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类专业设置与课程教育体系关联性研究

2014-03-12贺福元杨岩涛唐昱石继连

药学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药学制药药学

贺福元,杨岩涛,唐昱,石继连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长沙 410208)

药学专业高等教育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继美国将其纳入到高等教育后,1906年满清陆军医学堂创办药科,开中国药学专业高等教育之先河[1],从此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药专业高等教育最早见于1958年河南中医学院创办中药专业[2],其后北京等老四校创办了中药系中药专业。近10年来,随着国家将教育发展纳入到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举国上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由1970年代末刚开始恢复高考升学率的4% ~5%,年招生人数为27万,发展到目前的近80%,年招生人数达600万。在全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下,药学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中国药学年鉴》2008年卷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设置有药学类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共513所,培养药学类专业人才18万余人,其中每年硕士生招生近1500名,博士生近200名[3]。中药高等教育由无到有,到目前为止,全国61所高等医学院校系中已有3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中药类专业[3-5],由1997年前的年招生600人规模发展至目前2.5万人。药学高等教育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仅设了药剂学、药物化学、生药学、分析鉴定、制药工程5个专业。1950年代末期才创办了中药专业,在后续的60多年期间历经数次调整,最少设置3个专业,最多达18个相关专业。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现将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7个专业被列为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点[6]。由此可知,药学类相关专业的设置备受药学教育界的关注,现随着药学事业的发展,药学专业的不断分化,面临着怎样设置适宜的药学专业及如何处理与课程教育体系关系的问题[7]。据此,本研究对药学类专业设置与课程教育体系关联性的研究进行探讨,旨在促进药学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 药学类专业简况及培养目标

目前开设的药学类专业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保健)食品工程、中药资源、医药营销、临床药学与药学英语,各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8,9]分别如下。

1.1 药学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药品开发、生产、检验、流通和管理等领域从事新药研究、药理实验与评价、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以及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1.2 中药学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中药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与管理等领域从事新药研究、中药材鉴别、中药成分提取、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检验、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1.3 药物制剂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物制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及制剂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1.4 制药工程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物制备及其工艺工程产业化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原理、生产工艺技术、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备等领域从事新药研发、新工艺研发、生产工艺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改造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1.5 生物(制药)工程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生命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1.6 (保健)食品工程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分析与检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与保健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7 中药资源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药资源分布、采收加工、成分提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保护、品质评价、中药材生产、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8 医药营销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和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事医疗器械和药品营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我国医药巿场运作的特点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市场调查研究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能初步胜任医疗器械及药品流通企业的购、销工作。

1.9 临床药学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药品临床使用、检验、疗效评价和医院药房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1.10 药学英语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医学、药学知识和法律、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事医疗器械和药品外文翻译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国际医药文件的书写特点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英文文学研究能力,能初步胜任医疗器械及药品领域的英文文献翻译、教学与国际交流工作。

2 面临问题

随着药学相关专业的不断增加,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各种问题便凸显出来[10-13]:①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结合我国药学行业规模还有多大,我国的药学教育发展规模还有多少空间,是否还需要进行专业分化[14-15];②各药学专业的设置依据,怎样根据各专业特点设计课程教育体系;③各专业课程体系是否能培养出符合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的人才[16];④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怎样与原来的教学设施相衔接[17];⑤专业设置是否起到分流减压的作用[18-19],是否有利于学生毕业就业;⑥专业设置是否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首先讨论“专业设置与课程教育体系关联性”基本问题。

3 问题解决思路与对策

3.1 基本思路

对于上述问题,应首先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分析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参考欧美发达国家药学行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的药学专业设置要求,探讨最适宜的专业群设置,再根据专业设置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育体系[20]。

3.2 对策

国家经济发展规模与行业状态对药学专业设置的要求:专业设置必须与整个国家的办学规模相适应,而办学规模又应与社会发展关系相适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朝着建成小康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因此药学专业设置必须与药学办学规模、国家宏观经济状态及药学行业整体发展态势相适应。目前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生产经济规模按近8万亿美元,而药学行业的产业规模已达1.5万亿人民币(合0.25万亿美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3%左右,再加上医院药剂科及药检所等服务性单位的经济收入,整个药学行业的经济规模占全国国民经济总量的5%左右,堪称为社会重大经济行业[21,22]。到目前,药学高等教育共计培养药学方面人才近20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万,与欧美国家药学人才占全国人口的3~4/万,经济规模占国民经济总量15%尚有3倍的发展空间。欧美国家医药发达,药学学科分化为制药学、药理学与药物化学三个大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化为药物化学、药物政策、药物经营与管理、临床药学等专业,美国不承认中医药学科,不设与中药学相关的专业。我国在参考欧美发达国家药学专业设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目前药学专业设置实际情况,药学相关专业可设置为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保健)食品工程、中药资源、医药营销与管理、临床药学、药学英语等专业。对于后续需新增设各专业,应考虑符合下条件[23,24]:①国家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体现一定的专业特点;②有具体学科与之对应,专业课分化成熟,有教材或专著出版,在药学行业某一领域认可度较高;③具备相应学科的教学师资,或能从相近专业培养成专业教师;④社会认可度较高,毕业就业前景较好,能起到减轻就业压力的作用;⑤全国高等学校具有开办所设置专业的条件。

根据药学专业设置的要求,突出各专业特色,设置课程教育体系:药学相关专业总体按理、工两种主要教育形式设置,兼有医学教育的办学形式。对于各专业的课程特色与开设如下[25-26]:①公共课按全国高等学校所开的公共课程教学;②基础课,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资源、药物营销与管理、临床药学、生物(制药)工程、(保健)食品工程等专业按化学型基础知识教学,主要设置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而药学英文专业参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课程设置,突出医药,特别是药学专业英文学习;③专业基础课,对于药学、中药学与临床药学专业应突出“理”科特点,主要开设与专业课相衔接的课程,药学专业主要设置生理与解剖、微生物与免疫、生物化学、药用植物学、医学基础理论概论等课程;中药学专业主要设置生理与解剖、微生物与免疫、生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基础理论概论、方剂学与中药学等课程;临床药学专业应设置生理与解剖、微生物与免疫、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概论等课程。而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资源、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应突出“工”科特点,主要设置物理药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植物生理生态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对于药学英文专业可在药学与中药学专业课的基础上,采用英文版教材,但按文科要求的大纲进行开课;对于药物营销与管理专业可开设电子商务、会计学基础、广告实物、消费行为学、物流管理等课程;④专业课,是完整体现各专业特色的课程,各专业尽可降低重叠程度,突出特色。药学专业开设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与药剂学等课程;中药学专业开设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成药分析与中药药剂学等课程;药物制剂专业主要开设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工业药剂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制药工程专业开设制药工程、中药分离工程、药剂学、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环境工程等课程;生物(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发酵工艺原理、分离纯化工艺原理、生物药品分析、生物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保健)食品工程专业开设发酵工艺学、食品工艺学、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中药资源专业开设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资源学、中药材栽培学等课程;药物营销与管理专业开设药品营销学、药品经营管理、药事法规与药事管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药事管理学、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临床中药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课程;药学英语专业开设药学与中药学专业课对应的英文版课程,但按文科大纲进行要求。

由上可知,专业设置是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其课程教育体系按照“同公共,类基础,别专基,异专业”的原则建立。所谓“同公共”指的是各药学专业具有相同的公其课;“类基础”指的是药学专业具的与化学型人才培养类似的基础课程;“别专基”指的是各药学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体现其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异专业”指的是各专业的根本差异在于所开的专业课程,应体现各专业的特色,尽量独立而不重叠。

4 课程教育体系的建立

根据上述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可确定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体系。

4.1 中药学

高等数学、物理学、数理统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 、生物化学、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

4.2 药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数理统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

4.3 药物制剂

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学、制药工程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药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工业药剂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

4.4 制药工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合成、化工仪表与自动控制、制药工程原理、中药分离工程、中药药剂学、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环境工程概论、新药开发概论等课程。

4.5 生物工程

微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发酵工艺原理、分离纯化工艺原理、生物药品分析、生物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课程。

4.6 食品工程

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发酵工艺学、食品工艺学、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规划与设计等课程。

4.7 中药资源

解剖生理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中药生物技术、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化学、土壤肥料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资源学、中药材栽培学等。

4.8 医药营销

生理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学、免疫学、药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临床医学概要、药品营销学、电子商务、会计学基础、广告实物、消费行为学、物流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事法规与药事管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实务、财务管理学等课程。

4.9 临床药学

在药学专业的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基础上,开设临床中药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课程。

4.10 药学英语

药学与中药学专业课对应的英文版教材,文科大纲。

综上所述,药学事业的发展无不与药学类专业的壮大和发展攸关,而药学类专业的不断分化又以具体的课程教育体系得以体现,最终以社会发展需要与行业接纳得到认可和确定。社会发展需求决定药学专业的设置方向,也决定其课程教育体系的确定。在设置专业课教育体系时应要体现“同公共,类基础,别专基,异专业”的原则,在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前提下,药学类专业按快速、高效、超前、连续、协调、健康、有序的正确轨道分化发展,建立相应的课程教育体系。笔者既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课程的教育,又重视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开设[27]。各专业的课程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药学人才还会反作用于社会:当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一致,行业认可程度高,则会加速推动药学事业的发展;如果课程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素质结构与社会需要不适应,则有可能延缓或阻碍药学事业发展[28]。因此建立与药学类专业相一致的课程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在确立了药学教育专业及课程教育体系后,怎样建立与药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相一致的考核评价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将在后续的论文中作详细的探讨。

[1]李超进主编.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22.

[2]傅俊英.近五十年中医院校教育状况阶段性变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3):3.

[3]杨世民,问媛媛.新中国成立6O年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9):1459.

[4]佘靖.中国的中医 世界的中医[N].中国卫生产业,2007,(1):45.

[5]国发[2009]22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5):5.

[6]吴桐.生命科学与高等药学教育[J].药学教育,2001,17(2):1

[7]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1676.

[8]桂克仪,梁仁,陈一岳,等.21世纪初药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拟定[J].药学教育,2002,18(1):6.

[9]赵盼茹.药学专业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7,(4):150.

[10]向永辉.关于中医药教育体制改革的宏观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6(252):406.

[11]戴慎,章茂森.实施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定位的策略[J].中医教育,2007,26(3):15.

[12]李惠,路岩莉.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现状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8,(11):61.

[13]杜艳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4):7.

[14]王尚勇,孔丹妹,编译.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06,(8):5.

[15]陈二员.中医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7):1.

[16]陈雁,汪玉梅,林小桦.以产学研合作为契机,推动创新型中药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41.

[17]胡娟,庞文生.加强中药专业学科建设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J].中医教育,2008,27(1):82.

[18]彭成,王世宇,董小萍,等.中药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8,24(1):15.

[19]徐思师,吴帆,梁嘉,等.中药学院开展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488.

[20]贺福元,贺又瞬,杨应芹.药学(中药)类专业教育规模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J].药学教育,2004,20(4):1.

[2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N].新华社北京,2012-03-16.

[22]庞挺,吴春福.美国药学人才培养现状与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123.

[23]柳亮,曹云飞,高 枫,等.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现状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33(450):63.

[24]林道立.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75.

[25]田险峰,马雪华.对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7):19.

[26]肖培云,杨永寿,刘光明.调整药学课程体系创建新型教育模式[J].大理学院学报,2000,7(4):73.

[27]陈安朝,胡高云,余嘉政,等.药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研究[J].中南药学,2004,2(3):191.

[28]王新杨.我校药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780

猜你喜欢

中药学制药药学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