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墙壁“说话”的经不能念歪了

2014-03-13靳岳滨

中国德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领带美感校园文化

靳岳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其本意是希望通过学校墙壁的文字、绘画、图片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很多中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遵循这样的思想,教学楼的外墙,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以致楼梯踏步、走廊的梁柱,都在“说话”。因为这句名言,让墙壁“说话”现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倘若学校哪一面墙没有“说话”,就会被认为校园没文化,会贻笑大方的。

不过,从审美的角度看,抬头、低头都是“说话”的墙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看,实在不是一种视觉享受。倘若学生对此熟视无睹,墙壁“说话”的教育价值又从何谈起呢?而且,由于经费投入的制约,一些学校里“说话”的墙壁,设计缺少美感,制作比较粗糙,其教育价值又有几何呢?还有,“说话”的墙壁是需要维护的。“说话”的墙壁无论设计、制作质量如何,在完成初期,至少是色彩艳丽,形态完整的。但时间一久,就会有色彩褪去、字迹模糊、表层脱落现象。有的学校挂在走廊墙上的大幅名人照片,已经看不出是何方人士了。若要常看常新,就需要维护,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学校力不从心,只能放弃,于是“说话”的墙壁惨不忍睹,还谈什么教育价值?还有的学校只是在新学年或是有重要迎检活动的时候更新,这与让墙壁“说话”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并不否认“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这一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但若将其奉为圭臬就会有失偏颇。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校园的美丽,在于校园布局合理,建筑设计美观、功能齐全,处处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关照。墙壁“说话”,往大了去说,也只能是凝固艺术的点睛之笔,切不可喧宾夺主。正如一个人穿西装打一条领带很得体,但倘若打若干条领带,即使领带制作再精美,也不会给人带来美感,反觉得累赘。

其实,我们对墙壁“说话”的理解可以更开阔一些。墙壁“说话”是教育,墙壁不“说话”,干净、整洁,不也是教育吗?在国外,一些中小学校外面的墙壁没有任何装饰,只是简洁地标明各建筑的功能、特性,甚至只是有个数字标识。而在教室墙壁上,贴挂着学生的作业、作品,随学生的学业进程经常更新。这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学会相互欣赏,又不需要多投入。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领带美感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给爸爸选条领带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领带的问题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