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音乐文化的多重功能和意义
——以贵州从江县高增乡为例

2014-03-13冯毓杰吴媛姣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6期
关键词:侗族音乐文化

冯毓杰 吴媛姣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

侗族音乐文化的多重功能和意义
——以贵州从江县高增乡为例

冯毓杰 吴媛姣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隶属南部侗族方言区,拥有丰富音乐文化资源。高增侗族侗族的音乐文化在整个侗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同时具有经济、社会、精神文化、教育传承等多重功能,在侗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高增;侗族音乐;多重功能;意义

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批准号:12BMZ027)阶段性成果之一。20112206061047

侗乡是一个音乐的世界,歌的海洋。在侗乡,凡是要说话的地方,都可以用音乐来代替,凡是民间活动也无一例外以音乐的方式来参与。侗族的音乐文化在整个侗族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而崇高的地位,它同时具有经济、社会、精神文化、教育传承等多重功能,在侗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这里以从江高增乡为例对其音乐文化的经济社会、道德规范、文化传承等功能和意义进行讨论。

一、侗族音乐的经济社会功能

高增乡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东部,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有浓郁、古朴、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是侗族民俗风情、侗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侗族大歌的源生地。就高增音乐产生的根源看,它来源于生产劳动,同时又服务并融入劳动之中。

高增侗家人在上山种地、织布纺线、插秧采茶、砍柴柴打铁等辛勤的劳作中,创作了山歌、河边歌、木叶歌。通过蕴含着劳动经验技能的不同的音乐种类的代代传承,使得一代又一代的高增侗家人习得劳动知识和经验技能。在人口生产中,侗族音乐也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维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殖,实现人类自身的延续和更新的生产。高增这方面的音乐有:情歌、恋爱、婚嫁、培育子女等;婚姻嫁娶,侗家要唱酒歌、哭嫁歌;青年男女交往,侗家又唱起了情人歌、失恋歌、单身歌等等。

音乐作为一种劳动创造,一种精神财富,一种文化产品,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因其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特性,而具有经济意义。在市场化的社会,音乐活动通过舞台表演,通过门票收入获得经济的表达。在非市场化的社会,其经济意义则更多的是以互惠和礼物交换的形式。高增村寨之间的集体做客,为也、为嘿等,各自提供的音乐节目就具有互惠和礼物交换的意义。歌队成员之间的互助,也可以看作为一种互惠的经济活动。此外,音乐也可作为维持生命休闲的一部分,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及维持生命的活动内容,或者是作为一种消费的时候,同样可纳入经济活动体系之中,成为整个经济体系运行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获得经济的表达。

高增侗族大量的音乐活动与社会交往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高增当地盛行的村寨之间相互走访的集体做客——“为也”,还是在侗族传统社会中以婚恋为中心的交往,音乐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音乐与高增本土的生活关系和社会结构不可分割的交融在一起,因此,侗族音乐活动也是一种礼仪性、社会性的活动,人们可通过这样的活动构建其身份和社会秩序。音乐更是以“全民习得”,“全民参与”的方式达到“全民互动”,参与在地方文化的整体建构。1

二、侗族音乐文化的价值、道德和认知功能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音乐文化通过一套价值系统、认知系统和规范系统而发挥作用。通过社会化的机制,侗族音乐表现为一种全民习得、全民参与和全民互动的状态,并在侗族社会凸显了其强势和优势地位,成了表征侗族文化的符号标志。以高增侗族民歌为例,其内容包罗万象,题材上有神话传说、诗歌、历史故事,赞叹美好生活、褒贬时政、惩恶扬善等内容,展现了高增侗家人的精神世界和各种观念和思想。

通过高增的侗族音乐,我们可以窥探和理解到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或者说,高增侗族音乐蕴含了大量关于侗族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这些思想又侗族音乐活动来体现、表达和传播。侗族先民把他们对于宇宙万物看法主要用古歌来表现,产生了以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的“耶”。如《进堂耶》《谁人把天砍两截》《风》等。侗族创世赋也表达了侗族祖先对世界的独到解释,侗族古歌说道:颠先、枉谊创造了天,赐广、乐尉创造了地,又由报亥来对天窄地宽进行修正,使之均和,而人类则是由四个鬼婆孵出来的。2

高增侗族音乐如民歌、侗戏、戏曲等,包含大量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作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发挥了社会教化的功能和作用,展现了高增侗家人的精神世界和各种观念和思想。在高增广为流传的“劝世歌“经典《酒色财气歌》中就有大量劝诫人们不要好酒贪杯,不要好色,不要贪财,不要斗气的内容。“侗乡发生民事纠纷,很少到官府去。哪里出了不孝之子,无理之媳,蛮横之人,造成家庭不和睦,产生婆媳矛盾,邻里相争等,无需兴师动众去解决,只要有一位歌师或歌手到他们当中唱上几首劝世歌,问题就可得到解决,矛盾便会化解。”3千百年来,侗族劝世歌对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增侗族音乐也提供了一个认知体系,许多知识和技术并通过音乐来表达和传播,侗家人把农耕技术也作为歌唱的内容。如:《十二月歌》里的歌词:“正月伐木集柴禾,二月抓紧挖田地,三月割青担粪育秧田,四月犁田耙地种获黍,五月芒种插秧苗,六月稻田薅两道,七月秧谷出穗割田坎,八月扛锄铲茶油山,九月秋收是大忙,十月红薯芋头挖回家,十一月捡好茶油籽,年终修整田塘垦荒山”4就是关于时节与农事活动关系的的知识,具有历法的作用是侗家人世代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说理赋则显示了侗族是一个善于说理、以理服人的民族。他们对于人理、情理、事理、物理的解说,表达了侗族人对事和理的认知,传播和学习了许多地方性知识。

三、侗族音乐的历史意义之传承

侗族自古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传承在很大程度就要依靠音乐。高增乡小黄村的歌谣中唱到:“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5音乐便成了高增侗家人代言、传情、记事的载体。通过对高增乡的调查,我们感受到其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劳动技艺的教授以及对族人品德的教育,大多是通过音乐形式进行的,及以各种节日为载体、以歌舞表演的形式来进行的。由此,侗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侗族文化得以繁荣和发展。如吃相思、吃新、传歌节、招龙节、泥鳅节等等,这些节日中歌舞表演也促进了歌舞艺术的发展,这种以歌叙事、以舞达意的不同形式承载了侗族的历史文化信息。侗族音乐研究学者杨晓也谈到:在无文字社会里,“人们一定会借用其他象征符号来完成文化的记忆、交流和传承,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文化会选择不同的符号体系,或言、或唱、或画、或舞”6并谈到小黄侗人及南侗广大地域的农民们选择了“歌” 这样的象征符号来完成文化的记忆、交流和传承的。

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侗族村寨的漫漫长夜,都有年长者在鼓楼里或木楼里用侗歌给人们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许多人就是在鼓楼里听故事,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学问,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侗家人。千百年来,在每一个侗乡村寨里,不知诞生了多少个故事,就成了多少侗族人代代传唱的经典。其中的侗族神话故事经典《捉雷公》、《丈良与丈妹》在过去的侗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7同样由于无文字记载,歌师成为了侗族大歌的载体,依靠博闻强记使得音乐文化得以保存,又凭借对音乐敏锐的感受力代代薪火相传。师傅传给徒弟,徒弟成了歌师又传给了下一代的徒弟,这样依次循环下去,一代传给一代,其传承的人越多受众面也越来越广。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人的记忆是短暂的,但代代相传的记忆连接起来却是连绵不断的,这种传承超越了时间、空间、超越了个体的有限力量,使侗族音乐文化大放异彩、发扬光大。

概言之,侗族音乐在侗族历史上发挥着多种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它产生、存在并融入社会劳动生产之中;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一种文化产品,它以其特有的经济功能而参与经济社会的运行;作为一种交往方式它参与了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及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作为无文字记载的一种替代,它担负着记事的功能,记忆了侗族先民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看法;作为稻作农业文化传统的一种承载方式,音乐记述了先民们日积月累下来的耕种栽培技术;作为各种民俗活动重要载体,音乐也充当着表演、仪式、祭祀、交谊、传情等多重功能。可以说,侗族音乐是侗家人智慧的结晶,在侗族社会中发挥着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注释:

1.杨晓:“《果卜冈》仪式:嘎老传统与侗人时空观的养成——小黄侗寨女性歌班祭祀仪式的考察与研究”,载曹本冶主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南卷(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第.225页。

2.傅安辉编;徐晓光主编;吴平,刘鹤副主编.侗族口传经典.民族出版社,2012.05.

3.傅安辉编;徐晓光主编;吴平,刘鹤副主编.侗族口传经典.民族出版社,2012.05.

4.龙跃虹、龙宇晓 《侗族琵琶歌》 [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5.杨晓:“《果卜冈》仪式:嘎老传统与侗人时空观的养成--小黄侗寨女性歌班祭祀仪式的考察与研究”,载曹本冶主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南卷 (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228

6.杨晓:“《果卜冈》仪式:嘎老传统与侗人时空观的养成--小黄侗寨女性歌班祭祀仪式的考察与研究”,载曹本冶主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南卷 (下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7.228

7.傅安辉编;徐晓光主编;吴平,刘鹤副主编.侗族口传经典.民族出版社,2012.05.

冯毓杰(1986-),女,汉族,河南省固始县人,贵州财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

吴媛姣(1968-),女,侗族,从江县人,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音乐,民族学。

猜你喜欢

侗族音乐文化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谁远谁近?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