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4-03-12邱桂平

语文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记叙文创新能力作文

邱桂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可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重“教什么”,轻“要什么”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总是按部就班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训练下去。比如高一上学期重点训练记叙文的构思和立意,下学期训练复杂记叙文的选材,学会写波澜曲折的文章;高二上学期以训练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为主,下学期侧重训练议论文的选材和语言等。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学生听讲”。教师对“教什么”如数家珍,而对“学生需要学什么”心中无数。其结果就是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灌输,对作文产生恐惧。甚至三年学习结果依然是作文错字连篇,语病百出,记叙文不会记叙,议论文不会议论,说明文不会说明。

2.重“模式套路”,轻“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材中,作文的序列往往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不同文体的写作模式”,强化“套路”。尽管广东省高中语文新教材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改变,但我们的教师依然死抱“模式”、“套路”不放,制造出一篇篇的“范文”。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传授,更多的是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在此过程中,写作个体将内化为情感认识的与其血脉相连的客体对象外化为语言形式,必然会打上其观照客观对象时的主观差异性烙印。作文教学必须破除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以激发学生个性的解放,培养创造能力。

3.重作文“数量”,轻作文兴趣和主动性

现在大部分中学对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篇数,甚至每篇作文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作为教学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教师为完成这些数量而“奋斗”,学生则以完成了这些任务为“万事大吉”。学生根本就无写作兴趣可言,更不用说主动、积极地去练笔。教师对学生作文时抓耳挠腮、咬笔杆、作痛苦状熟视无睹,一味地归罪于学生懒,不会动脑子。

二、作文教学策略

1.细化作文教学目标,提倡学生评改

学生作文时,大都有“恐惧心理”、“畏惧情绪”。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太笼统、太抽象,学生作文时难把握。

首先要细化教学目标,使抽象的、笼统的目标要求具体化。例如大纲规定“会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则不妨将其细化为:记叙的运用、描写的运用等若干个小项目,逐一进行训练。化复杂为单一,这样目标更为明确,训练也就更容易把握,写作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再如,考试说明中规定:“作文要有文采”。我们把“文采”分成“用词准确生动”、“引用名人名言”等。这样就使“文采”真实可感了。特级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班中,有一个学生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结果,这个学生的作文就写了一句话。第二次作文时,魏老师对这名学生说:“这次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学生爽快地答应了。结果那名学生越写越有自信,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了。我们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话可说,都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其次,改变作文的教学模式,把“教师评改”变为“学生评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出一位组长。每次的作文都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评改。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互相讨论作文的得失,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高一时作文的问题较多这一特点,在自评自改过程中,可把解决问题的目标单一化。例如,可连续几次以“纠正错别字”为重点,或“以遣词造句是否得当”为重点,或以“文章的结构安排”为重点等等,从基本的常见错误开始纠正,使学生能够“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另外,让科代表整理、公布各小组的典型错误例子和做得好的典型文章。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学生都明确是自己要写作文,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也能写好作文,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新课标选修教材中文学作品丰富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好办法,借助这些作品对学生的阅读做合理的要求,巧妙地选取角度,精心指导,对培养学生形象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1)改换关键词。在诗词鉴赏过程中,不妨把“诗眼”等关键性的词进行改换,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创造,逐渐培养创新能力。(2)改变构思。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由于表现主题的需要,把夏瑜的故事作暗线处理,假如我们把它作为明线安排又如何?司马迁的《鸿门宴》中,项羽“不忍心”,不听范增劝告而放走了刘邦。如果项羽杀了刘邦,故事是个什么结局?(3)另设情景和情节。例如学习了曹禺的《雷雨》,可以让学生写“侍萍”认了周萍后,周萍的反应(语言、动作、神态等);让学生依据鲁大海的性格,续写鲁大海同周朴园的斗争。通过以上措施,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创新基础。

3.利用热点话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上网聊天”、“网恋”、“网络文学”、“山寨”以及时下高中生热捧的郭敬明等新生代文学偶像成了他们的热点话题。对这些“热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关注这些话题,写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对“热点”进行引导,把“热点”由“中学生的”引向“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使“热点”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好习惯,同时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有话可说、非说不可”的兴奋状态。例如,笔者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时文导谈”栏目,把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好话题推荐给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激发学生的读写主动性和积极性。

21 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世纪,教育的灵魂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只要我们真正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迎来新的春天,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猜你喜欢

记叙文创新能力作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