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红利趋缓背景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以福建为例

2014-03-13刘小兰

关键词:红利福建省劳动力

刘小兰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1]。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为中国台湾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奇迹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人口红利作用的发挥也为福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红利”很多时候是和“债务”相对应的,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正在减少。目前学术界对于人口红利期限问题还未达成一致看法。以彭希哲[2]等为代表,认为2025年以后我国15~64岁人口的比例将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时期将结束[2]。陈友华[3]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从1990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总共持续40年。2010年以后,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负担系数将由下降逐步上升,2030年前后,人口红利消失。蔡昉[4]认为,2015年我国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人口红利会逐步消失,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由此可以看出,人口红利是有期限的。统计局数据表明,福建省人口抚养比系数由2010年的30.5%反弹至2011年的32%,人口红利减少,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因此,在福建省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负担相对较轻的优势在日趋消失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有利时机,使人口红利的潜在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一、福建省人口转变现状及人口红利趋势分析(1978—2012)

1.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死亡率日趋降低,福建省总体人口实现了较快的增长,由于死亡率总体上趋于平稳,因此福建省各年份总人口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福建省人口出生率的波动引起的[5]。由图1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处于较高的水平,1982年人口出生率为27.91‰,由于死亡率趋于平稳,所以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值。1990年以后,三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2012年,人口出生率达到12.74‰,全省已形成“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类型。

图1 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

2.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根据福建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福建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表1)。

表1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万人,%)

表1的数据表明,福建省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从1964年的54.5%上升到2010年的76.7%,在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转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自2000年以来,0~14岁少儿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从1964年的42.3%下降至2010年的15.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呈递增趋势,至2010年,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9%,根据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指标(0~14岁人口比重小于3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福建省人口进入成年型的同时,开始向老年型过渡,出现老龄化加快的趋势[6]。

3.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

按照国际标准,人口负担系数是指0~14岁少儿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和劳动年龄的百分比成为总抚养比,即人口负担系数[7]。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使福建省人口负担系数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福建省主要年份的人口负担系数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由1982年的69.2%下降至2012年的31.6%,根据“总抚养比低于50%,社会进入人口红利期”这一界定,福建省目前还是处于人口红利期,但是由表2也可以看出,福建省少儿抚养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2年,少儿抚养比系数下降至20.7%,而老年抚养比却呈上升趋势,2011年和2012年老年抚养比均达到10.8%。这一数据说明福建省老龄化的趋势正呈递增的态势,将面临着较重的养老负担,到时将会出现人口红利的降低,直至消失。

表2 福建省主要年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 %

以上三点分析表明,福建省的老年人口比和老年抚养比都在不断地上升,老龄化的趋势正呈递增的态势,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使得人口红利的优势将逐渐降低甚至枯竭。因此,如何提高人口红利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兑现人口红利以加速福建省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二、福建省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效应检验(1978—2012)

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8]。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已经使福建省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了更进一步地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福建省经济增长,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来检验人口红利的贡献度[9],假设经济总产出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Y是经济总产出,以地区生产总值来表示,L为劳动力投入,用从业人员表示,K为资本投入,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表示,A为全要素生产率参数,α表示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β表示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

对式(1)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本文数据来自《福建统计年鉴1978—2013》,选取如下指标对各变量进行度量:产出Y以福建各相应年度的GDP表示,并按1978年的不变价进行平减。物质资本K以福建各年固定资产存量衡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其基本公式是KT t=KT t-1(1-δ)+It。其中KT t为第t年的资本存量,It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δ为原有资本存量的折旧率。KT t-1为基准年固定资本存量的净值,本文参照张军等在《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2004)中所做的估计。1978年福建物质资本存量为68亿元(1978年价),固定资产折旧率δ采用王小鲁和樊纲(2000)的方法,按5%的折旧率进行计算[10]。当年就业人数L采用福建省就业人员年末数表示。

由于大多数的时间序列数据是非平稳的,如果在回归分析中直接采用非平稳时间,就有可能产生“伪回归”的现象,因此,需要对三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以得到三者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计量分析采用Eview3.1。

1.变量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要先对三者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考察它们的平稳性,结果如表3。对数化后,原序列非平稳,进过二阶差分后序列平稳,因此,三者都是(2)阶单整序列。

2.协整分析

由于lnY、lnL、lnK都是I(2)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因此采用AEG检验法。

第一步:进行协整回归

用lnL、lnK对lnY进行OLS回归,得方程:

其中括号里的数字是t值,e是回归残差。

表3 变量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第二步:对残差序列e进行平稳性检验。

如果序列e是平稳的,则说明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反之,变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回归方程是一个“伪回归”。在检验残差序列e是否平稳时,同样采用ADF检验法。

表4 残差序列e的ADF检验结果

表4数据表明,ADF值小于5%临界值,由此可得序列e为平稳序列,故lnY、lnL、lnK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lnY=-24.86+4.15lnL+0.14lnK+e。

从模型的各项检验指标来看,R2=0.97,可以看出方程拟合优度。由于该模型的F值为728.9,因此可以说明方程的总体对数线性显著,该模型通过方程总体的显著性检验。从模型中可以看出,福建省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为4.15。说明劳动每增加一单位,产出增加4.15单位。根据公式:劳动力投入对经济的贡献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GDP增长率),可计算出近10年来福建省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5所示。

表5 福建省劳动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从表5可以看出,劳动力投入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约为21%,到了90年代后期达到约78%,呈上升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劳动力投入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下降,从68%下降到约32%。由此可见,自21世纪以来劳动力投入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渐下降,福建省经济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技术进步以及政治制度建设等。但随着出生率、死亡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悄悄影响着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应对福建省人口红利转变的对策

1.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

当前,福建省劳动力的数量增长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不断降低,而人力资本将逐步成为福建省经济实现持续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从短期来看,低成本的劳动力可以促进经济的短暂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劳动力的低成本将会反映出劳动力素质和生产率水平的低下,因此,它将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福建省14~64周岁的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不少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但都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与培训。由于低成本劳动力具有相对较低的创造力,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福建省农业劳动力在进入非农产业就业之前,获取必要的职业技术技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充分挖掘福建省人口红利效应。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少,劳动力的成本将会逐步提高,福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会逐渐失去,产业梯度将会发生转变,福建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将逐步失效,需要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就必须舍弃比较优势较弱的低技术产品和产业,研发自主创新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先,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通过第三产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富余的人力资源。同时,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政策上要研究和出台鼓励自主创业和弹性就业的措施,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人力资源的同步调整[12]。其次,在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趋势下,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商务服务业成为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元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之与第二产业一起成为福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促进福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未来城市劳动力的供给,必须依赖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福建省的总人口中有60%左右是农村户口,其大部分劳动力来源也是农村,但是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政策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转移。因此,为了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必须取消这种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政策措施,以降低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沉淀。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消除制度性障碍,及时疏导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畅通无阻的转移;其次,在就业机会上,消除户籍对就业范围的限制,根据岗位的需要,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在待遇上,规范目前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保护农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13]。只有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得到有效转移,人口红利的潜在效应才能被释放出来。

4.加快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促进充分就业

最大程度地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是充分兑现人口红利的关键。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推迟人口红利枯竭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劳动力成本[14]。福建统计局数据表明,截止至2012年底,仍有3.63%的城镇人口未实现就业。因此,应从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出发,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扩大就业。首先,应通过增加就业培训等方式,调动失业人员的就业积极性,促使他们寻找就业途径。其次,政府部门应当完善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就业,改善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就业率,增加就业弹性,全方位地促进就业增长,努力实现政府充分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15]。同时,政府要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政策优惠,积极地通过立法和各种规制,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和权益。

[1]车士义.人口红利研究[J].西北人口,2009(2):11-14.

[2]彭希哲.把握机遇,收获人口红利[J].人民论坛,2006(8):16-17.

[3]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6):21-27.

[4]蔡昉.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6):3-6.

[5]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5):15-24.

[6]尹文耀,叶宁.从杭州看我国大城市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转变及对策[J].人口研究,2008,32(2):36-44.

[7]车士义,郭琳.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11(2):3-14.

[8]王颖,佟健,蒋正华.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与人口政策[J].人口研究,2010(5):28-34.

[9]练菁.广东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区域经济,2012(3):55-57.

[10]王小鲁,樊刚.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13-19.

[11]钟水映,李魁.人口红利、空间外溢与省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4):14-23.

[12]洪菊花,骆华松,胡艳花.云南人口机会窗口与人口红利收获研究[J].西北人口,2007(4):111-114.

[13]吕荣侃.人口科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2.

[14]陈燕萍.浙江人口红利研究[J].人口研究,2010(7):76-78.

[15]于学军.中国人口转变与战略机遇期[J].中国人口科学,2003(1):11-16.

猜你喜欢

红利福建省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健康红利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科技体改:“创新红利”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