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肯纳兹:造像珍品与新水墨融合互补
2014-03-12
作为收藏爱好者,您或许没有听说过埃斯肯纳兹,但一定知道2005年以2.3亿元拍出,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记录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埃斯肯纳兹就是这个天价记录的创造者。在第17届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这位全球知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Eskenazi)在伦敦克利福德街10号推出两场重要展览。据悉,这两个展览将于11月15日结束。
作为盛展双秀之一的“中国雕塑公元500年-1500年”展览展出22件造像,其中大多为佛教艺术品。展览重点之一是一尊体态恢宏的木鎏金彩绘观音坐像,有可能是现今私人藏家手中最好的一尊观音坐像,完全可与任何博物馆收藏中最上乘的佛教造像相媲美。展览中最古老的是一件砂岩佛头肩像为5世纪中至晚期。难得的造像让业界人士称该展览为中国造像珍品展,不容错过。
“李华弋的瀑布,山石与竹子”展出8件作品,呈现了中国当代水墨大师李华弋创作生涯的新进展。其中,5幅描绘飞瀑的山水作品为一系列,另有3幅月下石的习作。
据了解,埃斯肯纳兹家族生意创始于1923年的米兰。身为收藏家、古董经纪人的埃斯肯纳兹是公司50年来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埃斯肯纳兹的名号已经成为东方艺术权威的代名词。日前,这位眼光独到的古董商接受了《中国收藏》杂志记者的专访,就伦敦亚洲艺术周的相关问题谈了谈他的感想。
《中国收藏》:在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您选择推出“中国造像珍品展”和“李华弋个展”是出于什么考虑?
埃斯肯纳兹:“中国造像珍品展——中国雕塑公元500年-1500年”是我们古董商行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顶级也是最全面的中国造像展。这一领域曾一度神秘莫测,往往是博物馆收藏的对象。如今,中国造像已进入主流收藏市场,成为越来越多海内外资深藏家收藏的目标。而“李华弋的瀑布,山石与竹子”展览则有8幅中国当代水墨大师李华弋先生的新作展出。之前我们也举办过李华弋先生个展,并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收藏》:一个是千年的造像,一个是当代的水墨,为什么会想到将这样两个年代跨度巨大的展览同时推出?
埃斯肯纳兹:两个展览虽然年代跨度大,但理念却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它们是互补的关系。李华弋的作品融合了娴熟的传统水墨技法和当代构图,神奇地跨越了东西美学,同时以一种非常个人且当代的姿态与历史相联系。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儿子Daniel,是他促成了我们与李华弋先生的合作。
《中国收藏》:伦敦亚洲艺术周是一次全球收藏家、艺术家及古董商的盛会。作为参与者,您认为它有何魅力?
埃斯肯纳兹:可以说,我们与伦敦亚洲艺术周有着深厚的情谊。我们是艺术周的创建者之一,而我本人也有幸曾担任艺术周主席。伦敦,作为世界文化之都,其蕴藏着丰富的亚洲艺术。对于身处伦敦的我们来说,伦敦亚洲艺术周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亚洲艺术的宝贵机会。
《中国收藏》:在艺术周中,埃斯肯纳兹古董商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埃斯肯纳兹:一方面,我们是重要的参与者。同伦敦的其他古董商行和拍卖行一样,我们展示自己的收藏,推出丰富的展览,与全球收藏家、艺术家及古董商交流;另一方面,艺术周期间,多家伦敦著名博物馆也都推出了亚洲艺术展览。可以说,无论从数量还是品质上,它们的亚洲艺术收藏都堪称卓越,尤其是中国文物。比如大英博物馆正在举行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1400-1450年)”特展,就是有关中国明代早期珍宝的重要展览。对于我们来说,这样难得的展览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中国收藏》:在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有关中国艺术品的展览、讲座、拍卖十分“抢眼”,英国人也那么爱中国艺术品吗?
埃斯肯纳兹:在英文中,那些精美的瓷器被称为“china”,与中国(China)使用的恰恰是同一个词。现在,中国瓷器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已经无处不在。数百年来,中国艺术品都一直是英国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圈所追捧的对象。现在,英国的收藏家和普通民众对中国艺术品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收藏》:在英国,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状况如何?
埃斯肯纳兹:很幸运的一点是,在英国,有不少中国艺术品的公共收藏,比如博物馆等公共机构。他们并不仅仅局限于伦敦,牛津、剑桥、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爱丁堡等很多其他英国城市都有不少中国艺术品的公共收藏。这些公共收藏中,有一些是在私人收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