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以南通大学为例*
2014-03-12殷春华许纯昕
殷春华,许纯昕
(1.南通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当今大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创业文化的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当代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多地融合了创业文化的内涵。为真实地了解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以南通大学为例,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对所获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大学的创业文化氛围已初步形成,创业教育已初显成效,但创业文化的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创业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欲进一步深化高校创业文化的建设,需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平台构建、创业精神培育、宣传推广等多方面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
一、高校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关于高校创业文化的内涵,国内诸多学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大多是在探究高校创业文化与社会创业文化内涵共性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及特殊性,进一步探索高校创业文化的特殊内涵。创业文化属于高校文化的一部分,在结构上包含创业精神文化、创业物质文化、创业制度文化和创业行为文化[1]。笔者也主要围绕以上几方面内容展开调研。首先,创业精神文化是高校创业文化的关键因素,它主要体现在:学校是否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育,培育的途径是否多样,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创业精神等[2];其次,创业行为文化是高校创业文化的直接体现,它主要体现在:学校在创业教育平台搭建、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学校相关教育活动、指导平台、宣传工作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学校是否注重对学生创业典型的宣传及其被学生了解和接受的程度等;最后,创业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是高校创业文化的基本保障,它主要体现为:学校是否重视学生创业制度体系的构建,学校是否积极创建各种物质设施、搭建各类实训平台,学校现有制度及物质保障在学生中的知晓率及实效等。
在调研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和网上资源等途径了解南通大学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制度、平台、措施、实效等情况;另一方面设计问卷面向在校生抽样调查。问卷由6个部分共47题组成,其中第2部分主要通过“您是否有创业的想法?”“您对创业成功者的态度是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吗?”“您在学校是否尝试过创业?”等问题,用以了解在校生对创业的认识与态度;第3部分和第4部分主要通过“您在校期间参加过创业的相关培训吗?”“您知道我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鼓励政策吗?”等问题,用以调查学生对学校相关政策制度及工作开展的知晓率与了解程度。调查对象是南通大学主校区的在校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8份,其中有效问卷476份,三年级学生占有效问卷的比例为47.90%。
二、南通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学校高度重视,创业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1.明确创业教育思路,探索创业教育模式
南通大学自2004年合并组建之初,就比较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自2005年至今,学校就坚持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大学生科技节等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立项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南通大学于2008年制定并出台了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确立“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实践指导为平台、实体孵化为引导”的创业教育模式,并在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加强创业教育组织领导、设立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建创业教育基地、丰富创业教育载体、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方案。
2.拓展创业教育途径,提升创业素质及技能
第一,持续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创业知识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各类科技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活动,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第二,广泛开展大学生SYB、KAB创业专项培训活动,并面向校内外聘任有相关创业经历或创业指导经验、关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成功创业者、职业经理人以及行业专家等相关人士为大学生创业导师,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的培训与指导。第三,在大学生职业辅导等课程中增加与创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开设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尝试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格。
3.陆续出台创业管理文件,全方位支持创业教育实践
第一,南通大学已陆续制定并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等大学生创业管理方面的文件,逐步明确并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与要求。如自2006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后,已有四批次共38个在校生创业项目获得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第二,学校陆续启动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点建设、创业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制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教师聘任等工作,成立了南通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所,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第三,充分整合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学院实验室、南通科技园、江海创业园等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4.半数学生具备创业意识,期待人生的成功
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达56.30%(268人);对自己人生期望是“做一名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的学生达52.94%(252人);对大学生创业选择认同且认为“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的学生达62.18%(296人);在创业历程中如果遭遇挫折或失败会以“积极面对,勇往直前”的心态来应对,以及选择以创业成功者为榜样来激励自己[3]的学生达80.67%(384人);选择“白领文化”为基础并以此发展自己的“创业文化”的学生达42.86%(204人);在校园日常生活环境中获取创业信息相关的模式为“主动地寻求”的学生达51.26%(244人)。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有一半左右接受调查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对待创业有着宽容与积极的心态,也比较期待人生的成功。
5.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有一定比例,创业教育初显成效
在校尝试过创业的学生占26.89%(128人);回答身边有同学创业的学生占52.10%(248人)。表明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及其身边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正在尝试创业的学生。通过对校就业中心及部分学院的走访,笔者了解到每年都有新增的在校生创业案例,部分案例在校内外已小有影响。如以商学院程雅芳同学为主创建的“‘优果苹’水果贸易”项目投入运营近两年,在南通大学主校区师生中已有一定知晓率;以文学院刘亚坡同学为主创立的“南通宅乐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曾登上南通电视新闻,公司运营的项目之一“通大镖局”(以快递服务为主)在校园师生中的知晓率较高;以纺织服装学院郑晖同学为主创立的“南通学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已正式注册,且面向学院内成绩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已发挥出一定的反哺作用。
(二)创业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学生创业效果有待提高
1.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备,师资队伍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校期间从未参加过创业相关培训的学生占57.98%(276人);参加过一两次培训的学生占29.41%(140人);参加过两门以上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学生仅占10.92%(52人);认为本校创业教育工作“雷声大,雨点小”的学生占40.34%(192人);认为“专业教师讲得多,指导多,能强化专业对创业的推动作用”的学生仅占5.88%(28人)。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受访学生群体中参加过学校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的学生比例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都较低。另外,学校所讲授的创业教育相关内容除包含在公共选修课程外,仍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程的一两讲之中,主讲教师为专职辅导员或学校的管理人员,创业实战经验普遍不足。这些因素对教学覆盖面及教学效果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2.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训途径,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认为学校在创业教育中建设必须有创业实践基地的学生比例为11.76%(56人);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对自己“作用很大”的学生比例为33.61%(160人),“作用不明显”的学生比例为55.46%(264人);认为比较了解创立一个企业流程的学生比例为15.13%(72人),不了解或想了解但无从下手的学生比例为52.94%(252人);认为学校在大学生扶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没有创业方面专家的系统训练”的学生比例为47.90%(156人)。这些数据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缺乏创业的实践锻炼或指导。我们在走访调查中还了解到,学校尽管已签有一定数量的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导师,并有工程中心、学院实验室、南通科技园、江海创业园等平台可依托,但如何更好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其实效,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3.创业文化氛围不够浓郁,学生受众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不了解或不知道学校有创业协会相关组织、SYB培训班、创业基金扶持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7.14%(272人)、76.47%(364人)、73.10%(348人);从没参与过创业相关活动的学生比例为45.38%(216人);比较了解学校某些大学生创业典型的学生比例仅为19.33%(92人);比较了解国家、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鼓励政策分别为10.92%(52人)、5.88%(28人)。这些数据显示,尽管学校比较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也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组织相关活动,但校园内的创业文化氛围仍不浓,其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影响力仍呈现出较为薄弱的状态。
4.学生缺乏较强的创业精神,创业人数及层次都有待进一步提高[4]
虽然有59.66%的学生有创业想法,但是首选职业是自己创业、在学校尝试过创业的学生比例仅为23.53%(112人)和26.89%(128人);对大学生创业表示“不认同,奉献太大”、“保持中立”、“支持别人创业,但自己不会创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9.24%(44人)、19.33%(92人)、9.24%(44人)。这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超过40%以上的学生群体没有创业想法或是不支持创业。与此同时,真正有创业想法且会在实践中进行的学生比例还不到30%。其次,我们在对近四年获得学校创业基金的38项学生创业项目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创业项目基本集中在服务行业,与专业相关或是能体现出知识与智能优势的项目比例不到25%。我们通过对校内多个学院的走访,也了解到目前学生创业主要选择以资金投入少、风险小、易启动的行业,如快递投送、摊点零售、网上销售等,呈现出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持续时间短的状态。
三、高校进一步深化创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拥有一支素质相对过硬的师资队伍和一套体系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创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首先,高校应努力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要自觉地将创业文化融入相关课程。其次,要树立以专业教师教学为主的理念,确保师资素质过硬,强化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再次,引进或编订有关创业教育的系列教材,内容可涵盖创业基础知识、创业项目选择、创业成功案例以及公司注册、商品营销等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创业、了解创业。
(二)拓宽创业实训途径,努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是学生敢于创业以及提升创业成功率的有力保障,也是创业文化建设成果的有力呈现。首先,高校可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开辟学生创业与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科技园、创业园等有力资源的对接平台,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其次,在创业计划竞赛、JOB训练营等活动中,引入专业师资,加强对参与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参赛或创业情景模拟过程中收获成长。再次,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导师的实效,可采取“一对一”定期指导的方式。南通大学每年都聘任有相关创业经历或创业指导经验、关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成功创业者、职业经理人以及行业专家等相关人士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多年来已连续聘任七批;创业导师能及时纾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迷茫,指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积极战胜困难。高校应该充分挖掘大学生创业导师的资源,对那些想要创业、正在创业的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与帮扶,这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是直接而有效的。
(三)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业效果
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首先,高校应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发展特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精神,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业实践。如对低年级学生采取以知识讲座、竞赛活动为主的形式;对高年级学生则采取以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介绍等实践性较强的形式。其次,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是创业精神所包含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勇气与能力,也就是所谓“逆商”的培养。一方面,可充分借助学校现有的思想教育阵地,突出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充分挖掘校内外创业成功典型,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作用。在接受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54.62%的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典型宣讲会等类似活动表示出较大的兴趣,但仅有19.33%的学生对校内的大学生典型比较了解,说明大学生创业典型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深入。
(四)利用新媒体扩大学生受众面,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是创业文化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推动学生积极自主创业的强有力的催化剂。一是加强宣传,在广泛开展创业指导讲座、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模拟实训、创业计划大赛、各类科技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基础上,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如QQ群、微博、手机报、PU平台等的宣传功能,争取做到创业教育活动信息的全覆盖,努力让每一位在校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二是鼓励参与,高校应逐步增加SYB、KAB等创业相关专项培训班的规模与学员数,鼓励尽量多的、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主动接受培训。与此同时,开通相关培训班的微信群、QQ群等,让志同道合的、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多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也可以吸引更多周边的学生参与其中。三是追求实效,任何一项面向学生群体组织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切忌流于形式,要始终追求活动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出活动价值与意义的同时,营造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 张效东.大学创业文化的结构、内涵及其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6):37-39.
[2] 张艳慧.高等学校创业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4(1):52-55.
[3] 易建峰,郭晓虹.创业文化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1):63-65.
[4] 郝其宏.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2012(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