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类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为例

2014-03-12王春燕花鸥汤浩洁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院能力教育

王春燕 花鸥 汤浩洁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 211800)

卫生类高职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为例

王春燕 花鸥 汤浩洁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 211800)

创业教育的开展,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合乎社会发展的需求。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结合社会与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化对创业教育内涵的把握,明晰创业教育的特征,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加强学生创业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培养,努力构建创业教育的实现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创业”已逐步成为一个高频词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业,把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放在了首要位置。创业教育不是临时添加在高校身上的政治任务,也不是高校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做出的被动无奈之选,而是高校基于时代发展需要与学生个体发展需要而做出的人才培养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大学生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的概念是在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报告中阐述的“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的问题,要求把创业能力教育护照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2]。

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因而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创业者的教育。其实这仅仅是从狭义层面理解创业及创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越来越趋向于广义,即1991年日本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对“创业教育”达成的共识:创业教育即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3]。由此可见,创业教育是对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补充,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其实质就是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激发当代大学生这样一个年轻群体的创新意识、培养其企业家精神、丰富其创业相关知识、增强其创业实践能力[4]。

二、创业教育的特征

从创业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来看,创业教育本应是包含于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因而自然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同时,创业教育更加强调融入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因而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和鲜明特征。

(一)创业教育的过程彰显时代性

在当今这样一个开放的、充满竞争和变革的时代,创业教育正是紧扣时代脉搏应运而生,可谓是时代的产物。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处处彰显时代精神,是一种开创性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型的教育模式。

(二)创业教育的目的强调主体性

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处处强调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同时也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性格魅力、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很强的自立意识的高度自主性的人[5]。

(三)创业教育的手段蕴涵实践性

创业教育十分强调对受教育者实践能力与执行力的培养,强调受教育者在实践中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因而创业教育的手段蕴涵实践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使受教育者直面社会现实、深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自身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社会需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现前瞻性

前瞻性是创业教育的内容要核和题中应有之义。“创”即内含开创性,创业教育要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敢于求新、求异、求变,在一定层次上能够超前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合理地展示理想与未来。因此创业教育在理念、内容、承载形式及方式手段上,都要体现出前瞻性的特征。

三、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属公办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近年来,依托于卫生行业的发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都名列本省前茅,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学院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认识到创业教育一方面对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宽毕业生的未来就业前景、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以及学院的长远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及时更新创业教育理念,从广义视角思考和理解创业及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着重开展了以下探索。

(一)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岗位创业

一般而言,人才市场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基层和一线的工作岗位,而当代大学生却大多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与不足,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专业思想牢、实践技能优、发展潜力大、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面向基层和一线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创业者创业初期的不易和艰辛,尤其是某些创业者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帮助学生“洗脑”,树立岗位创业的理念。所谓岗位创业,就是立足于本职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自己本岗位、本职业做出重大贡献和创举,甚至引领此行业的发展。通过优秀毕业生们的突出工作事迹感化学生,让在校生从成功的师兄师姐身上看到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学院近年来的毕业生立足基层、爱岗敬业,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动手实践能力扎实,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2.合理准确定位,明确素质要求

学院开展全程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的定位,明确不同的素质要求。

针对大一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的开展,要求他们做到:了解自我,进行SWOT分析,既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机会,也要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发展阻碍;不仅仅学习知识,更要掌握有效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会与人相处与沟通的技巧,具有爱心并学会关心他人;科学制定目标计划并学会任务分解和时间管理,努力达成各项目标;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服务他人与社会[6]。

针对大二学生,通过创业教育拓展课程的开展,要求他们做到:增强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筛选加工的能力,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与技巧;增强沟通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树立责任意识并勇于担当;进一步提高执行力,深化开拓精神的培养,在某个团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并能影响和凝聚整个集体;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生涯人物访谈,体验通过辛苦的付出,取得成绩或他人尊重。

针对大三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则要求他们做到:培养目标导向的行为方式,不畏困难、迎难而上、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判断市场信息并能果断做出决定,培养预见性和前瞻性;撰写创业计划书,尝试创业团队的组建,担任团队的领导者或主要负责人,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商业活动或各种比赛,圆满完成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创业教育实现机制

1.突出岗位能力,完善课程体系

依照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特征,核心内容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为: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体而言,通过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与创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帮助其了解创业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创业心理品质包括自信、冒险精神、坚持不懈、独立性和合作性等方面,通过对创业心理品质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习并形成创业者所必须要具备的各种非智力因素。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心和创业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通过对创业过程中必经的程序以及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积累创业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7]。

围绕知、情、意、行四方面,学院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加强课程知识体系的解构与重组,突出学生全面素质、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不同培养目标设置实践环节,构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建设,有效帮助学生达到顺利“入门”、有效“入行”、成功“入职”、开拓创新的递进要求。

2.注重校企合作,深化实践教学

学院主动适应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密切校企合作,注重工学结合,加强与外界社会力量尤其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施三种合作模式,为创业教育搭建一个优质的实践平台。

一是“交互式”合作。学院充分利用企业在人才、技术、设备上的优势,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发挥兼职教师实践经验和行业、企业的工作优势,将工作、生产一线的实用知识与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修,合作项目开发,实现双方互惠共赢。二是“分段式”合作。通过与医院联合开办护理专业驻点班,一年级的基础理论课在学院完成,二、三年级的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则在医院完成,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三是“订单式”合作。学院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设置课程,由合作企业承担部分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以及企业文化宣讲等,定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参观、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三种合作模式,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切实将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锻炼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1.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除了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学院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勤、慎、诚、爱”的校风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注重培育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职业精神;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巡礼节、“墨海飘香读书月”、“医学人文与人文医学”专家讲坛,野外护理急救训练和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强化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开展“感恩建康活动”、“雷锋月活动”、“爱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献血献爱心、扶贫济困、敬老助残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育青年学生奉献、友爱、互助的品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强化社会实践,增加创业能力

学院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组建了涉及公益服务、文学艺术、体育健身、政治法律、创新创业等类别的学生社团32个。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在活动中接受生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开展了创业沙龙、创业人物访谈、创业名师大讲堂、知识产权宣传月、模拟面试大赛、创意大赛、“知名企业行”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学院予以大力支持,除了加强办公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配套外,还设有三创奖学金为学生的创业孵化配备一定的经济保障。还安排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力争将学生的创业设想、创业意向进行孵化培育。目前已有建康养生堂、QQ农场校园盆栽、中通速递校园代理、ISO摄影工作室、舞台服饰租赁等项目已成功入驻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这些创业项目的运营,既使学生的创业设想成功落地,变成现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又增强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将创业教育的精髓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促进其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由此可见,创业教育是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是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不仅仅是育成创业项目和创业行为,更是将这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注入到学生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

[1]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9-33.

[2]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3]梅强,张夏蓉,毛翠云,等.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7):78-82.

[4]刘小延.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大学生就业,2014(2):19-22.

[5]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131-133.

[6]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7]胡清,陶亦亦.高技能人才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6-7.

(责任编校:马余平)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Jiangsu Jiankang Vocational College for example

WANG Chun-yan HUA Ou TANG Hao-jie

(Departmentof Student Affairs,Jiangsu Jiankang Vocational College,Nanjing,Jiangsu 211800)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keeps innovating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concept,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exploring w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vely,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of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motion,conception action etc, building a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promoting all-round developmentof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all-round development

G 715

A

1672-738X(2014)04-0031-04

2014-05-26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2SJB880027);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B-a/ 2013/03/015)。

王春燕(1981—),女,江苏金湖人,思想政治教育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

猜你喜欢

学院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