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地方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教学

2014-03-12刘万华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商丘古代文学文学

刘万华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商丘地方文献整理与古代文学教学

刘万华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商丘地方文学与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该学科理论基础的途径,也是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寻求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同时,这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有力提升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还能宣传地方文化,培养地域文化研究人才。

商丘;地方文献;地域文化;古代文学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如何在传统模式下不断创新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专业教师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开放性、交叉性格局的形成,学术界不断地形成一个个热点问题。其中,地域文学(文化)研究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视角之一,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而且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各级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大多注意到挖掘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下大功夫进行地域文化的探究。

商丘师范学院作为商丘地区最高学府,在课程教学中的地域文化因素极少,既没有设置专门的地域文化(文学)课程,也很少将地域文化因素嵌入相关教学活动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该校古代文学课程,编者出于全局性考虑,对地域文化知识有意无意的忽视,一般缺乏地方文献以及地域文化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遵循现行教材来进行教学时,难以催生地域文学教学的自觉性。但商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上古至今形成了源远流长而又自成序列的文化类型,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商丘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城市发展口号,也在着力挖掘地域文化。商丘师范学院在“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也在关注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先后建成炎黄文化研究所、汉梁文化研究中心等地域文化研究机构,一批学者做出了《商丘文学通史》、《商丘通史》等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学校内涵建设与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导下,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充实和加强地域文化(文学)知识,有意识地挖掘地方文献,笔者认为可行可为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整理地方文献,充实商丘地域文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从《诗经》中的商人诗歌,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散文、汉代梁园作家群的辞赋,再到宋代应天府文人群的经济文章,以及明清时期归德府家族文人群的理学与诗文,豫东商丘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在整个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及特色性也不能说不突出。但在长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这些地域文学(文化)知识却不受重视,结果可想而知——必然造成大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进而导致疏离甚至排斥、贬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很多文史专业的毕业生,说起石延年、张方平、吕坤、沈鲤、宋荦等商丘古代作家,往往茫然不知,即便从《桃花扇》了解到商丘有个才子侯方域,但具体生平、创作情况却不甚了了。很多学生来商丘后往往满怀神往地游览古城景区,却败兴归来,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古城的城墙、街道,不是污染的南湖水,也不是八关斋中一块块冰凉的石碑,而是城墙下所蕴藏的文化,是从宋国、梁苑、睢阳到应天府、归德府的历史渊源,是从老庄道家到梁苑辞赋的瑰丽想像,是从睢阳保卫战到“古城八大家”的忠肝义胆,……但目前情况下不必说古城居民,即便是景点的工作人员、导游,因不具备深厚的乡土知识、地域文学(文化)知识储备,对很多古城文化知识不知其然,更不要说知其所以然了。改变这一现状,宣传商丘地方文化,必须从挖掘商丘地方文献资源入手。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挖掘地方文献,充实商丘地域文学(文化)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商丘和母校的文化情感,培养本籍学生的乡土自豪感,进而宣传和传承商丘的历史文化传统。商丘地方文献看似范围狭窄,其实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时而反映的是升平盛世,时而展现的满目疮痍,时而是才子佳人的文人风流,时而是忠臣志士的慷慨悲歌,无论是兼济天下,还是独善其身,无论是嬉笑怒骂,还是呜咽悲鸣,都真切地展现了文人们的心灵图景和时代烙印。要想了解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图景,只有建立在收集整理、研究地方文献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或是生拉硬扯、人云亦云,比如有的学人为了追述商丘久远的历史,把甲骨文中的“商丘”均认为就是现在的商丘;为了追述商丘是商朝、商文化的发源地,把阏伯和契视为一人;把商人的征伐说成是旅游,进而得出商丘是中国旅游的发源地。显然,这与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精神是有悖的。另外,明清时期的归德府家族文人群与明清易代的慷慨悲歌,可以说是商丘地域文学(文化)的重要分支,然而长期以来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即便有些关注,也往往是人云亦云。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就是对商丘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不够,造成视野不广、“文献无征”。这与地域文学传统的挖掘和地域文化精神的建立,是不相协调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在教学中挖掘地方文献、充实地域文学(文化)知识,能够发挥文学(文化)的熏染和教育作用。商丘地方文献中有着丰富的文学与文化图景,比如,张巡、许远的忠贞之情与睢阳保卫战的激昂慷慨,明末吕坤、沈鲤的忧国忧民与鲠直方正,侯恂、侯恪所代表的东林党人正直慷慨,很好地诠释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用世精神,这些与爱国精神培育、中国梦的诠释是一致的,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整理地方文献、充实古代商丘地域文学(文化)知识的探索

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相适应的地方文献主要是指其中的古籍,“大而言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著作者着眼,即凡乡人著作,不论其内容是否涉及乡土史地,不论其为经史子集,均属于地方文献之列;另一大部分从著作内容着眼,即内容涉及本地方的古籍,如旧志、史载、诗文、疏奏、家谱(以及碑版、题刻等虽不以书籍形式传流者)等等,均为地方文献之类。”[1]

位于黄淮海平原的豫东商丘,地域文化资源丰厚,历史上虽然经历多次黄河水患,一些文化遗迹尘封地下,但保留至今的地方文献仍十分丰富。从本校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目前收集的情况来看,大致形成了商丘古代文人著述、家谱、金石拓片、古旧地方志等四大系列。其中商丘各地文人作品有记载者共计680人,著作近2000余种,存世者约600余种;家谱已有350余部1800余册;金石拓片共计5大系列、11类、1430余种,近1500幅。包括商丘、豫鲁苏皖交界区(在古代行政沿革上曾隶属于商丘)汉画像石拓片、商丘地区墓志碑刻拓片、河南近年新出隋唐墓志拓片、中国金石集萃拓片(其中含《商周金文》、《商周秦汉金文集萃》《汉画像砖拓片》、《秦汉瓦当》、《历代铜镜》、秦汉砖铭拓片等)。另收先商、古宋国及西汉梁国的各种文献、出土简牍、汉代陵墓、汉画像石研究资料较为丰富,约2000余种、3500余册。这些丰富的地方文献收藏,亟待整理研究,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为商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研究商丘地方文献,完成《宋荦全集(附宋氏家集)》、《宋荦研究》、《沈鲤集辑校》、《商丘古代文人著述总目提要》等书稿多部。同时,指导学生研习商丘地方文化,多次为学生宣讲商丘地方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将商丘地域文学嵌入古代文学课堂

目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册,主要是按历史顺序的方式排列知识点,朝代之内按文体、作家(群)等结撰。由于篇幅限制,知识点往往很难与地域文化因素结合。近二十年来,地域文化研究的勃兴,相继催生一些地域文化史、文学史、历史著作,这为进一步开拓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在这一大潮影响之下,有关商丘地域文学、历史的著作如《商丘古代文学研究》、《商丘文学通史》、《商丘通史》等相继出版,为人们进行地方文学(文化)教学提供了较系统的参考资料。

将商丘地域文学嵌入古代文学课堂,必须注意把握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必修课,目的是让学生较系统地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知识,课堂教学时须把握这一主线,保证“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任务的完成,地域文学知识则只能作为其中的点缀和补充。比如,《商颂》是《诗经》教学较少关注的部分,就可以结合宋君祭祀祖先的《玄鸟》、《长发》诸诗,将商丘与商族、商人、商文化的关系穿插于商丘地域文学的形成探讨中。“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2],在刘武身边形成的梁园辞赋作家群是汉赋发展史中重要的文人群体,在讲授汉赋时,不妨将梁园的兴废、梁园文学意象的形成与影响以及芒砀山梁王墓群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汉梁文学与文化的感悟和认知。而在学习《桃花扇》时,不妨将介绍侯方域与雪苑社、明清时期商丘的家族文学等结合起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灵活的穿插和补充,使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与身边的地域文学紧密结合,以显示出古代文学的可亲可近。

另外,还可以开设古代文学的专题选修课,专门系统地介绍商丘地域文学,如《明清归德府望族与文学研究》课,分为归德府地域文学传统、明清归德府望族文学群体的形成机制与特点、明清归德府家族性书塾书院与文社、园林宅邸与明清归德家族文学、商丘侯氏家族文学研究、商丘宋氏家族文学研究等六讲,以家族文化为切入点,综合政治、文学、文化与地域的多重关系。

(二)将商丘地方文献整理与实践教学结合

厚重的商丘地域文化,丰富的商丘地方文献,虽然已经引起广大学者和地方政府的兴趣和重视,但时至今日,无论是广大学者还是地方政府部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没有系统、深入地收集、整理和挖掘,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我们现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是不相称的。改变这一尴尬境地的有效途径就是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商丘地方文献,无论是商丘籍古代作家的著作,还是非商丘籍古代作家描写、记载商丘人情风物的作品,这些丰富的地方文献既是商丘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集中体现商丘地域文化精神的系统资料,是我们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础文献。

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将地方文学知识嵌入教学中,而且应将商丘地方文献整理引入课堂,优化实践教学。

首先,带动学生开展地方文献的实践调查。商丘师范学院生源主要来自河南,尤其以商丘地区为多,这就为开展商丘地方文献调查提供了便利条件。再者,利用寒暑假期、法定假日或者周末,灵活安排,开展地方文献的实践调查,这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调查内容可以是与学生关系较为密切的家族家谱编纂、收藏情况,也可以是商丘地区寺庙建筑保存状况及庙会资料,甚至学生身边的碑刻文献资料、家族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及其著述,都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亟待调查、收集的地方文献形式。笔者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就曾发动学生对商丘市区重要历史文化景点如八关斋、商丘古城、火神台、燧皇陵、张巡祠等,开展碑刻文献资料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和整理,不仅使学生对商丘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以碑刻文献为题还获得了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校勘古籍和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实践训练。作为地方院校,商丘师范学院的古籍收藏相对较少,学生学习生活中很少能见到或者触摸到古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不仅以图片的形式在课堂上加以讲解,更应当引入实践训练,将整理古籍与教学及学生实践学习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有效地增强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古籍文献的句读、标点等方面的训练。笔者在地域文学的研究过程中,相继获批“宋荦研究”、“沈鲤集辑校”等多项社科或古籍整理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吸收部分学生参与进来,以课题带动读书,又以读书带动毕业论文的撰写。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处理期中考试、作业与古代文学的日常学习,以整理商丘籍古代文人著述的形式,作为期中考试或者日常作业内容,学生不仅了解了古籍的面貌,还运用了古典文献、古代汉语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一点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校每年暑假进行的“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或者成立兴趣小组,教师选择若干个商丘古代文学课题,指导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做一些地域文学的研究工作,以此带动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这不仅是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和有益实践,也将为学生研究生阶段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将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结合

在将商丘地域文学嵌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应该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品选,带领学生作实地考察,在实地再现文学作品的场景,力图实现古代文学作品的“可触性”。比如讲授孔子《论语》,可带领学生参观夏邑孔子还乡祠;讲授庄子散文,可带领学生考察庄子墓;讲授汉赋,可带领学生参观清泠池、平台以及芒砀山梁孝王墓;讲授杜甫的《遣怀》与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可带领学生参观商丘古城,慨想汉唐时睢阳城的繁华与安史之乱惨烈背后睢阳城的破坏;讲授范仲淹诗文,可带领学生参观应天书院;学习《桃花扇》,可以参观壮悔堂、香君墓。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广阔的社会中,结合所学知识,与文物遗迹、名胜古迹接触,在实地考察中夯实书本知识,这也是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要求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结语

地方文献不仅是地域文化及文学的重要载体,同时,“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教材”[3]。作为地方性师范院校,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地方文化及文学纳入课堂教学中,同时通过调查、整理等多种实践形式,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实训结合起来,从而在宣传地方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实践人才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解并热爱商丘、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进而有效地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1]刘汉忠.地方文献类古籍收集、整理述例[J].广西地方志,2006(6):30.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1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3.

[3]贾光.师范院校应注意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J].津图学刊,2003(3):78.

(责任编校:张广宇)

Study on Shangqiu Local Literature and Ancient Literature Teaching

LIUWan-hua

(School of Literature Arts,Shangqiu Normal College,Shangqiu,Henan 476000)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strengthening the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Shangqiu local literature is not only a way to test the students’theoretical foundation,but also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teachingmode,seek the way of utilizing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At the same time,the practice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ancient literature teaching effect,drumbeat the local culture and cultivate regional culture research talent.

Shangqiu;local literature;regional culture;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 193

A

1672-738X(2014)04-0042-04

2014-04-17

2012年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 j gxm36)。

刘万华(1980—),男,河南商域人,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中文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商丘古代文学文学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问题意识”探究一一以《诗经》为例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我们需要文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