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思考
2014-03-12
(河南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27日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指出,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段时间工作很关键,一定要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坚持不懈抓常、抓细、抓长。习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当前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而“四风”的形成与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密切相关,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不良,必然导致“四风”的产生或蔓延,就必然成为发展的阻力。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动力,不做阻力,就必须先从自身的生活作风抓起,以良好的生活作风来杜绝“四风”的产生。
1 充分认识当前突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是领导干部工作之外在处理私人事务和家庭事务、处理和他人的非工作性质的社会交往事务等一切“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党的建设全局以及带动政风和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强化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生活作风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支撑点,因此,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并把它看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环节。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均做过重要的指示。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对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譬如,在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①1953年初,毛泽东又作了几条规定:“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毛泽东认为,“遵守这些规定,就是谦虚的态度。”②从毛泽东对这些生活小节的高度关注,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视。改革开放后,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求私利,生活特殊,引起人民群众不满,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要讲特殊化,恐怕首先表现在高级干部身上”“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 ”③反复要求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上不仅要从我做起,而且要从身边人做起,要建设良好的家风。进入经济转型期,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受利益驱使,不顾党纪国法,以权谋私,严重地冲击和侵蚀着党的干部队伍,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明确指出,“一些干部的蜕化变质,甚至叛党投敌、出卖情报,大都是先从生活作风方面被打开缺口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④要求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不懈地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带来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⑤。“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字,用洗练精辟的语言精准概括了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颁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反四风”,强力推进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习总书记以身示范,从赴广东考察工作时吃自助餐,到赴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从在湘西同村民一起摘柚子,到去北京庆丰包子铺排队点餐,包括款待来大陆参访的连战伉俪吃家常菜,看似都是关乎总书记言行的一些小事小节,但正是这些小事小节,映出了总书记过硬的党性、作风和人品,给全国党员干部做出了典范。
1.2 强化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党的形象和命运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它反映着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影响着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一个人的活动分为工作和生活两部分,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则被高度抽象化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作了这样的表述:“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⑥。马克思的这段话实际上表述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生产方式是生产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具有手段的性质,而生活则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二是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定的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生产活动是为“生活”而存在的,换作通俗的话讲,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人们更关注于怎样生活也是事出有因。人民群众往往会从领导干部的房子、票子、妻子、孩子及私生活上审视党风和政风。一般人生活作风不检点,会让人瞧不起;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不仅让群众厌恶,还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脱离群众,就会丧失民心,就有亡党的危险,决非是个人的小节、小事。近些年发生的实际案例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中纪委网站从2012年底至今年9月5日的630多条案件通报信息中,全国已有241名不同级别落马官员被移送司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已介入,其中48人被官方认定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占比近两成,均为男性。在这48人中,19人为副省部级以上高官。数据显示,级别越高的官员,一旦腐败后越容易“道德败坏”⑦。部分官员贪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包养情妇或维持与情妇间的关系,一些贪官甚至与情妇共同受贿。少数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腐化与“生活糜烂”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切齿痛恨。
1.3 强化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是官员生活状态现实所迫
毫无疑问,当前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总体上是健康的、积极的,这是主流。但同样明确无误的是问题也很严重。前几年,我们研究党员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时提出过“四化”,即人生价值功利化、生活方式享乐堕落化、人际关系庸俗化、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放纵化,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纠正,都还不同程度地继续存在,与此同时,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就是工作生活扭曲化。突出表现在双面人生,即工作上废寝忘食,生活上贪污腐化。有三种情况。一是,嘴巴作秀型,即“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好话说尽、就是不做,甚至坏事做绝。在台上他们道貌岸然、鞠躬尽瘁,台下却是男盗女娼、五毒俱全;大会小会讲党风廉政,私底下却是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生活中高喊“艰苦朴素”的口号,转头就公款大吃大喝;在选任干部时声称,公平公正、选贤用才,私底下任人唯亲、唯钱是举。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譬如,十八大后首位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李春城,在担任成都市委书记期间,曾多次发表反腐倡廉的“高见”。他曾提出,“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势头。”季建业也有各色“廉政佳话”。任职扬州市委书记时,他曾为《扬州勤廉史话》作序,还在廉政谈话中要求干部“正确对待权、利、能、廉”。就任南京市市长时,季建业还承诺要“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市长”,并表示“做到不为亲戚朋友谋私利,不允许亲友家人打我的旗号办事、拉工程,不干涉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方面的事项”。贪官们如此秀“廉政语录”,不外是为了迷惑上级和群众,掩盖其贪腐劣迹!至于其“嘴巴作秀”中宣扬的反腐论调“连自己都不相信”,其工作状态与为人民服务更扯不上边。二是,工作生活背离型,“左手拿先进,右手揽美女”。工作上勤勤恳恳,感情生活一团糟。有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官员工作确实很辛苦,多数官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其中“8小时”为19.74%,“8-10小时”为64.65%,“11-15小时”为14.75%,86%的受访者被要求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⑧。但少数干部在忙碌辛苦之余的私人感情生活却极为混乱,追逐婚外恋、养情人、包二奶等“时髦”。今年以来,在中纪委通报查处案件,一个新词“通奸”屡屡见诸其中。2014年7月2日,中纪委通报7名被查处官员的案情,其中5人均被提及有“与他人通奸”的行为。说明以通奸为代表的“错位的感情”是不少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催化剂,是案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是,工作生活交集型。最典型的就是餐桌腐败,“酒席、饭桌”异化为工作的延续,在半公半私的人际交往和觥筹交错中“搞定”本该在办公室完成的任务。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法制尚不健全、制度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作为构建“人脉网络”、疏通工作通道的各种交际应酬已经成为各级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并以“常规性工作方式”的名义扭曲着部分干部的工作理念。应该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种各样的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收敛,但是暗地里的“觥筹交错”仍然暗流涌动。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是条件,过多强调个人情社会等外因,有为餐桌腐败开脱之嫌疑,但几千年习俗形成的权利生态,也确实迫使干部陷入穷途困境,不得不“随大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毕竟,不是每个干部都如焦裕禄般意志坚定。对大多数可正可邪的“摇摆干部”而言,在腐败亚文化面前可能近墨者黑,而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系统里,就可能是一匹良驹、一柄利剑。黑龙江晨报2014年9月13日报道,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因为学生在教师节为给她送礼,感到很丢人,训了学生足足一节课。她的理由就是“人家别的班老师都买了”,谩骂学生,“你们咋那么没人性呢?”从其话语中,可以读出,她理直气壮的原因也是因为从众心理,冯群超是一名教师,不是领导干部,但由此确实可以看出环境的作用。
2 多策并举强化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领导干部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其生活作风具有强大的示范性和辐射力,看似小事小节的生活作风,处处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因此,多策并举强化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已是刻不容缓。除了深化改革、强化监督之外,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2.1 着力三观教育,夯实人生之基
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这三个问题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最基本的命题,也是人生的根本。说到底,这是信仰和世界观问题。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权力观、地位观、苦乐观等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讲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墨子也说“兼相爱,交相利”,数千年来,芸芸众生也确实因一个“利”字生生死死。工作生活严重扭曲的双面干部,其人生聚焦的也不外是财色名食睡。他们之所以奉行这样的价值取向,根本原因在于人生观、世界观错误,没有给自己的信仰奠定坚实的理性支撑。所以,我们看到落马的贪官们忏悔时大都会说,自己的理想淡化了,信念动摇了。实际上,他们从未正确树立自己的三观。在他们内心深处人生观、世界观都一直是错位的。最近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今社会有高达88.0%的人(完全认同、比较认同者分别占60.2%和27.8%)认同“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病”。超过半数的网友(占比57.5%)认为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官员群体身上⑨。因此,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细化和深化,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非常必要与及时,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落细,就是个人价值观的培育上,目标要细,要求要细,责任要细,措施要细。从细节抓起,从习惯养成做起,持之以恒、不断校正。落小,就是不能大而无当,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落实,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再抓实。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2 着力更新观念,弘扬优秀生活品格
品格源自希腊文charakter,意为雕刻、切割,含有卓越出众、美好特质之意。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做正确事情的内在动机,决定了人们回应人生处境的基本模式,好品格可以促使人们在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按最高的行为规范做出正确的选择。品格入生命中的方方面面,生活品格则专指个人生活内在特质。客观地说,我们在生活品质的塑造与宣传上,过去做得并不到位。我们习惯于高大全式的思维定势,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视为干部服务群众的至高境界,把忘我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计得失、亲人去世没法发送、亲人生病无法陪护、老人年迈无法床前孝敬等作为典型,把我们的领导干部神圣化,在我们的宣传中,在群众的印象中,都是特殊材料打造出来的“铁人”范式领导,个个都是尧舜禹,眼中只有工作没有儿女私情的工作机器。毫无疑问,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自然应该在工作上率先垂范,但他们还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一样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实际上,神话的宣传形象,不仅一般干部做不到,老百姓也是不信任的。恰如画中的风景,即使再美,也只能远观,摸不到,学不上,更做不到。现代社会中,老百姓对生活和工作的理解越来越辩证,对人的评价越来越全面,我们的宣传教育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倡导新型干部形象,回归“平民化”和“常人化”,让领导干部的形象更加真实,更接地气。另外,让领导干部走下神坛,还有助于打破一些干部只拿自己当“干部”的“父母官”情节,始终牢记自己永远是群众的一员,而且是群众的“公仆”和“服务员”,而不是群众的“官老爷”。在生活品格上突出一个“净”字,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时时以“两个务必”砥砺自己,管住自己的口、自己的手、自己的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品格锻造上,突出一个“慎”字,慎微、慎独、慎始、慎终、慎欲、慎友,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讲操守、重品性,明辨是非,克己慎行。
2.3 着力制度建设,规范和引导良好的生活作风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也必须靠完善健全的制度作保障。中央“八项规定”、河南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郑州市委市政府20条规定出台以来,对于减轻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当前应趁势而上,从速完善规范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制度体系。一是,出台针对生活作风的规定,增强制度约束的可操作性。严明的生活作风必须要有刚性的制度约束。所以,制度一定要具体、实在、可操作,不能抽象、空洞、大而化之,一定要把原則性要求变成铁的纪律,变成一道高压线,谁违反了就要受到惩处。最近重庆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十二不准”》,譬如,不准赌博或在公共场所从事帶有财物输赢的棋牌等活动;不准发生酗酒滋事等不注意公众形象及不符合身份的言行;不准不尽抚养、赡养責任,实施家庭暴力,违背家庭道德;不准与异性进行不正当交往或保持不正当关系;不准参与有异性陪侍服务的活动等等。把对生活作风的原则性要求转变成可操作的具体规定,让党员干部时刻看清生活中的“红绿灯”。这种做法很有借鉴意义。二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在制度安排和设计上,必须切实考虑和关注交流干部夫妻分居、子女入学、探望老人等现实问题,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努力实现既能培养干部,又防止出现因家庭和亲人监督的缺位而产生的权色腐败等生活作风问题的不断出现。三是,健全干部考评体系,将干部道德纳入考核体系。可学习借鉴一些国家公务员道德立法的经验和做法,探索领导干部道德法规化建设,建立科学可行、便于操作的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机制,对道德表现差、品行不端的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借鉴银行诚信档案的做法,探索建立干部道德档案,在干部提拔任用时,同等条件下,道德奉献记录多者优先考虑,引导形成尊重道德奉献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4.
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0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9.
⑤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07 -01 -10 ( 1 ).
⑥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4.
⑦京华时报[N].2014-09-09-006.
⑧乔翠霞,魏联合.关注领导干部生活状态[N].学习时报,2014-09-01.
⑨徐艳红,袁静,谭峰.当前社会病态调查分析报告[J].人民论坛,2014(09.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