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凝思·展望
——过去十年工作的简要回顾和近三年的基本总结

2014-03-12肖自力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院高职专业

肖自力

回眸·凝思·展望
——过去十年工作的简要回顾和近三年的基本总结

肖自力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3年合并组建以来,在岳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湖南省教育厅的认真指导下,学院历届领导班子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科学谋划、务实创新、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先后实现了学院整体搬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深入推进内涵建设三大跨越,形成了标志着学院科学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从实现四校合并、学院整体搬迁到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学院基础设施与办学规模初具雏形,实现了从普通中专学校到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华丽转身

伴随着新世纪之初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4月,原岳阳市卫生学校、岳阳市农业学校、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岳阳机电学校合并升格,组建成立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党委(临时党委)和广大教职员工一道,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于2006年8月实现整体搬迁。一所占地千亩、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在岳阳市郊马鞍山拔地而起。在建设新校园的同时,学院着力完善内部管理机构,形成了坚强的领导集体。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进行专业布局,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护理、畜牧兽医专业成功立项湖南省教改试点专业。2005年、2006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护理教学成果展示赛中,我院连续两年囊括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于2005年全面启动迎接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第一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经过专家深入考察,2007年3月学院被确定为“优秀”等级。学院的整体搬迁、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从申报、成功立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学院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开始了从外延扩张为主到内涵提升为主的发展重心转移

学院乘势而上,于2007年8月着手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外聘专家指导。全院上下总动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学院集中力量,组建10个工作小组,经过7个半月的紧张工作,形成了学院顶层设计的初步方案。后经过“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和清晰,学院确立了“一化四制”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了“五引入、四对接、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学、生产、管理、科研能力兼备的教学、管理、技术三大团队,打造“五园一院”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学院党委、行政带领广大教职员工边申报边建设,边设计边“施工”,开始了从建设发展为主向内涵提升为主的重心转移。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优化专业布局;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学院致力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课程和基于价值引导的情境化人文课程两大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大教师职称提升、学历提升、“双师素质”提升的力度;加强科研和社会培训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技能鉴定范围不断拓展,学生参与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屡获佳绩。2009年8月,学院获批立项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同时获批立项的还有省级精品专业、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通过3年建设,2012年6月学院成功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所有立项项目的评审验收,正式跻身湖南高职教育第一方阵。

——从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到成功举办十周年校庆,内涵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学院科学发展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有序推进

2009年立项省级示范后,学院又抢抓机遇于2010年积极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入围全省前六名,进入国家教育部视野。但后因某种原因而遗憾出局。在此情况下,学院党委、行政和广大教职员工痛定思痛,冷静反思。在充分肯定申报工作成绩和可贵的创建精神的基础上,学院党委及时召开各种会议,引导大家理智看待申报结果,努力从申报出局中奋起。学院党委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务实、更扎实、更落实的态度,奋力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瞄准国家一流院校目标进一步完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用硬措施抓软实力,把内涵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从2011年开始,学院按照“二三四五十”主要工作目标与任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强力推进内涵建设。

近三年来,学院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四项工程”建设,坚持以一流的党风带院风促教风建学风,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正在形成

深入推进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涉及20多个门类的200多项制度,规范人事、财务、资产招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是严格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新进人员“逢进必考、按程序办事”、机关人员“只出不进”、机构数量“只减不增”,教职工总数由2010年底的902人减少到了目前的851人,机关和教辅机构由27个减少至22个,人员减少了33名。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通过公开竞聘提拔干部15名,对14名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满6年的干部实行了轮岗。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日巡查、周跟踪、月讲评、期考核”制度,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举办教师寒暑假培训班和名师专题讲座,实行教师教学基本功过关培训和考试,开展“以老带新”、“精彩一课”活动,选派教师外出访学培训和下企业锻炼,强化教师“双师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实行低职高聘。深入推进机关素质建设,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组织机关干部和教辅机构人员系统学习有关基本知识,开展读书竞赛,进行文化素质考试,持续开展干部联系部、进课堂、周值班和“担任副班主任”、“帮扶贫困生”、“联系薄弱班级”等主题活动,实行挂牌上岗和机关、教辅人员上下班指纹考勤制度。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下发建设方案,举办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院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加强校园标识文化、环境文化建设,高质量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打造“马鞍山大讲堂”品牌,多管齐下,努力培养大学精神,积淀校园文化。

(二)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从严治校,学生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强化初中起点学生管理,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起点学生管理的实施意见》,对学生人数过千人的系部设立初中起点学生管理科,配备专职班主任,加大投入,强化责任,实行“陪伴式”管理。加强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学院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学生管理和思政工作研讨会。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下发文件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待遇上给予支持,并举办培训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战场作用,推进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开办“名师讲坛思政系列讲座”,由院领导、资深教授授课。创新思政工作和学生管理方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持续推进“三文明”创建、“四讲”教育、“五早”文化活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各系部轮流举行周一早晨升国旗仪式。推进德育基地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与岳阳激情山水公司合作,共建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整顿考风考纪,突出诚信教育,加强自考和期考管理。强调“宽进严出”,加大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教育、处理力度,促进了学风院风好转,确保校园平安稳定,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

(三)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升

调整和充实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的决定,明确了“做强医卫类、做大制造类、做优商贸类、做精信息艺术类、做活农科类、做特化工类”的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目标,先后新设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6个,淘汰落伍专业9个。举全院之力重点推进老年护理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加大投入,聘请国内知名护理专家姜小鹰担任名誉院长、客座教授,组建专家团队和大师工作室。积极支持药学、助产2个省级特色专业发展。认真推进课程建设,组建课程建设团队,遴选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模块,开发实训项目。加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有2门课程分别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网络课程资源。为所有课程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全院建立了一批网络课程和师生个人教学、学习空间。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岳阳市国资委合作推进国泰阳光颐养苑建设,与北京爱康集团合作完成了附属医院改革,打造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强化技能抽查,将技能抽查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教考分离,每期抽查部分课程,并将抽查考试结果在全院通报。上述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学院在2012年底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了高度评价。在2013年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中,我院学生共获得奖项28个,其中一等奖6个。学院被评为全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四)强力推进招生就业与社会服务工作,办学规模得到有力保证,办学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面对生源锐减、招生面临寒冬的严峻形势和学院专业发展不平衡、非医卫类专业教师课时严重不足的现实,学院将招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领导带头、全院动员和专业队伍突击相结合,并加大非医卫类专业招生力度,招生人数逆势上扬,连续三年均在4600人以上,2013年达5052人,办学规模达到15285人。同时,生源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三年制高职学生占新生总数的70%,高考录取分数线高于全省最低控制线30多分,非医卫类专业招生形势逐步好转。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前列,始终保持在95%以上。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已成为省、市共10个项目的培训基地,近三年完成各类培训3万多人次。不断加强科研服务,学院积极发挥作为岳阳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的龙头作用,组建了岳阳市生物医药、现代物流、老年护理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洞庭湖特色中药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楼岛湖旅游文化研究所、张谷英民俗文化研究所,依托这些平台广泛开展科研服务。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1项,一大批项目获得专利、奖励或向社会推广。学院被评为湖南省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成为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其中“洞庭湖研究”栏目成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五)改善办学条件,维护教师尊严,提高教师待遇,为实现快乐教学、建设幸福校园作出了应有的努力。除对国泰阳光颐养苑、附属医院分别实行股份制和托管制经营外,学院对驾校、农科中心及校办工厂分别进行租赁、承包和目标管理,这些企业不再依靠学院财政拿钱投入,学院将有限的财力集中用于教学和改善民生。连续三年,学院每年投入500万元以上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抓住物价处于低谷的有利时机,投资4000万元(含市财政1000万元)新建了体育馆。积极筹资,分三年投入300万元推进人体生命科技馆建设。切实抓好校园绿化提质、环形道路建设、校园文化设施与考场监控系统建设,启动信息化校园网改造升级工程。积极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在以团购的形式高质量完成滨水·新境界教工公寓建设之后,启动了校园鑫科·蕙风园教工公寓建设,并推进原卫校、农校家属区的置换工作。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问题提交教职代会讨论、决定,扩大代表中专职教师的比例。加强院系两级政务、财务公开,扩大知情权、监督权。着力提高各种待遇,坚持把增加教师收入等作为重要实事来办。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中,坚持向一线教职工倾斜,增加课时费和津贴。2013年,教职工除基本工资外的津补贴、福利等平均收入,系部教职工比机关高出33.6%。给教学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先后选派教师到境外、国外学习培训达46人次。近三年,学院办学收入从2010年的1.03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15亿元。在收入增长的前提下,学院挤出近1000万元用于改善教职工待遇,教职工收入(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六)成功举办十周年校庆,凝聚校友资源,为学院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成功举办岳阳职院合并组建十周年校友联谊暨创业促进会成立大会,建立了近10万名毕业校友的信息资源库,开辟了校庆网页,编撰了校史和校友风采录,建立了校史馆;成立校友创业促进会,聘请创业成功校友担任学生创业导师;以专业特色和技能展示代替传统的文艺表演;以校友为主体,特意邀请近百名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和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参加,并颁发证书;校庆捐赠突破1000万元。利用校友捐资建立了追梦园、春晖园、校名石、校史馆等一批校园文化设施,注册300万元成立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整个校庆活动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节俭务实,起到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借外力发展、寓活动育人,给历史做小结、为发展鸣号角的作用,是一次共建精神家园、共促创业发展的联谊会和鼓劲会。

十年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和坚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内涵发展,强化特色发展,注重人本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永恒主题和第一要务。在十年发展特别是近三年的发展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围绕奋斗目标重点突破,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方法。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育人为本,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基本导向。

——坚持改革创新,调动院系两级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是我们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

——坚持求真务实,倡导抓铁有痕重落实的精神,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坚实基础。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学院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