]唐建军,苏丕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发展的条件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

[3]索红杰,张玉玲,张龙斐,等.上海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同国外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1):80-84.

[4]冉明.上海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保障机制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1(4):89-92.

[5]陈林华,王跃,汪艳.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娱乐中心城市的基本构想及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1(5):39-43.

[6]王振中.国家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特色业务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猜你喜欢

综合型
浅论现今舞蹈艺术高等教育对舞蹈人才的培养
一种卫生间综合型即热供热水系统设计研究
略谈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综合型”非选择题的解题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现代汉语分析型与英语综合型致使结构分析对比
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综合型艺术与设计产业服务探究
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金属拉伸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
综合型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