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宫崎骏动画片《龙猫》的永恒魅力

2014-03-12张先云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芜湖241008

名作欣赏 2014年3期
关键词:龙猫姐妹俩小梅

⊙张先云[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8]

《龙猫》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里程碑式的作品,1988年影片公映时席卷了当年日本几乎所有的电影大奖,甚至包括了最佳摄影奖,这作为动画片有点不可思议。该片在《电影旬报》评出的有史以来百部日本经典影片中名列十三位,也为宫崎骏和日本动画赢得了国际声誉。二十多年过去了,在三维动画风靡一时的今天,宫大师这部用水彩画出来的动画片依然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影片构筑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生态平衡的理想境界的时代价值愈发彰显,具有永恒的魅力。

影片中,当龙猫巴士载着小姐妹飞到医院,遥望着室内的父母,一家人“幸福就此降临”的时刻,片尾曲《邻家的龙猫》响起,那溢满幸福感的轻柔、优美的旋律一直伴随至剧终:“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有人悄悄地/在小路上埋下稻谷/小小的芽茁壮后/便将秘密的暗路化作森林/即将展开美妙的探险/隔壁的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从前便住在森林里/隔壁的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唯有在小孩面前,它才会来到/真是个奇妙的会面/下雨天,公车站牌/突然出现了胖妖怪/为它撑起你的小伞/这便是往森林的护照/魔幻之门就此开启/隔壁的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可爱地浮在山岗/隔壁的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多多洛/若有幸遇见它,幸福就此降临/多多洛,多多洛……”

这首宫崎骏亲自作词的歌曲,抓住影片着力刻画的“神秘的约会”:姐妹俩和龙猫雨中共同候车的核心场景,渲染了人与大自然的精灵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宫崎骏在《龙猫》之前的动画片《风之谷》《天空之城》等曾极力表现由于人类无休止的索取,大自然严重被破坏被污染甚至被糟蹋得满目疮痍,人类受到无情惩罚的情景。《龙猫》解构了宏大架构的叙事,也没有出现气势恢宏、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场面,它通过温馨美好的日常生活故事呈现了人与万物相依相存的和谐生态。影片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日本农村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这里有依山的村落,大块大块的水田接连不断,木制的房屋,门前山间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农民在田地里悠然自得地忙碌,小孩在绿草丛里嬉戏。田地尽头是郁郁葱葱的原生林,这就是龙猫生活的“ 森”。那时,正处于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前夕,大规模的现代化、都市化进程还没有开始,各地还保留着最美好和谐的自然生态——松乡那样的乡村。东京的大学教授草壁因为喜欢乡野风光,喜欢一棵枝丫漫天的大楠树而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松乡的一间老屋。这世外桃源般的美好风光分明寄寓着主创者的生态理想,宫崎骏说:“将龙猫的舞台设置在日本,对我来说算是一种还债。至今为止的动画我都是把背景放在外国或者是架空背景,可事实上他们的灵感都是取材于日本的风土。我把外国描绘成了一个有秀美自然,有梦的地方,却把哺育我长大的日本弃之不顾。事实上,这片土地无比美丽,我想重新认识这个事实,于是……”①

《龙猫》的确是一部日本风味非常浓郁的动画片,不仅因为展现的是日本乡村的自然景色,更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生态思想与自然观。大自然提供的生态底色会影响人类文化的基本形态。日本是一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东亚岛国,适宜水稻种植,森林占国土面积将近70%(相比之下我国还不到20%,可见差异明显)。自弥生时代进入稻作文化时期之后,出于对赐予食粮的大自然的感谢,古代日本人开始信奉朴素的泛灵论,认为一草一木皆寄宿着神灵,属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本传统的本土宗教——神道教。其后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开山祖师最澄提出了“山川草木悉皆成佛”的理论观点,大大强化了神道教的自然崇拜。“万物有灵”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生态基础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这种情况到了近代工业化社会发生了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这是宫崎骏从《风之谷》到《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一系列动画片中极为忧虑的。《龙猫》则力图唤起人们对农耕社会、自然经济时代的记忆,来温暖现代人远离自然的寂寞灵魂。

《龙猫》在尽力渲染自然风光秀丽美好的基础上,努力展现人与万物平等相处的美好境界。草壁一家搬进森林中的一间旧宅,小梅和皋月发现了民间传说里的古宅精灵“黑小鬼”,惊喜异常,小梅还兴奋地抓住一个。听邻居婆婆说灰尘精灵一看见光就会溜走,她们又那么依依不舍。本片的核心是人与龙猫的关系。龙猫作为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是大自然的精灵、森林的守护神,它与人虽语言不通,却能与人心心相印,影片中通过人与动物纯洁无瑕的心灵交流、产生共鸣的描写是最动人之处。

小梅可以爬上大龙猫毛茸茸圆滚滚的肚子,跟它玩耍,拨弄它的胡须,在它的小鼻子上挠痒痒,龙猫大声打呵欠,小梅也大声喊叫,就像调皮的小孙子跟和蔼可亲的爷爷在玩耍。玩累了,还可以在它毛茸茸的肚皮上呼呼大睡。雨夜里,姐妹俩给爸爸送伞在车站等候,又邂逅了大龙猫。同样在等龙猫巴士的大龙猫头顶一片叶子站在姐妹俩旁边,一副憨厚可爱的模样。皋月把伞借给它,它临行又回赠了橡树籽……一同等车,互相帮助,没有言语交流却相和相应,好一派温馨感人的景象。影片最后,当小梅独自去医院找妈妈迷了路,情急中皋月求助于龙猫,龙猫一声吼叫龙猫巴士应声而至,不仅帮助找到了小梅,还带她们去医院看望了生病的妈妈,帮小梅实现了美好的心愿。

龙猫对人的友好和善,也取决于人对它的态度。龙猫的形象设计就寄寓了深意,胖乎乎的身子、可爱的圆眼睛、慵懒的模样似乎给人以温顺和善的感觉,但它却有着锋利的爪子与坚硬的牙齿,意味着必要时它也有自卫能力和攻击能力。就像大自然,有风调雨顺的温情时光,也有给人带来巨大灾难的狂暴时刻。在影片中龙猫并没有机会露出它的尖牙利齿,因为所有人都对它毫无敌意、平等相待。宫崎骏强调在他的作品中,自然景观具有与众不同的内涵:“别国的动画片,自然一般都是作为背景登场,树木、水源、天空,都是背景的一块幕布,我们却更加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被自然所包围的。虽然有时也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自然,但我们从心底非常强烈地认为应该谦虚地对待自然。我们工作室一直以来的信念,就是这个。”②这是宫崎骏的,也是日本自古以来的自然观。

“谦虚地对待自然”即对自然、对万物的态度不是对立,而是平等;不是君临,而是谦虚。人不是万物的灵长,而仅仅是万物中的一分子,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一个物种而已。对人类的这种定位,体现了一种万物平等的自然观。小梅领着父亲和姐姐寻找龙猫时,发现了一棵巨木参天的楠树,草壁先生不禁赞叹:“好雄伟的树呀,一定是好久好久以前就站在这儿了,以前的人一定很温和”,并且带着两个女儿在树前立正,为自己的惊扰向树神表示歉意,希望神灵能护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被凸显得淋漓尽致。“谦虚地对待自然”,理所当然地将龙猫视同友人,无论是草壁一家,还是村子里的人,都是相信龙猫的存在并虔诚地祈祷希望得到保佑。如果小梅见到龙猫时“以貌取人”,视为妖怪或异类,就不会有如见亲人的亲切感;雨夜候车的场面中,如果皋月对龙猫心怀戒惧,当这个庞然大物悄然出现在身边时,绝不会那么坦然自如,场面也就不会如此温馨;更谈不上在遇到危难情况时,会想到去求助龙猫这个“非我族类”了。正因为影片中人们用纯真的心、谦虚的态度来面对自然,人与动物之间没有猜疑没有戒备更没有互相伤害,人与动物及一切森林生物和睦共生,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生存境界。

尽管人们都认可龙猫和“黑小鬼”这样的精灵存在,为什么只有小梅和皋月才看得见呢?宫崎骏电影中的主角多为女孩,并大部分充当人类与自然沟通的使者角色。本片中唯独纯真的小姐妹俩有机会巧遇森林精灵,而成人则被排斥在超自然的世界之外。当皋月为寻找小梅乘龙猫巴士疾驶时,田里干活的农民只见眼前卷过一阵怪异的风,对龙猫巴士一无所见。在社会环境、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的现实主义描绘中融入浪漫、空灵的超现实情景,这植根于传统的民间信仰。日本民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的产物,孩童也归属自然,他们的心灵透过眼睛能够目睹“另一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之后社会化了,才不知不觉与自然产生了隔阂。所以皋月与小梅能够毫不费力地看到龙猫精灵的存在,因为他们属于相同的族群。但人们更愿意相信的理由是,那是因为孩子们的心灵无比纯净,头脑天真而单纯,才会毫无保留地接受神话传说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这最率真的执着,就是最宝贵的童真。宫崎骏以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场景、神奇的大自然精灵编织了一个属于孩子的美丽的梦。

除了关于龙猫的超现实描写,影片的背景和故事都是很现实的:宁静的乡村、来自都市的姐妹、邻里乡亲的日常生活琐事,一切却质朴自然,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影片中的人物,无论是草壁先生一家,还是周围的邻居,每个人物的身心都是那么轻松、平和、自然、和善,其间的亲情、友情、邻里情,都展现得生动真切。皋月与小梅一起在田野追逐,在森林中嬉戏,一起寻找龙猫,一起等候爸爸……姐妹之间相互关爱,姐妹之情亲密无间。有些任性的小梅看到大树后的稻荷神社,不禁心生畏惧,飞快地依偎到姐姐身边;小梅走失时,姐姐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将那种姐妹情渲染得无以复加。相较姐妹情,父女情在影片中着墨不多,却也别有动人之处。父女三人一同泡澡,窗外狂风呼啸时,为了给孩子们壮胆,草壁先生故意发出哈哈的大笑声以帮助女儿驱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三人一起骑自行车去看妈妈时,一路的欢声笑语,就如一路的宜人美景一般令人心醉神迷。母亲在影片中露面的机会最少,却处处感到母女之情的涓涓细流。姐妹俩一直牵挂着在医院中的母亲,姐姐写信不忘告诉些有趣的事情,让寂寞的妈妈分享快乐;小梅吃到好黄瓜就想起妈妈,摘到好玉米也想立刻让妈妈分享,听说妈妈还不能回来就不顾一切独自去找妈妈。姐妹俩在龙猫巴士的帮助下去医院,看到妈妈露出微笑,她俩才放心地笑了。1947年宫崎骏七岁时,母亲生病在医院躺了整整九年,影片对母女之情的细腻刻画,寄托了宫崎骏先生对往事的追念,也升华了他对家庭和谐的祈盼。

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爱同样温馨动人。慈祥的邻居婆婆,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爸爸不在时,婆婆就赶来照顾姐妹俩。小梅想姐姐,婆婆就放下手头事情带小梅到学校找皋月。小男孩勘太把伞给了姐妹俩,自己冒雨跑回家。皋月去还伞时正在责备孩子淋雨的勘太妈,弄明白是孩子帮助人了,说了一大番动情的话。小梅走失时,乡亲们全都热心帮着到处寻找,急切的心情宛如一家人。得知小梅安然无恙时,婆婆高兴得直掉眼泪。这种人与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谊没有丝毫的做作,是美好内心的自然流露。邻里之间的友爱互助,让人重新感受到传统社会形态中的人间真情。

纯洁无瑕、毫无世俗功利之心的童真、亲情、友情,与原生态的田原山野风光,人与自然万物和睦和谐融洽无间的生存状态,一起构成了理想的生态系统,人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宫崎骏儿时,一家人由东京搬迁到东北部的枥木县乡下,这段乡野生活对他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出于对工业文明、都市扩张造就的诸如环境污染、人性异化等负面因素的警惕和不满,《龙猫》以都市化之前的自然田园为背景,以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温馨感人的故事为中心,建构了一个具有生态主义理想的完美境界。在这里,天地人浑然一体,万物都在相守相伴相依相生,人与大自然真正进入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理想状态,如同德国诗人赫尔德林所憧憬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① 《宫崎骏访谈》,日本:《读卖新闻》1989年2月26日。

② 宫崎骏:《我是糖果铺》,《日本经济新闻》1997年6月5日。

[1] 和文波.唤起乡愁的电影[J] .电影评介,2011(20) .

猜你喜欢

龙猫姐妹俩小梅
雪夜企鹅村
龙猫
姐妹俩
钱真的少了吗?
丢三落四
《龙猫》
龙猫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可爱的龙猫
小梅