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保家卫国
2015-03-12黄强
黄强
2012年5月8日,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很多媒体都报道说这一机场的通航结束了扬州境内没有飞机场的历史,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扬州就已经有了飞机场。
扬州机场兴建于1935年,一年多后竣工,占地1360亩。它位于扬州西郊司徒庙附近。当时负责机场筹建的是原任江苏省建设厅厅长王柏龄、江都县长马镇邦。修筑扬州机场,是作为空军应战日军的后备基地。
扬州机场原属极简易机场。在修建时,仅仅是填平地面,没有专设跑道场、联络降机信号。白天以一根高标杆为号,夜晚以烟火为号。机场内可停歇飞机30架左右,停机坪设在机场的西北和西南角。
1937年8月2日,原驻江西青云浦机场的空军第5大队大队长丁纪徐和被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的刘粹刚奉命调驻扬州。14日,第24中队中队长刘粹刚、副队长梁鸿云奉蒋介石命率“霍克Ⅲ”式战斗机,于川沙白龙江口,从2000米上空投弹,击中日舰。这是中国空军抗战以来首次攻击敌舰。
1945年8月20日,汪精卫伪政府的“建国号”专机从扬州起义飞向延安,成为我军接收的第一架飞机。领导这次起义的,是汪伪空军少尉飞行员黄哲夫和少校飞行教官周致和。“建国号”飞抵延安后改为820号飞机。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乘坐的就是这架飞机。
1938年至1945年期间,扬州机场一直频繁有飞机起降。又因为起降于扬州机场的飞机主要是用于保护国土、对抗日本侵略军,所以热爱和平的扬州人民都将这些战斗飞机看作是保卫家乡、维护和平的象征。飞机纹饰也随之成为扬州那一时期的流行装饰图样,当然也有少不了被装饰在各类银质首饰上。
扬州产的飞机纹银饰大致有戒指、手镯、双尖簪、耳坠、帽花等等,其制作工艺均为钢模压铸。但由于是抗日战争时期,扬州地区的对外交通几乎被完全阻隔,所以模具的制作完全由本地银楼完成,相对当时开模技术最高的上海,略显质朴粗犷。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为装饰的飞机纹也由最初的单一仿真发展为后期的多种组合:有与传统“回纹”、“万字纹”、“花草纹”相结合的中西合璧式;有与“汽车”、“自行车”、“黄包车”相组合的交通集锦式;而最多的就是与“爱国”、“抗日”、“胜利”等抗日宣传语相结合的爱国抗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