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嬗变

2014-03-12黄慧

新闻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嬗变电视新闻改革

黄慧

【摘 要】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也顺应历史潮流进行着改革和创新,不断契合受众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本文旨在以时间为轴,回溯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嬗变。

【关键词】电视新闻 报道方式 改革 嬗变

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媒体,特别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的电视媒体,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从理念、技术等方面实现革新,以一种符合时代特色的方式来展现时代特征与现实命运。

学界普遍将新时期的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1978年中央電视台开播《新闻联播》为起点,将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时传播给人民群众,使政治更加透明;第二阶段以1993年《东方时空》开播为起点,拉开了“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的序幕;第三阶段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的出现为标志,这一时期面对着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全新的新闻报道理念,电视新闻报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调整改进阶段(1978—1992)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电视事业也进入了调整和改革的新阶段,特别是作为电视基本形态的新闻报道从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以适应这一时期的特点。

1、电视新闻报道在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

(1)对党、政重大事件进行报道。进入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新闻,用实际行动步入了以真实性、时效性为标准的新闻报道的正轨。最为典型的改变是将党和政府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决策通过电视新闻播报,让人民真正了解到国家的时政动态,扩大了政治透明度。依靠电视声画同时传播的特性,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2)与经济相关的新闻比重增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了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作为大众媒体,此时的电视新闻顺应大环境,提高了经济类新闻的播报比重。这些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群众增加经济知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提供了指导。代表性的新闻节目包括《市场掠影》和经典的品牌节目《经济半小时》等。

(3)国际新闻报道萌芽。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合作,所以对于了解外国的信息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国际新闻报道应运而生。国际新闻节目成为我国人民了解世界的新的窗口。

2、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

(1)播出时段增加。1984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办午间新闻;1985年3月开办了晚间新闻,由此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每天只播出一档的编排方式。随后,一些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效仿这一做法,电视新闻节目的排播时段增加,也使新闻的时效性随之增加。

(2)出现了新闻分类。除了综合性的新闻节目,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专门类型的新闻报道,比如经济新闻,以及有关比赛的体育新闻等等,为今后的分类新闻的成熟,以及专业频道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满足了不同受众对不同类型的新闻的需求。

二、改革开放中期:蓬勃发展阶段(1993—2003)

1、舆论监督节目成为亮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为了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媒体开始有计划的对社会实行舆论监督的职能,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舆论监督类节目开始发展并走向成熟。

这一类节目的翘楚无疑是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其子栏目《焦点时刻》为今后《焦点访谈》的诞生和成功奠定了基础。《焦点访谈》相较于以往新闻节目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其深度报道的形式,通常采用现场与演播室之间的夹叙夹议来形成报道结构,记者的调查使观众有参与感和真实感,得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焦点访谈》的影响深入人心,受到了党和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自此以后,利用媒体的力量来维护正当权益,利用媒体的力量来对社会阴暗面进行监督,像一颗种子,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此后,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继承《焦点访谈》深度报道的理念,利用更长的篇幅,发掘更多的细节,从背景中寻找新的事实关联和对事实的解释,利用事实表达来达到理性的深度。

无论是《焦点访谈》还是《新闻调查》,值得借鉴的是:它们并没有直接担负那些本属于行政系统自身应该具备的行政职能,而是以自己翔实深入的调查,成为行政与法律进入的向导,这才是此类节目的最终目的。①

2、新闻时效性的重视和保障

新闻是易碎品,一旦失去了时效,就会变为明日黄花。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电视台更加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力争为观众提供最新鲜的资讯。

(1)现场连线打破了时空限制。转播车的运用和卫星信号的使用,使身处演播室的主持人可以与身处新闻事件现场的记者实现实时连线,询问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问答,来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这样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现场的信息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2)直播的广泛运用是时效性最直接的保障。1997年是中国电视直播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中央电视台经历了以香港回归为代表的6次重大直播,发轫于此,中国的电视直播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此后,现场直播报道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视新闻报道中,成为了保证新闻时效性最为直接的手段。

三、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媒介融合阶段(2003—2013)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其海量的信息和超强的时效性以及超链接的便捷性逐渐改变着受众获取新闻的习惯,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媒体选择。与此同时,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电视新闻越来越关注受众的需求,也开始根据观众的类型,细化新闻的内容,电视新闻报道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指导理念的发展

(1)“三贴近”原则。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要求新闻报道要实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②

正是由于“三贴近”理念的指导,电视新闻开始出现了一批以《南京零距离》等节目为代表的新的样式——民生新闻。其主要特色在于题材的选择上大量运用民生内容,真实地呈现老百姓自身或身边发生的新闻;报道立场上采用平民视角,用“平视”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树立民本意识,在反映百姓生活的同时,力求能够为百姓排忧解难,做出一点实质性的帮助;报道语态通常采用民众话语,不仅用百姓能够听懂的语言对新闻进行报道,还要让百姓能够真正的掌握话语权,在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真实的意见表达。

(2)“走、转、改”原则。2011年开始,全国各级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将视野锁定基层,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责任,认识自己的服务对象,改变电视新闻的语态,形成了一系列的更接地气的电视新闻报道。

2、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日益成熟

(1)反应能力加快。如果说对于非典的报道,体现了电视新闻对于满足观众知情权的突破,那么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雅安地震为标志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新闻的迅速报道,则体现出这一时期,电视台对于突发新闻的应急反应机制的不断完善。

(2)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系统。央视目前已建成了全球新闻报道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最近的记者站记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整个事态进行把握和报道。另外,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电视台也可以通过对网民的转发与评论的走向的分析与预测,判断事态的走向,提早做好预案,有效的提高了电视台对于突发事件的掌控能力。

(3)直播的常态化。因为新媒体在时效性上的冲击,电视新闻可能无法在速度上取胜,那么电视台只能在尽快报道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影像,进行直播。这一时期,直播在新闻报道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一项鲜明特色,而打造一个电视新闻收集和播发的直播联盟也成为下一个阶段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3、媒介融合:电视新闻报道的创新

20世纪末,电视媒体在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下,遭遇了观众分流和公信力下降的现实危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选择了主动改变自身并积极与新兴媒体展开合作。③

(1)利用网络热点进行选题策划。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电视存在着更为天然的与受众互动的优势,受众可以在网络媒体上用评论或转发的方式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电视新闻要想更准确地把握热点话题,更有效地引导舆论导向,就必须借助网络媒体,实行与新媒体的融合,关注受众的意见反馈,关注受众关心的,解答受众疑惑的,追踪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使电视新闻从选题上能够真正的有的放矢。

(2)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元素。电视新闻运用网络元素,话语更加接地气,同时,电视新闻节目在网上开通微博和博客,开展话题讨论,也便于与观众实现交流和互动。

(3)电视新闻可以利用网络实现二次传播。由于电视的线性传播规律,电视新闻内容转瞬即逝,无法保留,同时,看电视新闻必须拥有电視这一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电视新闻有效传播的阻碍。与网络的联合,无论是利用电脑还是手机,收看新闻的门槛都有所降低,同时利用受众自发的转发与评论,可以提高电视新闻的到达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新闻报道进入了新时期。电视新闻报道顺应发展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和突破,在现实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今后电视新闻也依然会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加强对社会的舆论监督功能,贯彻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实现突围与竞合。

参考文献

①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三联书店,2004

②欧阳文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0

③孟建,《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2013(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硕士)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嬗变电视新闻改革
改革之路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改革备忘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关于衡州花鼓戏的嬗变及传承探微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