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课堂 “启发—互动”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4-03-13段水莲
段水莲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犯罪心理学经过了近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公安院校侦查、禁毒、法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犯罪心理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尤其随着犯罪形势的复杂化,警务实践对犯罪心理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犯罪心理学教学水平、加快警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从当前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学科结构体系,还是内容涵盖度,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存不少缺陷,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取舍存在较大随意性,任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自行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当前的犯罪心理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以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探索和创新较少,教学手段与学科发展特点不相匹配等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犯罪心理学理论过于抽象和空泛,关注警务实践不足,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不明显。为了更好地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适应公安业务实践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科研优势,从加强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加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入手,努力提高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应用型、丰富性及吸引力,激发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以及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
一、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高校教学很大程度上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自我的世界翱翔,尤其是对于警务化管理体制下的公安院校学生,每天繁重的体能训练,对于这些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而言是不堪重负的。对于专业基础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也相当有限,稍不留神,学生便能睡倒一片,即便醒着,也只是带着耳朵,并不走心,对教师讲述的内容一知半解,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而问题式启发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系列合理、巧妙的问题,来引起悬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其关键是设计问题①张树军,狄建军,白靓,穆莎茉莉,魏永春,张国文,启发—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7).。问题的设计要特别注重有效性和启发性,通过提问能引导出基本准备的答案,尽量提开放式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在讲解“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时,由于理论术语往往比较抽象难懂,同时不好把握,因此可以跟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简单易懂的故事相结合,如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当中有几个关键术语“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笔者在简单阐述了每个概念的意思后,通过一个编故事环节来加深印象,如“一个老人喜欢安静,可是有一天他在午休时,他家门前的广场来了一群踢足球的孩子……”接下来故事该如何发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故事进行构筑,并且评价自己的故事运用的是哪种强化,最后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二、设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实践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心理学的符号互动理论,基本原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中的人物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并进行模拟或仿真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①陈静、李静宁,角色扮演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1).。角色扮演法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通过体验式的扮演,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对于犯罪心理学学科教学而言,某些内容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不太适合采取静态的展示,运用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展示心理的活动过程。譬如在讲解初犯与屡犯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时,可以提前布置任务,从区队挑选几个比较具有表演天分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也可以让学生自设情境,笔者在课堂上就要求学生扮演碰瓷的情境,提示扮演者在准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把握首次碰瓷和多次碰瓷的心理及行为差异,具体的扮演细节由扮演小组去商议,并在下次课堂的适当时候进行现场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着重分析扮演者如何来把握初次作案与屡次作案的心理及行为差异,展示的同学最后也需要介绍自己是如何来体现这种差异的,通过大家的积极投入和激烈交流,使大家在设定的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加深印象。
三、引入辩论,激活学生思维
为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笔者将辩论引入了课堂,针对某些特定的内容进行辩论式教学。辩论是一门古老的语言艺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辩论是立场对立的双方,针对一个有争议的事物或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理由,揭露对方的矛盾和谬误,最后得到共同的意见或正确的认识的活动②郑连成,高职院校经济学辩论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探索,2009(6).。作为一种穿插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辩论不需要采取非常正规的形式,往往是学生围绕某一教师抛出的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比较随性的正反两方,通过双方争论说服听众接受或反对某观点,辩论的过程中往往最后参加辩论的同学也可能会出现观点上的变化,辩论过程也就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笔者在讲授“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宏观因素”当中,关于经济发展对于犯罪的影响,笔者提出“古语云‘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李斯特:‘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也是遗传素质之所以质变的培养液。改善劳动阶级的景况是最好、最有效的刑事政策。’对此,你怎么看?社会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究竟怎样?”对此,有学生认为:经济越发展,犯罪率越高,并且举出了美国的例子,马上就有同学提出反驳,认为经济越落后,犯罪率越高,并以非洲国家的犯罪率来进行例证,在反复的辩论中,大家思路越发清晰,最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贫穷不是犯罪的根源,但贫穷可以诱发部分人铤而走险;从世界历史看,经济发展期出现犯罪高潮;“不患寡,但患不均”,分配不均才是犯罪的关键。通过辩论,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参与课堂的热情。
四、收集经典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犯罪心理学课程多年来较为推崇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案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①邱环,浅析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9).。案例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日趋明显,尤其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而言更为重要。相比传统的理论讲述,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搜集比较详实、新颖、经典、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资料,以供学生分析。案例的呈现形式也应尽可能多样化,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如将案例制成幻灯片或采取计算机模拟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在准备好案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4-5人,以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积极投入,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的观点。如在讲述“犯罪心理画像”一节时,笔者就搜集了2007年6月27日发生在湖南洞口的山门镇岩塘村曾家组灭门惨案的翔实图片及背景资料,将其制成了近260张的幻灯片,将学生带到心理综训室,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反复地观看幻灯片,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来回查找有利信息,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形成初步结论,小组内再进行相互讨论,形成较为一致的犯罪现场重建及心理画像。最后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由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结论及理由,在分享的过程中慢慢澄清大家的判断,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总结时需要归纳各小组的发言情况,同时对最终的结论进行点评,除了点评结论与案件的贴近程度,还需要对小组观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进行评说,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公安院校以培养新形势下的适合社会要求的政法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课程,不应该仅仅只关注警务工作的对象,对于警务主体也应当给予一定的关注。尽管目前所有的犯罪心理学教材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警务主体的人格培养,但近年来不断恶化的警民关系,不时出现的“警匪一家”丑闻,也让我们认识到培养未来预备警官积极的人格比单纯的业务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教育者的教育应围绕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而开展,要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自信与快乐,看到希望,享受幸福。积极人格是一种潜在的内在品质,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②吴娴兰,警察心理学课程中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如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控的技巧,让学生在生物反馈仪前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进行调节,提升心理素质;通过团体辅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注重沟通技巧,把握交往原则,增强自信;通过户外高空训练,增强学生的挑战精神和自我突破意识;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融入团队,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总之,为了提高公安院校学校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加优秀的未来政法干警,作为公安院校的老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研究,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所有的模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应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宗旨相结合,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努力使犯罪心理学课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