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才女陈路与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的爱情故事
2014-03-13王新同
王新同
与托马斯一见钟情
陈路是无锡人。她的父母双双从无锡轻工业大学毕业后去了合肥工作。由于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陈路从小就在无锡的外婆家生活。
在同学眼里,陈路一直是个奇才。她从不熬夜读书,还经常参加排球等各种对抗性的体育项目,甚至练过拳击。就是这样一个疯丫头,成绩却一直是班级第一名。19岁那年参加高考,虽然她的分数仅比当年无锡市“高考状元”低一分,完全可以填报北大或清华,但她最终却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当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解,陈路这才说出其中的秘密:她想去合肥上科大,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几年。
1993年,陈路本科毕业后考入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博连读,5年后获博士学位,之后在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03年,她受聘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后晋升为副教授。
后来,陈路结识了同样搞学术研究的包先生。两人恋爱不久就坠入情网并结婚。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婚姻以失败而告终。
离婚后,陈路应聘到斯坦福大学任副教授,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工作中。
2005年,陈路应邀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没想到缘分从天而降。在学术交流会场,她结识一位瘦高个、长相英俊的欧洲男子。对方谈吐文雅,举手投足间透着一种令人着迷的绅士风度。男子自我介绍说,他叫托马斯·祖德霍夫,曾为她颁发“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这时,陈路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觉得有点儿面熟。
由于两人的学术研究领域相同,在学术交流会期间,陈路和托马斯很快就聊得非常热络,而且一见钟情。会议结束后,这位德国绅士就开始疯狂地向她发起爱情攻势。
婚姻生活的失落与甜蜜
托马斯·祖德霍夫对她热情似火,相识不久,他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带陈路去欧洲旅行。他们在咖啡馆享受巴伐利亚民歌,到蓝天白云下的绿色牧场骑马、挤牛奶,他还为她拉手风琴。后来,陈路才知道,托马斯比自己大15岁,也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托马斯对陈路非常坦诚,连自己的隐私也毫不避讳,这种信任让她非常感动。2006年圣诞节,两人举办了一个十分简朴的婚礼。
新婚的日子是甜蜜的。早晨,他们一起迎着朝阳跑步、打球。白天在实验室忙碌一天,晚上回到家里,两人在葡萄酒和轻音乐中兴致勃勃地聊童年的趣事、脱口秀中的幽默等。偶尔,他们还请几位中国朋友到家里聚会,大家一起动手,一起享受麻辣豆腐、野蘑菇炖小鸡等美味佳肴。
陈路万万没有想到,婚后仅几个月,两人的热乎劲就渐渐退潮;接着,矛盾一点儿一点儿地暴露出来。陈路说,丈夫在世界各地多所大学兼职,经常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回到家,他也是一头钻进实验室,经常连饭都让助手送。因此,陈路感到很失落。
托马斯也看出了妻子的失落,但他是对科学极其痴迷的事业狂,甚至都没空跟陈路解释。直到有一天妻子委屈得哭了起来,他才赔着笑脸说:“亲爱的,虽然我很爱你,但你我都有自己的事业,你又不是孩子,我怎能放下手上重要的事回家陪你?”这话简直就是火上浇油。然而,陈路是个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的女人,想到自己已在婚姻上失败过一次,她不愿重复那样的错误。
有一天,陈路亲手做了几样丈夫爱吃的中国菜,跟他边吃边谈心,她问他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托马斯来了兴致:“我希望你给我生一大串孩子,最好是6个。不,是8个!行吗?”作为知识女性而且是搞科研的,陈路当然不干。她说:“为什么为了家庭,我必须放弃自己的事业?”丈夫两手一摊,说:“可我不会生孩子呀!科学家也是人,而且你是女人,女科学家是要当妈妈的。”
其实,陈路同样是个事业狂,每当走进实验室,她就会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忘了,还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生孩子的事。听丈夫这么一说,女性那特有的温柔情愫在她心头荡漾,使她觉得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跳出脑海:有了孩子的家,才更像个家。
就这样,陈路于2009年春季生下了可爱的女儿。然后,又于2010年秋季生下了儿子。托马斯特别爱两个孩子,他下班就回家跟他们玩耍,让孩子骑在他身上,父子三人满地打滚。看到眼前的这一切,陈路忍俊不禁。
诺奖得主夫人的另一面
陈路的专业方向侧重于研究神经细胞的电信号,目的是帮助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疾病患者治愈疾病、延迟衰老,甚至逆转老化。由于取得不少科研成果,2010年,她获得达沃斯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称号。
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身为世界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的副教授,陈路家里竟没请保姆。不是怕花钱,因为她不喜欢让陌生人进入自己和先生的私密生活。所以,无论做饭、洗衣服、擦地板,她都亲力亲为,而且干得不亦乐乎。
平时,陈路总是喜欢比丈夫早一点儿起床,先梳洗打扮好,她不喜欢让丈夫看到自己蓬头垢面的样子;然后,把音响打开,让音乐缓缓流淌,飘满房间,她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在厨房准备早餐。等一切准备好了,她就去叫托马斯起床。当然,她不是没女人味似的大声喊叫,而是像小鸡啄米似的使劲亲吻丈夫的厚嘴唇。看着他微笑地起床,她的心情也变得愉快、充实。
陈路打理的小花园也生机勃勃,火红的玫瑰、开着白色小花的夜来香、金灿灿的向日葵,让人一下就会陶醉其中。果然,书呆子托马斯很享受这一切,他从陈路身上很幸福地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家庭气息。他认为妻子非常能干,“这个家离开她根本无法运转”。
2013年10月7日,凌晨2点半左右,陈路忽然被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是从瑞典打来的,问托马斯在不在家。陈路回答说他出差去了。接着,对方说:“由于托马斯发现了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他得了诺贝尔奖!”
托马斯的导师戈德斯坦得知托马斯得了诺贝尔奖的消息后说:“托马斯·祖德霍夫是生理医学界的奇才,就像音乐界的伯恩斯坦、电脑界的乔布斯,他获得这种殊荣是应该的。”他还亲自打电话向陈路表示祝贺。
“托马斯总是保持着对事情好奇的态度。一旦开始做事情就很难停下。他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完、做好。”陈路说。虽然丈夫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却未影响夫妻两人的日常生活。他们还是继续忙碌在实验室研究项目中。
现在,托马斯与陈路的两个小宝贝,一个5岁,一个3岁多。作为家长,他们给孩子以充分自由的玩耍空间。陈路说:“托马斯小时候的兴趣十分广泛,没有人督促他学习。他从小就喜欢看各种书。读书可以让他进入完全忘我的境地。”夫妻两人都认为,自由的成长空间对于孩子十分重要。比起强制孩子获取高分数,根据兴趣引导孩子寻求真理才是家长最应该做的。(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